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渔父》
以简短而凝练的文字塑造了屈原和渔父两个人物形象。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是黄老道家的象征者,他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决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将自我的情操寄托到无尽的大自然中,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我人格的节操。渔父是作为屈原的对面存在的,面对社会的黑暗、污浊,屈原则显得执著,决绝,他始终坚守着人格之高标,追求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与污浊的尘世同流合污,虽然理想破灭了,但至死不渝。
两个人,各有其妙,隐者保持着人性的真纯;仕者,自不必说。这两种人,从古至今知识分子的理想境界,徘徊其中而不知所取。
喜欢渔父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入世,毕竟人是社会中的人,岂能独善。不过内心,肯定还真是要有逍遥之姿,否则难以宁心啊!
欣赏屈原。理由:屈原没有说服渔父,渔父也没有说服屈原,最后渔父自己扬长而去。但是我们知道屈原,他在这篇作品里,表现的是一种矛盾的心态,但是他最后用自己的行动作了一个结论——这就是自沉于汨罗。当然自沉于汨罗这件事情,用我们今天的人来看,对于这种具体的行为方式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他自沉于汨罗所表现出来的,对于自己理想的这种珍爱,对于自己这种操守的坚持,对于自己整个人生价值取向的执著──这样一种精神,我想我们今天仍然应该抱着一种十二分的崇敬。
诗文赏鉴——《楚辞·渔父》并译 [原文]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
屈原,《楚辞·渔父》,理由
诗文赏鉴——《楚辞·渔父》并译 [原文]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