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有哗众取宠的意思吗?

2025-01-04 14:02:5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这是诗人王安石眼中的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杜甫笔下的自己。中国是诗歌之国,历代诗人成千上万,为何唯有杜甫得此称号?有人说“才华让杜甫成为大诗人,而情怀让他成为伟大的诗人”。

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听过,可是它到底讲的是什么,大家估计都不清楚了。这首诗叫做《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原诗内容为: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生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杜甫的一生,是诗的一生。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十分关心生活,注意捕捉形象。捕时不辞辛苦,捕到即行冶炼加工。因此,他笔下的形象栩栩如生,佳句如百花吐锦,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色彩和风格。当我们读到那些形象鲜明、生动感人的诗句时,不禁为之击节赞赏。但是必须知道,这是诗人辛勤劳作的结果。

这首诗,是杜甫写的,写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他在成都看着江水翻涌而过,一时心有感触,所以才写了这一首诗。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唐代宗上元二年)。杜甫时年五十岁,居于成都草堂。诗题中一个“如”字,突现了江水的海势 ,提高了江景的壮美层次,表现了江水的宽度、厚度和动态。江水如海势,已属奇观。然而诗题却偏偏曰 :“聊短述 ”。诗题中就抑扬有致,这是诗人的一贯风格。

第一句,其实是在写他自己的性格。他觉得自己是个性格孤僻的人,喜欢写诗,而且写出来的诗一定得是惊人之语,否则永远不会罢休。足见“聊短述”的良苦用心,炉火纯青的诗艺,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和动人心弦的审美效果。正由于杜甫艺术上的一丝不苟、勇于创新,因此老年臻于出神入化、妙手成春的极境。

第二句,是讲述了自己现在的样子。这么多年下来,自己也老了,再也没有了当初的那一份激情,看着每年的花鸟变换,也不会有什么伤感了。

第三句,是第二句的延伸。这个心既然没有激情,也老了,那倒不如找个地方,闲着没事就钓钓鱼,划划船,安心的度过这一辈子!

第四句,又回到了写诗的事情上面。他希望自己能够像陶渊明一样,即便当过闲散的野人,也能够写出醉人的诗篇。大家都知道,杜甫是个写实的诗人,大多数诗文都是感怀伤时的,现在不写时代了,就谢谢自己的生活也很不错。


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甫已经50岁了,在那时候已经算是高龄了,对于他来说,很多事情都可以放下了,这是一种心境的转变。

只不过,我们关注的不是他的心境,而是第一句话,因为这句话太霸气了,看一眼都会觉得心潮澎湃。

简单地说,诗圣杜甫的意思是发表的作品不仅要拿得出手,而且自我主动设定极高的要求,以最大的努力站上文学的顶峰,一览众山小。

由于杜甫是一个“集大成”的诗人,因此他对后代的影响和贡献,也是多方面的、深远的和巨大的。他把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他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和那“即事名篇”的写作方法,直接开导了中唐时期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他那些叙事诗,如《兵车行》、“三吏”、“三别”等等,实际上就是新题乐府。大政治家王安石、民族英雄文天祥、爱国诗人陆游和顾炎武等,都无不受到这位诗人的教益。

杜甫的诗,少年时读不懂,中年后再读泪流满面。当我们走到中年时,脸上早布满了生活的风尘,父母老去,亲朋离散,如果遇到少年时的友人,此时的我,该以沉默,还是以眼泪。就像丰子恺所说: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回答2:

没有哗众取宠的意思,因为杜甫是现实派主义诗人,他不会描绘一些哗众取宠的景象

回答3:

没有。有意志不朽的意思,有信念不衰的意思,有信心不绝的意思,有瞻望不老的意思。

回答4:

我觉得是没有的,这两个词没什么联系,前者没有这个意思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