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基础释义
[hé]1.平和;和缓。2.和谐;和睦。3.结束战争或争执。军阀之间一会儿打,一会儿~,弄得百姓不得安生。4.不分胜负。5.姓。6.连带。7.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柜台正~我一样高。8.表示联合;跟;与。9.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6+4=10中,10是和。也叫和数。10.指日本。
[hè]1.和谐地跟着唱。2.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
[hú]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huò]1.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藕粉里~点儿糖。2.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
[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
“和”有五种读音。分别是hé hè huò huó hú。
[ hé ]
1.平和;和缓:温~。柔~。~颜悦色。
2.和谐;和睦:~衷共济。弟兄不~。
3.结束战争或争执:讲~。媾~。军阀之间一会儿打,一会儿~,弄得百姓不得安生。
4.(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棋。~局。末了一盘~了。
5.姓。
6.连带:~盘托出。~衣而卧(不脱衣服睡觉)。
7.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他~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柜台正~我一样高。
8.表示联合;跟;与:工人~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
9.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6+4=10中,10是和。也叫和数。
10.指日本:~服。
[ hè ]
1.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寡。一唱百~。
2.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奉~一首。
[ huò ]
1.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药。藕粉里~点儿糖。
2.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已经洗了三~。二~药。
[ huó ]
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面。~泥。~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
[ hú ]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扩展资料:
【和】与诗学有关的美学概念。它从总体上集中代表了中华民族对于宇宙人生审美境界的最高追求。西周末年,史伯最早提出了“和实生物”的审美命题,语见《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又云:“是以和五味以调口,刚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和乐如一,……务和同也。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
“和”是自然社会不同事物的矛盾统一。其中所称“乐”和,因为先秦时代诗、乐、舞三者合一,常以“乐”表示艺术总称,因而其论“和乐”,即通于文艺美学。
参考资料:和—百度百科
和,读音【hé】、【hè】、【huó】、【huò】、【hú】、【huo】、【hàn】、【hàng】
和,左右结构,口字部,8画
具体字义:
和 hé
【用作形容词】
1、和谐;协调。
(1)和,相应也。——《说文》
(2)和,谐也。——《广雅》
(3)音声相和。——《老子》
(4)乐从和。——《国语·周语下》
(5)倡予和女。——《诗·郑风·萚兮》
(6)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易·中孚卦》
(7)与讴谣乎相龢。——《文选·王褒·洞箫赋》
(8)和五声。——《吕氏春秋·慎行论》
和 hé
【用作动词】
1、调和;调治;调适。如:和味(调和食物的滋味);和羹(五味调和的羹汤);和弱(调和抑制);和通(调和;和畅)。
2、和解;息争而归和平。
与楚以和。——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用作名词】
两个以上数相加的总数。如:五和七的和是十二
【用作介词】
1、与;跟 [with]。如:和人群一同去。
2、 向;对;跟 [to]——表示动作的对象。如:我很愿意和大家讲一讲;和他父亲谈及此事。
3、跟 [as]——引进用来比较的对象。如:他的论点和你的相反;我的意见和他们的有别。
【用作连词】
1、与 。如:他和他的儿子在这里;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
2、加在一起。如:你的咖啡有奶油和糖。
3、 表示选择,相当于“或” 。常用于“无论、不论、不管”后。如:去和不去,由你自己决定。
姓氏的时候也有读“hé”。
和 hú
用作动词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胡牌。说法属误。
和 huó
【用作动词】
揉和。在粉状物中加水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如:和揉(在粉状物中加液调匀揉合);和解(犹溶解);和丸(比喻母亲教子勤学);和熊(为母亲教子勤学之典);和泥儿。
和 huò
【用作动词】
1、掺合;混杂。如:和药(调制药物);豆沙里和点儿糖;和羹。
2、不同的人混杂到一起
与他们甚么相干?怎么也和在里头?——《文明小史》
3、蒙哄,欺骗。如:和哄(哄骗);和欺(哄骗)。
【用作量词】
1、用于时间,相当于“会儿”。
韦义方去怀里摸索一和,把出席帽儿来。——《古今小说》
2、用于洗东西或煎中药换水,相当于“次”、“道” 。如:衣裳已洗四和
和,读音【hé】、【hè】、【huó】、【huò】、【hú】、【huo】、【hàn】、【hàng】
和,左右结构,口字部,8画
具体字义:
和 hé
【用作形容词】
1、和谐;协调。
(1)和,相应也。——《说文》
(2)和,谐也。——《广雅》
(3)音声相和。——《老子》
(4)乐从和。——《国语·周语下》
(5)倡予和女。——《诗·郑风·萚兮》
(6)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易·中孚卦》
(7)与讴谣乎相龢。——《文选·王褒·洞箫赋》
(8)和五声。——《吕氏春秋·慎行论》
和 hé
【用作动词】
1、调和;调治;调适。如:和味(调和食物的滋味);和羹(五味调和的羹汤);和弱(调和抑制);和通(调和;和畅)。
2、和解;息争而归和平。
与楚以和。——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用作名词】
两个以上数相加的总数。如:五和七的和是十二
【用作介词】
1、与;跟 [with]。如:和人群一同去。
2、 向;对;跟 [to]——表示动作的对象。如:我很愿意和大家讲一讲;和他父亲谈及此事。
3、跟 [as]——引进用来比较的对象。如:他的论点和你的相反;我的意见和他们的有别。
【用作连词】
1、与 。如:他和他的儿子在这里;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
2、加在一起。如:你的咖啡有奶油和糖。
3、 表示选择,相当于“或” 。常用于“无论、不论、不管”后。如:去和不去,由你自己决定。
姓氏的时候也有读“hé”。
和 hú
用作动词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胡牌。说法属误。
和 huó
【用作动词】
揉和。在粉状物中加水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如:和揉(在粉状物中加液调匀揉合);和解(犹溶解);和丸(比喻母亲教子勤学);和熊(为母亲教子勤学之典);和泥儿。
和 huò
【用作动词】
1、掺合;混杂。如:和药(调制药物);豆沙里和点儿糖;和羹。
2、不同的人混杂到一起
与他们甚么相干?怎么也和在里头?——《文明小史》
3、蒙哄,欺骗。如:和哄(哄骗);和欺(哄骗)。
【用作量词】
1、用于时间,相当于“会儿”。
韦义方去怀里摸索一和,把出席帽儿来。——《古今小说》
2、用于洗东西或煎中药换水,相当于“次”、“道” 。如:衣裳已洗四和
“和”有几个读音?写回答有奖励

“和”有几个读音?
写回答 有奖励 共18个回答

热情的未央111
2020-02-13

和,读音【hé】、【hè】、【huó】、【huò】、【hú】、【huo】、【hàn】、【hàng】
和,左右结构,口字部,8画
具体字义:
和 hé
【用作形容词】
1、和谐;协调。
(1)和,相应也。——《说文》
(2)和,谐也。——《广雅》
(3)音声相和。——《老子》
(4)乐从和。——《国语·周语下》
(5)倡予和女。——《诗·郑风·萚兮》
(6)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易·中孚卦》
(7)与讴谣乎相龢。——《文选·王褒·洞箫赋》
(8)和五声。——《吕氏春秋·慎行论》
和 hé
【用作动词】
1、调和;调治;调适。如:和味(调和食物的滋味);和羹(五味调和的羹汤);和弱(调和抑制);和通(调和;和畅)。
2、和解;息争而归和平。
与楚以和。——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用作名词】
两个以上数相加的总数。如:五和七的和是十二
【用作介词】
1、与;跟 [with]。如:和人群一同去。
2、 向;对;跟 [to]——表示动作的对象。如:我很愿意和大家讲一讲;和他父亲谈及此事。
3、跟 [as]——引进用来比较的对象。如:他的论点和你的相反;我的意见和他们的有别。
【用作连词】
1、与 。如:他和他的儿子在这里;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
2、加在一起。如:你的咖啡有奶油和糖。
3、 表示选择,相当于“或” 。常用于“无论、不论、不管”后。如:去和不去,由你自己决定。
姓氏的时候也有读“hé”。
和 hú
用作动词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胡牌。说法属误。
和 huó
【用作动词】
揉和。在粉状物中加水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如:和揉(在粉状物中加液调匀揉合);和解(犹溶解);和丸(比喻母亲教子勤学);和熊(为母亲教子勤学之典);和泥儿。
和 huò
【用作动词】
1、掺合;混杂。如:和药(调制药物);豆沙里和点儿糖;和羹。
2、不同的人混杂到一起
与他们甚么相干?怎么也和在里头?——《文明小史》
3、蒙哄,欺骗。如:和哄(哄骗);和欺(哄骗)。
【用作量词】
1、用于时间,相当于“会儿”。
韦义方去怀里摸索一和,把出席帽儿来。——《古今小说》
2、用于洗东西或煎中药换水,相当于“次”、“道” 。如:衣裳已洗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