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2024-11-30 06:46:5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现在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国内外名著,这些作品都是自然美、艺术美以及社会美的集合,在写作手法和思想内容方面讲,这都是理想的审美对象。语文教材是一种美的结晶,为美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语文课程有着教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义务,语文因为其艺术性和人文性成为了美的载体。语文课本为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了场景,但是要做到真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得需要合理的教学模式以及丰富的教师资源。
  一、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原则
  审美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历程。审美的历程是审美的客体作用于审美主体时,可以促进审美主体的审美感觉,审美主体被客体所吸引,然后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让主体不由自主地去接受这种事物,对这种事物产生很大兴趣。这一过程具体包括三个步骤,分别为对事物的感知,感受事物的美,对事物的感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将这个过程分为对事物的认识、深入和理解三个步骤。
  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帮助学生发现事物美的能力。文学是用通过语言来表达其内在内容的一种艺术,学生们往往是通过自己对事物的印象,和自己的生活环境相结合,将事物的想象呈现在自己的大脑里,从而获得对事物的知觉。人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一般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着手的,事物美的方面也是经过人的视觉和听觉来深入事物的内部,从而对事物的内在美产生感觉。语文教材中包括了很多内容优美的佳作,对这些文章的阅读是一种享受,认真深入思考,人们就会体验到它们的内在美。当一个人深入到一篇文章里时,他就会全神贯注,将自己放在了文章的内容里,想象自己就是文章中的一个角色,只有达到了这种高境界,才能够真正了解一个作品,这就是很高审美能力的体现。
  二、通过诵读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途径有很多,这些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位学生,但是不同的学生都必然会有适合他的教育方法。语文教学中,很多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作为中学语文老师,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自己亲自体验的机会。在朗读文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语言美。朗诵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情感的陶冶,让学生在诵读中掌握语文的语言能力。也就是说让学生通过诵读,不仅要让他们体验语言的文字美,而且还要让他们体验语言文化的高深。学生通过诵读进而和文章以及文章的作者达成共鸣,情感得到升华,从中体验到语言文学的深奥。诵读是培养学生审美观点的重要步骤,树立美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通过对比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众所周知,一个人只有深入地理解了作品,才能够为审美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最前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做到指导学生去如何发现文中的美与丑,并且不断揣摩文中美的形象。语文的审美力培养,是需要教师做很多工作的。此外,人物形象的对比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通过文章所阐述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写人和写事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重要内容,这里面包含了很多生动的人物故事,很容易让学生触景生情,进而激发学生审美情感的增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对课本知识了如指掌后,让学生将故事重复出来,给所有人听。这些文章里的典型故事和人物情节,都可以作为对学生的警告和提升,这就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最佳时机。例如讲到《愚公移山》的寓言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都表达出来。一些学生就认为愚公移山本就是一件困难到不可及的事情,愚公的行为和自己的名字很匹配。这是一种做事情不坚持的学生的观点,所以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让他们充满责任感。试想如果没有愚公,他的子孙后代可能永远也不能够走出大山,也就永远不能开阔眼界,所以愚公为了子孙后代着想,下定决心,去将大山移开。这些道理,教师一旦给学生讲述清楚后,学生就会意识到责任重大,而且要通过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学生也可以通过培养自己的形象能力,来拓展自己对美的欣赏能力。中学生由于学校教育的缘故,生活阅历非常少,这就造成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都非常肤浅,所以对美的鉴赏能力非常有限。所以教师在鼓励学生积极学习的同时,也要让他们适当的去接触社会实践。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大脑,来形成对事物的一种轮廓。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真正将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提高。这也是新课标和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性化教学的模式。

回答2:

怎样提高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下面,本人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认识。

1、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

我们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才能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如《西门豹》这篇课文,就有强烈的对比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以西门豹和巫婆为代表的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自在不同的角度上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借鉴、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对美丑的认识,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

我们教育的对象——小学生,他们毕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碟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借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在推敲中欣赏语言美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推敲传神的词语。一般地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课文《鸟的天堂》中作者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树叶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些词语我们如不引导学生认识琢磨,就很难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美感。

欣赏优美的句子。 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占有一定的比例,每一篇散文都是一个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素材。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如《桂林山水》这一课,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讲究,在写出“山、水”这两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工整的排比,琅琅上口的语感,把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教这类句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强烈情感。

琢磨富有个性的对话。人物对话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在引导学生琢磨人物对话时思考,为什么这句话他(她)讲合适,别人讲就不合适。从而体会出人物性格特点乃至思想品质之美感。如《金色的鱼钩》一文中,老班长回忆起指导员对他说的一句话:“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这既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又是指导员对战士的关心,对话言简意明,既反映了指导员的精明果断,又衬

托了老班长的责任重大,表现了长征时期红军官兵的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琢磨富有个性话的语言,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语文文字的训练中,更好地获得学习语文能力,并且有机地使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
那么,怎样读课文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文中的情感美呢?一是范读。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通过范读,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一些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二是自读,听了范读后,学生模仿自读,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三是引读,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真美情感。四是议读。通过评议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怎样诵读更能体验文章的情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