在绝大多数的父母印象中,“发脾气”“愤怒”都是不好的情绪,代表着任性、破坏、不受控制。
即使身为成人,你依然无法控制憎恶这种情绪,所以每当孩子哭闹、耍脾气时,你都会严厉制止。
可实际上,暴风雨不是凭空出现,发脾气也不是平白无故。喜、怒、哀、惧是人类的基本情绪,它们本来没有好坏之分。
孩子发脾气往往会激怒大人,如果用言语或肢体暴力制止,孩子的愤怒和恐惧就会在身体里变成一股洪流。所以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是有害的。
孩子在童年时期,家长如何回应孩子的情绪,关系到孩子在成年以后,乃至一生的情绪问题。这几种处理方式往往会害了孩子。
1、只要一哭闹,家长马上妥协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大多数会以一些消极的方式宣泄情绪和表达感受,如尖叫、哭闹、耍赖等,而家长则一次次被迫“妥协”、“让步”。
殊不知,在无数次的妥协之后,就养成了孩子任性、耍赖、刁蛮、不讲理的性格。动辄就以“不吃饭”、“大哭大闹”或“满地打滚”为手段要挟家长,一旦他们通过这一番折腾最终“如愿以偿”,就会变得越来越任性。
2、被冷漠无视的孩子
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说过:没有回应,家也是绝境。
孩子发脾气,或者不如家长的意,家长采用冷漠相对的方式,让孩子主动求饶。
从结果上看,孩子“知错”了。可其中的过程,孩子内心经过的煎熬,无异于一种精神暴力。
据统计,70%的家庭都存在冷暴力,55%的儿童都曾受到过冷漠的精神虐待。
而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会有不安感,因为缺乏与父母的情感连接,随时都会担心自己会不会被抛弃。
父母的教育方式里,藏着孩子的未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小情绪,孩子虽小,但也不例外。
对于叛逆期的孩子来说,发脾气是常有的事情。那么,面对孩子发脾气,家长应该怎么做?
1、尊重孩子的需求,接纳孩子的情绪
《父母必读》中说到:负面情绪不是洪水猛兽,它是孩子情绪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正是从负面情绪的体验和情绪调整中,孩子得到了成长。
与孩子“共情”,是处理这类情绪最好的方法,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也希望自己被父母理解。
在他们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作为父母需要走进孩子的心里,耐心去倾听。让孩子懂得有情绪是正常的,情绪也不分好坏,并引导孩子用合适的方式宣泄出来。
2、用爱与耐心,陪伴孩子宣泄情绪
孩子的个性是不同的,当他们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应对的方法也要有所调整,但是有一点是最基本的,那就是耐心。
在孩子哭的时候,你可以抱着孩子,或者在一旁看着孩子,不必说话,更不要说“你再这样就不理你了”等威胁的话,否则孩子容易哭得更厉害。
我们要随时留意孩子的情绪状态,让他们把心里的事情,都表达出来。鼓励他们表达,也认真倾听他们的表达,尽可能为他们营造了开放的心理环境,让他们更有安全感。
这样,孩子的情绪发泄出来了,就不会那么激动了。我们也知道孩子为什么会不高兴了,就可以认真地给安抚他,帮他解决问题。如果他有错误,我们还能提出来,告诉他们该怎么做。
3、和孩子共同制定规则
其实很多时候,阻止孩子发泄情绪并不是我们的本意,我们针对的仅仅是孩子发泄的方式。
我们不希望他们发泄的方式,显得没有教养;不想看到他们发泄的方式,让任何人受到伤害。
在孩子爱发脾气的事上建立规则, 明确告诉儿童这样做的后果。如儿童吃饭总是很拖拉,这时家长可以制定一条关于吃饭时间的规则,规则制定好以后,家里所有人都要遵守。
建立规则时还需要了解儿童对这项规则的认识、理解是怎样的,要让儿童真正认同规则背后的益处。家长制定的规则不能太多,容易让儿童感到无所适从,不仅影响儿童自主意识的养成,而且放松以后规则很难继续执行。
4、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
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威信本身的意义就在于它不需要任何论证,它是作为不可怀疑的长者的尊严被接受的,在儿童的心目中威信被看作家长的力量和价值。”
“威”是指对原则的坚持,“信”是指对承诺的信守。这就要求父母做到诚实守信,不在孩子面前夸口,胡乱许诺,否则一旦兑现不了,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会大大降低。
如果孩子因为一些无理要求而发脾气,我们一定要坚守底线,让他明白,不是任何时候发脾气都管用。
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孩子每次发脾气,其实都是他学习成长的好机会,作为父母,除了知识传输,还得重视起孩子的心灵成长。
脾气火爆是自身原因,可能孩子正值青春期,但是我们可以引领孩子改变这样不好的习惯。做他们的榜样,不随便发怒,在孩子面前骂脏字,试着让孩子表现成大人,这样才能更好的改变他的火爆性格。
孩子脾气火爆主要还是因为小时候父母过于溺爱,高情商的父母都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
孩子脾气火爆,肯定是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应该教育他们冷静的看待事情,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意识,面对自己不满意的情况,应该怎么样,而不是乱发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