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早地去启蒙这些理性的和语言的结构,实际上是让儿童的智力受到了瓦解。
6岁前的幼儿还不具备逻辑思考的能力,过早地强迫孩子认字,孩子不能理解文字的意思,只会刻意记住了汉字的形状和代表的事物。
就如同饮食不当引起消化不良一样,长期的被动吸收,不仅会给孩子造成压力,还由于孩子的左右脑未发育完全而被迫记忆,短时间内会表现出优势,但长期下来智力会受到影响。
破坏了孩子的创造力过早地让孩子认字,孩子由于长期的被动吸收知识,孩子的大脑就变成了一个储存信息的容器,还由于信息不能被幼儿所消化,阻碍了孩子的思考和创造力。
由于认字占据了大多数时间,孩子也没足够的时间玩耍和探索,他们的思维也渐渐被固化,不爱思考、没有创造的欲望、对学习也提不上兴趣。
但是,最后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如果孩子自己有兴趣,那么就不该阻止孩子认字,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是不同的,但如果强迫认字是不可取的。
1、限制了孩子的培养想象力。
幼儿阶段的孩子以培养想象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如果把幼儿教育的重心移到识字写字学拼音上,无异于一种舍本逐末、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这种教学行为只会揠苗助长,提前挖掘幼儿的潜力,让幼儿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成为一大短板。
2、滋生孩子厌学情绪。
幼儿园时期的孩子,需要一个充满乐趣的童年。无论是幼儿教育中的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社会领域还是科学领域或者艺术领域,都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哪怕是语言领域,也要点到为止,不能深挖细究深入识字。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耗尽“洪荒之力”识字,那么在失去的学习兴趣前提下,这些孩子到了小学阶段也会产生厌学情绪,这将成为孩子成长成的一块最大的“绊脚石”。
当然,父母在不挫伤孩子兴趣的前提下,让孩子偶尔认一认字,并不会对孩子产生太大的伤害。
1、限制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三岁左右是靠实物、图片来认识世界的,而且实物、图片是多彩鲜艳,包含了很多信息的,相比之下,文字就显得单调乏味很多。家长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讲述故事,孩子根本无法从家长的限制中跳脱出来。久而久之,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大大的减弱。
2、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
在三四岁的孩子眼中,汉字和字母都是非常抽象的符号。家长强行教孩子认字,孩子只能靠记忆力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式并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
3、死记硬背束缚了孩子学习的习惯
孩子因为自身的好奇心和兴趣想去学习汉字,培养他自身的学习兴趣。家长不能教孩子死记硬背,而需重视学习的这个过程,强迫三四岁小孩子识字的现象,应该杜绝。
后果就是有能力阅读更多的书籍,而且阅读能力更高,更快地阅读,知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