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虚假新闻
我帮你找到了一篇财经时报的关于农行的虚假报道
农行常德分行46亿巨额不良资产剥离真相
2008年,农行常德分行又一次向长城长沙办剥离46.21亿元的不良资产,目前农总行正在对此事件做详细彻查。
这次剥离的不良资产是2004年、2005年两个会计年度的不良资产,相比上次多了一个会计年度,涉及的金额较大。除此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农行常德分行虽然是二级分行,但当时农总行没有把贷款审批权回收,二级分行行长一年的贷款审批额度有十多个亿,那两年发放的贷款中有部分无法收回,便采用惯用的方式将这部分经营损失以正常的呆账剥离;二是这46.21亿元不良资产并不完全是常德分行的,为达到多剥快剥的目的,这其中有部分不良资产是从湖南的其他二级分行划转过来的。
农行常德分行为了将经营损失转作不良资产顺利剥离给长城长沙办,便通过私刻公章、复印公章,并采用刀刮裁剪套改等方式伪造国家公文,“炮制”了一系列资产管理公司核销剥离所需要的工商、法院、公安局、会计事务所等文件,再借划转之机,制造顺利剥离不良资产的假象。
实际上,农行常德分行剥离的不良资产主要由损失类和呆滞类两部分构成。按照农总行的相关政策,在不良资产未剥离前,有两种途径可以处理,一是排队等核销,但所需时间很长;二是要全额计入损失,这样银行会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且账面会很难看,只有剥离给资产管理公司是最可行的方法。
而长城长沙办收购农行常德分行不良资产的成本非常低,损失类的对价是1%、呆滞类对价是30%。例如,一个500万元的损失类资产包,资产管理公司支付5万元的对价就可以取得所有权,随后银行又以高出成本价1至2倍的价格将资产包买回。
这样做的好处是,资产管理公司不用费尽周折拍卖,便可以很“轻松”地获得翻倍的收益,而农行常德分行将资产包回购后,就掌握了对资产包的处置权,可以不再受任何政策限制地将资产进行重新分类,对于有经营能力的企业,银行会向他们继续催收贷款,而确认不能收回的贷款则按呆账进行再次核销。农总行已经便派出了专项检查小组进驻到农行常德分行。与此同时,农总行还开始对今年剥离的不良资产进行抽查,目前还发现农行连云港(6.39,0.03,0.47%)分行也存在同样的违规问题。
有业内人士认为,农行即将剥离的8179.73亿元不良资产,或许将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特别是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的最后一块大蛋糕,在这过程中要避免发生违规操作,农行亟需进一步完善内部管控机制。
农行常德分行46亿巨额不良资产剥离真相
2008年7月,8000多亿元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大戏即将拉开帷幕。
而在此时,围绕着农行不良资产的处置,牵扯出农业银行湖南常德市分行(下称“农行常德分行”)与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长沙办事处(下称“长城长沙办”)一段尚未尘封的往事。
早在2006年底,《财经时报》曾对农行常德分行在2003年至2004年期间违规剥离不良资产进行独家报道。当时,农行常德分行通过私刻公章、复印公章等方式,“炮制”了资产管理公司核销剥离不良资产所需要的文件,将12.11亿元的经营损失以正常的呆账剥离。
事隔一年多,正值农行股改全面提速之际,《财经时报》再次独家获悉,今年4月底,有知情人士向农总行举报,农行常德分行又一次向长城长沙办违规剥离46.21亿元的不良资产,目前农总行正在对此事件做详细彻查。
从12亿到46亿,记者了解到,这其中不仅仅是数额的成倍变化,与第一次违规剥离不同的是,最近发生的不良资产剥离背后还隐藏着让人琢磨不透的资产包回购之谜。
46亿不良资产
农行常德分行的内部人士向《财经时报》透露,该行向长城长沙办剥离这笔巨额的不良资产源于农总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罗熹对湖南农行的调研。
2007年9月,农总行发起了一次“摸清家底”的彻查工作,这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各省分行的不良贷款和不良资产的真实情况,以便农行在上市前消化这些历史包袱。
在彻查工作开始后不久,罗熹带队考察了湖南、湖北、河南三家分行。之所以选择这三个省份,随罗熹调研的一位农总行官员表示,“这三家分行均是经营比较困难、股改准备工作量较大的分行。”
3个月清查工作结束后,便产生了农行常德分行向长城长沙办剥离46.21亿元不良资产的结果。这笔不良资产如此庞大,不得不让人怀疑其背后暗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记者致电农行常德分行询问这份巨额不良资产的明细时,该分行的相关负责人以涉及经营机密为由拒绝答复。
最终,《财经时报》联系到一位因涉嫌违规剥离12亿元不良资产,2007年被农总行开除的原农行常德分行一位副行长,他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内幕。
“据我了解,这次剥离的不良资产是2004年、2005年两个会计年度的不良资产,相比上次多了一个会计年度,自然涉及的金额较大。”这位原副行长表示,“除此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农行常德分行虽然是二级分行,但当时农总行没有把贷款审批权回收,二级分行行长一年的贷款审批额度有十多个亿,那两年发放的贷款中有部分无法收回,便采用惯用的方式将这部分经营损失以正常的呆账剥离;二是这46.21亿元不良资产并不完全是常德分行的,为达到多剥快剥的目的,这其中有部分不良资产是从湖南的其他二级分行划转过来的。”
46亿元的背后
46.21亿元!一家二级分行一次性剥离如此庞大的不良资产,难道就没有引起长城长沙办的注意?
根据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商业银行在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时,资产管理公司需要进行确认,并对相关的账目进行核查。
长城长沙办政策性资产处置部的一位经办人介绍,“由于账目核查工作量大,办事处工作人员少,往往只能进行书面上的资料审核,只要是余额总数一致就按正常程序剥离,尽管知道这其中有作假的可能性,但由于银行的作假手段越来越高明,仅凭办事处的账目审核是很难发现问题的,除非是专业部门对账目进行审计。”
据了解,农行常德分行为了将经营损失转作不良资产顺利剥离给长城长沙办,便通过私刻公章、复印公章,并采用刀刮裁剪套改等方式伪造国家公文,“炮制”了一系列资产管理公司核销剥离所需要的工商、法院、公安局、会计事务所等文件,再借划转之机,制造顺利剥离不良资产的假象。
长城长沙办资产经营一部常德组的一名项目经理向《财经时报》透露,根据他多年处置农行常德分行不良资产的经验发现,在处置过程中,银行的造假行为可以说是司空见惯,而且几家分行联手作假也是常有的事,一旦被发现后,银行都会出来自己主动摆平。
回购迷雾
《财经时报》在采访过程中还意外获悉,在此次剥离不良资产后,还发生了另外一件蹊跷的事情——该行主动回购资产包,也就是上文提到的“自己主动摆平”。
回购资产包,是指银行将不良资产剥离后,资产管理公司通常会将其打包公开拍卖,而在正常拍卖前,银行主动将资产包购买回收。
对此,农行常德分行相关负责人给出了自认为符合“逻辑”的解释,“我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避免让国有资产流入到民营企业或私人企业主的手中。”
但一位曾参与2006年农行常德分行审计的审计署驻武汉特派的工作人员对这种解释表示质疑,“如果真的是不良资产,那就是银行的包袱,被剥离拍卖对银行是件好事,怎么可能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呢,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那么,银行回购资产包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财经时报》还是在从原农行常德分行的副行长那里了解到了回购资产包的大致脉络。
“资产包回购在此前的不良资产剥离后就发生过,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位原副行长坦言。
实际上,农行常德分行剥离的不良资产主要由损失类和呆滞类两部分构成。按照农总行的相关政策,在不良资产未剥离前,有两种途径可以处理,一是排队等核销,但所需时间很长;二是要全额计入损失,这样银行会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且账面会很难看,只有剥离给资产管理公司是最可行的方法。
“而长城长沙办收购农行常德分行不良资产的成本非常低,损失类的对价是1%、呆滞类对价是30%。例如,一个500万元的损失类资产包,资产管理公司支付5万元的对价就可以取得所有权,随后银行又以高出成本价1至2倍的价格将资产包买回。”
这样倒腾的好处是,资产管理公司不用费劲周折拍卖,便可以很“轻松”地获得翻倍的收益,而农业常德分行将资产包回购后,就掌握了对资产包的处置权,可以不再受任何政策限制地将资产进行重新分类,对于有经营能力的企业,银行会向他们继续催收贷款,而确认不能收回的贷款则按呆账进行再次核销。
资产管理公司的角色
就在4月底农总行接到举报信后,便派出了专项检查小组进驻到农行常德分行。与此同时,农总行还开始对今年剥离的不良资产进行抽查,目前还发现农行连云港(6.39,0.03,0.47%)分行也存在同样的违规问题。
其实,农总行是禁止资产包回购的,早在2002年,总行在对广西分行《关于打包收购已剥离资产的批复》中,就明文禁止“以任何形式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签订收购已剥离不良资产的协议”。
但时至今日,专项检查小组展开调查已有两个多月,但农总行迟迟未对农行常德分行的再次违规开出任何罚单。
农总行行长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向《财经时报》透露,“这次农行常德分行的违规问题不仅是这一家分行的行为,还涉及到湖南另外几家二级分行,牵扯面非常广,所以短时间内很难全部调查清楚。另外,参与违规操作的当事人,有些已经离开农行,这也为处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而在监管部门看来,农行违规剥离不良资产和回购资产包并非单纯的“个人行为”,资产管理公司可能在其背后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
“去年审计署在对资产管理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审计时发现,资产管理公司处置银行剥离的资产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一些地方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联手造假,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处置资产过程不透明,内部交易和关联交易问题较多。”银监会银行监管四部的相关负责人分析。
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农行即将剥离的8179.73亿元不良资产,或许将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特别是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的最后一块大蛋糕,在这过程中要避免发生违规操作,农行亟需进一步完善内部管控机制。-
农行违规金额超500亿
审计署发布了2006年第4号审计结果公告,公布了中国农业银行2003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审计发现,农业银行违规经营问题比较突出。
其中,2006年5月至10月,审计署驻长沙特派办对农行湖南省常德分行2003年度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问题77个,涉及金额12.11亿元。
目前,已基本整改到位的问题66个,涉及金额10亿元,对56名责任人作出处理,其中移送司法机关1人、移送银监会2人、开除9人、留用查看4人。
在严肃追究责任的同时,湖南农行抓住典型,举一反三,全面清查隐患。针对审计揭示的常德分行在不良贷款剥离和回购中存在的严重违规行为,该行由监察室牵头,审计、风险资产管理部门配合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作为考核评价业务部门和支行的重要依据。对重大违规问题,该行成立专案小组进行严肃查处。-
炒作新闻
山西煤老板包机进京购豪宅系地产营销炒作
• 核心提示:前些日子热炒的“北京房价已见底?山西煤老板包专机进京购豪宅”的消息,经调查后发现,购房团人员中没有一个人是煤老板,有人是纯粹的工薪阶层,而且是“看房”而非“购房”。“煤老板包专机购豪宅”不过是“一次地产营销的成功案例”。
• “晋商包机进京抄底团购豪宅”“北京房价已见底?山西煤老板包专机进京购豪宅”“山西一购房团包机进京选高端楼盘”“山西煤老板包专机进京购豪宅选购三百至一千万楼盘”……这是一条近两周内被网络等各种媒体热炒的消息。所谓的山西煤老板再次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被网民们指责为“炫富,赤裸裸的炫富”。
真相如何?12月8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没有一个人是煤老板
“昨天上午11时20分,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由一家房产网站组织的山西购房飞机团第一批山西运城+河津飞机团一行53人乘专机抵达。据×房网副总裁介绍,此次购房团成员主要包括私企老板、煤矿主和大学教授等”,这是一家媒体11月30日发的报道。关于购房团人员的组成,另一家媒体这样报道:“ 据运城非公有制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孟建峰(记者注:应为“孟健峰”)介绍,首批购房团成员主要来自山西运城的主力消费人群,除了煤炭、焦炭行业的私企老板,还有建筑、旅游等行业的负责人。”
究竟是哪些人组成了这个购房团?12月8日上午,记者拨通了运城非公有制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孟健峰的电话,希望面见采访。孟健峰在电话中表示,购房有关个人私密,他不能透露哪些人是购房团成员。他同时坚决拒绝了采访,并表示,目前有关媒体发布的所有新闻中,有关提到他说过的话都不是他自己说的。
当日下午,运城非公有制企业家协会秘书长孙新荣在办公室接受了记者采访。据孙秘书长讲,此次进京的人员中,除他本人、孟健峰及协会一名工作人员,去看房子有50人。他没有给记者提供“购房团”成员的名单,但很肯定地表示:“河津有人去,但是不到总人数的10%,也就是两三个人,且没有一人是煤老板。平陆也有人去,也不是煤老板。运城只有河津、平陆有煤矿。”据孙提供的情况,50人中企业家确实占到大多数,但是多位是从事建筑、建材、房地产开发、广告和服装这几个行业,也没有大学教授。
一位曾经经商,目前在某事业单位就职的知情人质疑此事时对记者说,此次所谓“购房团”的50人中,有上述民营企业家的家人、亲戚,还有人是纯粹的工薪阶层,“我知道去的人中,最起码有10个人还没有我有钱”。
买的是低折扣机票
“我也是这两天才从网上看到包机的事情。据我了解,近期没有任何人或团体包机。”8日上午,记者就包机一事采访时,运城民航公司办公室裴主任介绍说,运城—北京每日有3个航班,机型都是有着128个座位的波音737-200,“真要包机的话,费用将是一个巨额数字”。在裴主任的建议下,记者随后又打通民航售票处的电话,经询问,售票处工作人员说从未接触过“运城进京购房团”包机。
采访中孙新荣秘书长告诉记者,53人都是买机票去的北京,也就是说,被称为“全国尚属首次”的包专机进京团购房屋,根本不存在。另一位知情者说,53人的机票都是由旅行社购买的低折扣机票,某航空售票处工作人员说,运城至北京的机票基本价格是830元,机场建设费50元,燃油税80元。“机票打2.5折,每个人往返机票一共600多元,不到700元。”,运城某旅行社的一位负责人证实,就是他们的旅行社承办了运城北京购房团的业务。
一位“进京团”团员说,这次去北京来回共4天,11月29日下午开始看房,第三天去长城、故宫和奥运场馆参观旅游,第四天回运城。活动组织者提供去的机票和吃住费用,而参观旅游的费用以及回程的机票则是自掏腰包。
是看房团而非购房团
“我们是看房团,不是购房团。这是我和×房网来的人一再说的。”见到记者之后,孙新荣秘书长第一句话就这样说。
关于看房和购房,孙新荣秘书长解释说二者大有区别。据他介绍,在出发前,他就对团员们强调“看好自己的钱”,一个意思是不要被偷了抢了,另一层意思是,即使买房也一定要慎重考虑。孙新荣表示,“看房”的深意更在于学习,去北京的人中,有不少是房地产和建筑建材的企业家,还有广告公司的经营者,协会的重要目的是让他们开阔眼界,看看北京的房地产运作模式和建筑规划。
“它(记者注:指×房网)有它的目的,咱有咱的目的。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机会。”孙秘书长说,所谓“机会”,就是利用×房网组织购房团,顺便完成协会每年例行组织会员外出活动的任务。11月28日,也就是进京前一天的下午,协会把联系好的部分企业家集中在预先订好的酒店开会,会议内容除了北京名盘推介会,还举办了“运城投资论坛”。
“这次金融危机是从美国房地产行业的次贷危机引发的,我觉得大家应该了解学习一下。”孙新荣说,“另外,北京的景点虽然多数人都去过,但大家一起去,又有不一样的心情和收获。”
至于购房的情况,曾有媒体报道说,运城飞机购房团在北京停留共3日,首日即有7项签约,意向购买20余套,并且都是300万元以上的豪华别墅,总金额达上亿元。孙新荣说,看房时确实有人签了意向书,据他了解,后来也确实有人买了,“应该只有两到三套。有个别人的孩子在北京上班,每年的房租不是小数目,买房子更合算”。
这是一起地产营销炒作
对于这趟北京之行引发的舆论风波,一位“团员”说感到很憋屈。在北京的时候,有人就不断接到家人或朋友的电话,把网络上炒得火热的消息告诉他们,“我们怎么成煤老板了?怎么能那样胡说?”该团员说。
孙新荣秘书长说,有关炒作的事,他提前就和组织方交涉过,“原来安排有下飞机后要走贵宾通道出机场,我拒绝了;说接受二十多家媒体采访,我说不行。”结果他发现,自己到北京后拜会朋友时,朋友已经在议论这件事了,“我回来后上网看,其实在28日,也就是我们还没有去的时候,网络上已经有包机进京买房的消息了”。
但对于事实的真相,却几乎没有人去追究,记者接触到的当事者除了表示愤慨外,都没有提出要进一步交涉。而“煤老板包专机购豪宅”这条楼市热门消息的传播,被一些人评价为“一次地产营销的成功案例”。
据一位知情者讲,在此次事件中,×房网不仅扩大了名气,也得到了实惠,因为除了收取房地产开发商的策划宣传费用外,每卖出一套房,还有提成, “其实,在房地产商看来,去的人买多少套房子并不重要,现在楼市这么低迷,重要的是聚人气、造声势。拿煤老板、包专机说事,不过是他们炒作的需要”。
据悉,×房网工作人员正在河津市组织第二批赴京购房团。承揽该团业务的运城某旅行社介绍,已初步确定12月12日启程。记者曾多方联系采访×房网,但未能如愿。不过倒是在登录该网站时,发现其11月29日发布的《山西购房飞机团今抵京当日意向成交七套豪华别墅》一文中,有这样的话语: “一位姓王的山西煤老板向记者表示:我们山西人买房,素以出手阔绰著称,常整栋购买我们本地市中心的公寓、商铺,而且都是一次性付清,拥有雄厚的购买力。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我们这次乘购楼专机来北京,就是瞄准了价值300万元以上的豪华别墅”。真不知此言究竟出自何人之口,因为诚如记者所了解的情况,此次活动并无煤老板参与。
8日下午,记者托孙新荣秘书长联系在运城活动的该网工作人员,但孙秘书长随后告知,该工作人员手机打不通.
一、虚假新闻
虚假新闻,当然是指那些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缺乏实证而引致的新闻要素残缺的报道。
2008年9月11日,《京华时报》刊载题为《招行投资永隆浮亏百亿港元》的消息,由于该报记者对香港永隆银行的股价数据采集有误,得出招商银行浮亏逾百亿港元的错误结论,造成报道严重失实。该报道成为招商银行当日股价暴跌的诱因之一,并带动银行股板块整体下跌,当日招行A股流通市值损失127.5亿元,H股下跌5.16%。
这篇文章被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发文严厉批评。具体内容你可去网上查。
二、炒作新闻
炒作新闻,按照我的理解,就是指媒体蓄意放大某一事件的细节,以夸大其影响以引起公众畸形关注,从而实现传播的某种目的或利益。
例如:《刀尖舔血者朱骏:90%江湖人憋着两个字活该》(原载 中国企业家 ),该文极尽调侃讥讽之能事,把九城痛失魔兽代理权归结为朱俊的人品问题,把事件极端化,而没设身处地的考虑国外游戏巨头之间的竞争、中国游戏业多头并起、代理权易主是正常现象等客观情况。
三、包装新闻
我认为,包装新闻,并非指包装行业的新闻哈。而是指对某事件进行修饰与美化,以达到受众最大限度接受的目的。
例如:《国内供不应求 上药版达菲正式排产》(第一财经日报),根本不见有说服力的数据支撑,吸引眼球的目的昭然若揭;《又见排队买基金 长盛同庆基金一天募集超百亿》(上海证券报),NND,忽悠,尽情的忽悠,我就不好意思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