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润物细无声的意思是什么

诗句润物细无声的意思是什么
2025-02-06 11:40:1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润物细无声”原指春雨无声无息的滋润大地,现在多用来比喻教书育人,潜移默化。

以此为话题作文可以从教育方面入手,写潜移默化方面。

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具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这首诗写的是“雨”,诗人敏锐的抓住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描摹。《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

《春夜喜雨》创作背景及思想内容:上元二年(761年)春,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第一句写了下雨的季节,直接赞美了这场及时雨。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悄然来临。后面三句集中写“夜雨”。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诗人于是兴奋地猜测:等到天明,锦官城里应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回答2:

字面意思是春雨柔和细腻,无声中便将万物滋润.个人认为,深层意思中,包含了对事物潜移默化的影响,或者察觉不到地影响.发挥你的想象,这个可不仅只能用在对事情的褒奖上,同样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将它用在讽刺与批判现实之上,我想这么写更加无厘头,更加另人记忆深刻,另人反省,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