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日本的小学与初中棒球赛都是在地区范围内举行的,而到了高中阶段,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国大赛,既“全国高中棒球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甲子园大赛”。
全国高中棒球赛起始于1915年8月18日,是由日本朝日新闻社出资举办的。1924年,第10届全国高中棒球赛迁移到甲子园大运动场举行,此后甲子便成了日本高中棒球界的圣地。现在的甲子园大赛分为春夏两季,分别由每日新闻社和朝日新闻社主办。截止到2001年,日本的甲子园大赛已经先后举办了83届,可以说是日本的一项传统赛事。
最早参加甲子园大赛的高中棒球队总共只有四十几支。发展到今天,每年参加地区预选赛的球队已经超过了4000支,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甲子园大赛的地方预选赛共分为8个赛区,分别是九州,四国,中国(日本地名),畿内,北陆,东北,北海道和关东。8个赛区共产生49支决赛球队。它们最终将前往位于关西兵库县的阪神甲子园棒球场,参加总决赛。无论是地区预选赛,还是最后的总决赛。,采取的都是非常残酷的单败淘汰赛制,所以除非有坚强的意志和精湛的球技,否则根本不可能夺取最后的优胜。至于想要获得同年度春夏两季的甲子园大赛冠军(春夏连霸),更是难上加难。不过总会有一些优秀的球队和选手为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
事实上,日本人对于甲子园大赛的关注程度丝毫不逊于职棒联赛。每场甲子园比赛都能吸引数万观众到场观战,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参赛队员的同学和亲友。在比赛进行期间,日本全国广播公司(NHK)的电视网和广播网会向全国直播比赛实况。如果你恰巧在冠亚军决赛进行的时候走访参赛球队的故乡,请千万不要为街道上或店铺里那异乎寻常的安静而感到困惑——原来,人们都在忙着收听收看棒球比赛。
对于每一个高中棒球手而言,能够在甲子园球场打球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因此,在他们离开的时候,都会装一袋内野的红土带走,以此作为永久的纪念。至于那些在大赛中表现突出的选手,除了冠军和优胜锦旗之外,还极有可能收获到意外的礼物,那就是职业球队的器重和赏识,进而成为职业球员。每年都有许多才华横溢的高中球手放弃上大学的机会,直接加入职业球队。结果,现在的高水平职业球员里,有许多人都是昔日称霸甲子园的“英雄”。这又进一步抬高了甲子园的身价。
甲子园是以前日本高中联赛决赛的球场的名字,现在仍然在使用中,只不过不再是高中联赛的场地了,而变成了日本棒球职业联赛一个球队的主场了
也就是说甲子园曾经一度是日本高中棒球队最辉煌的一个向往,进入甲子园当然就意味着打进决赛,也就是日本高中棒球队的前两名
甲子园球场完工於大正13年(1924年)8月1号,该年为甲子年,因此命名为甲子园大运动场。同年,第10届的全国中等学校野球(棒球)大会迁至该地举行,因此又被称为甲子园野球场。
1935年阪神虎队的前身大阪老虎俱乐部成立,以甲子园球场为主场,展开了甲子园球场的职棒史。
甲子园球场是日本高校棒球决赛的主场地。每年,日本高校野球依行政区域分成49个区域(1都、1道、2府、43县,其中东京和北海道各分二区),各校先在地区打预赛,得到地区优胜的才能进入甲子园参加全国49队的决赛,由於采单淘汰制,也就是输掉一场就再见了,试想要在全国4千多支球队中取得决赛权是多么的困难,所以所谓打进甲子园的意思,就是打进全国大赛的意思!日本高校野球在甲子园球场有一项传统,就是输掉的球队,总会局一把甲子园的泥土当做纪念,表示他们也曾经拿下地区优胜而能进入甲子园比赛。
讲到甲子园的泥土也是有典故的,因为阪神地区的沙石多呈白色,因为棒球也是白的,同样的背景色容易造成视差而影响球技,因此需要混以黑土,当初试验的结果是淡路岛上黑土的黏性是最适合的。直到今日,甲子园球场的泥土是采用日本国内的黑土和中国福建的白砂混合,另外随著季节阳光反射的不同,在春天就混较多的白砂,在夏天则是黑土的成分多一些。
另外讲到外野草皮也是有典故,本来球场是设计纯泥土球场,并没有草皮设计,是后来自然的草生长一片,主事者才决定整理,让球场外野一片青绿。
同样甲子园球场最大的特色则是外观上的长春藤植栽,在球场完成的冬天就被种植,一路陪伴著甲子园球场成长,因此大家对甲子园的第一印象通常就是爬满长春藤的外观。
甲子园球场面积广达396000平方公尺,容纳观众50454人,堪称日本最大的棒球场,但因为是阪神虎的主场地,加上阪神球迷的狂热最有名的,因此只要有阪神主场的比赛,通常还是一票难求。在甲子园球场看阪神虎的比赛,几乎全部是虎迷,客队来此比赛真的相当可怜,尤其是七局放汽船的壮观情况,几乎每个人都会去买长长的气球,然后一起往天上放,这是棒球迷绝不能错过的!总之一句话,只要亲临甲子园看阪神虎的比赛,要不想成为虎迷都很困难,因为被那样的狂热感染之下,会莫名的爱上虎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