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那个绳子正式名称叫拦阻索,是航母舰载机助降系统的关键部分。由于舰载机降落时着舰速度非常大,航母的飞行甲板长度远不能满足飞机降落的滑跑距离要求,因此,必须借助外力助其降落。
以现役美国航母为例,在航母降落区设有三条钢丝质的拦阻索,拦阻索两端与阻尼器相连,平时放倒在甲板上,飞机着舰时,由弓型弹簧支起,高度约为30至50厘米,舰载机尾部设有尾钩,起飞后收于飞机尾锥内,准备着舰时放下尾钩,飞机着舰后尾钩挂住拦阻索,带动阻尼器,迅速使飞机减速并停止。飞机停机后,尾钩与拦阻索脱勾,阻尼器带动拦阻索回复原来位置,准备接收下一架飞机降落。
这就是拦阻索以及它的工作原理。
不知这样说可否清楚。
那个不是装在飞机上的,是航母装备的,叫做捕捉绳
捕捉绳横跨整个甲板,两端连接到甲板下方的液压油缸。如果尾钩扣住了捕捉绳,就会将绳拉出,而液压油缸系统会吸收飞机的冲力,将其拽停。捕捉绳系统可以在一个96米的降落区内,用两秒钟的时间拽停一架2.45万公斤重、时速达241公里的飞机。
为了降落在飞行甲板上,每架飞机都需要一个尾钩,顾名思义,就是挂在飞机尾部的钩子。飞行员的目标是将尾钩扣到四条捕捉绳的任意一根上,这是用高强度钢丝编成的坚固绳索。
航母上有四根平行的捕捉绳,彼此间隔大约15米,为飞行员扩大目标区域。飞行员会瞄准第三根绳,因为它是最安全、最有效的目标。他们绝对不会瞄准第一根绳,因为它距离甲板边缘太近,因而过于危险。如果在靠近第一根绳时就已经降得太低,会很容易撞上船尾。扣住第二或者第四根绳是可以接受的,但飞行员如果想要晋升,必须能够始终如一地抓住第三根绳。
为了实现这个高难度技巧,飞行员需要以极为精确的角度靠近甲板。降落过程从各架返航飞机在航母周边空域,以不同高度沿巨大的椭圆形航线盘旋开始。位于甲板下面的航母空中交通管制中心根据各机剩余燃料水平决定候降飞机的降落顺序(燃料即将用完的飞机可以比还能飞行一段时间的飞机优先降落)。轮到飞机降落时,飞行员脱离降落队列,朝着船尾飞行。
降落信号指挥员(LSO)指导飞机靠近,使用无线电通信以及甲板上的各种指示灯提供引导。如果飞机正常靠近,LSO们将会点亮绿灯告诉飞行员一切顺利。如果飞机偏离跑道,LSO们将点亮其他灯对其进行纠正,或者将其“挥走”(令其飞走再进行第二次降落尝试)。
晕,那个是阻拦钢索,是航母降落作业的关键设备,是大型航母必备的设备,降落时舰载机通过飞机尾部的尾钩来挂住阻拦钢索,甲板下的庞大机构迅速运所,吸收舰载机通过钢索传递的巨大能量,使舰载机在很短的距离内减速到静止。
那是在航母甲板上的阻拦索(一般设4条)飞机降落前放下机尾处的着舰勾勾到阻拦索是飞机的速度瞬间降低然后停在甲板上而不至于冲到海里。如果着舰勾没有勾到阻拦索则要重新拉起再降落。
是拦阻索,舰载机是高速冲向航母利用尾钩勾住拦阻索,拦阻索一般好几道,高速是为了拦阻失败后复飞,j15的后机身要比j11b宽,也是为了加强尾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