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南方人口逐渐增加。
在西汉和唐朝的南北方人口(户)和占比,如图所示:
我国三次人口南迁:
1.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是从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和中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间的混战,大量人口迁移到南方,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奠定了基础。
2.发生在唐天宝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人口的大量南移,南方得到更进一步开发,特别是江淮、太湖地区荒地被大量开垦,成为我国新的财富地区,到五代时南方经济开始逐渐超过北方。
3.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是从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至南宋末年。两宋时期,北民的进一步南迁,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
西汉初年,社会开始稳定,尤其是文景开始,人口呈上升趋势。
王莽天凤年间开始,随着剥削程度愈来愈厉害,再生产过程遭到破坏,土地兼并严重,人口数量开始下降。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群雄割据,天下大乱,人口急剧下降。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晋初,下降趋势才趋于缓和,但直到隋初,人口数量一直在低线徘徊,但北方地区人口还是不断下降。
隋直到唐朝安史之乱之前,由于社会较为稳定,经济发展较快,人口增长迎来一个高峰期,维持在较高的增长率。中晚唐时人口增长速度大幅放缓。人口逐渐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