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将所有的账户分为两大类,在我学习会计的那个时候,那时账户只分为两大类,资产类和负债类,这种分类法虽然和现在的分类对比起来大相径庭,但是对判断和确定账户的方向却是相当明了与简单。
第一类为资产费用类:这一类账户反映的是自己的资产与费用支出的去向的科目。包括所有的资产类和成本费用支出类(具体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金融资产,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各种存货、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销售成本、管理费用、制造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这部分账户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第二类为收益负债类:这一类账户反映的是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也就是资金的来源渠道和企业拥有的权益。包括全部的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及损益类。(具体包括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各种长短期负债、各类应付及各种损失和收益账户,还有所有者权益的各个科目等)这部分账户与第一类账户正好相反,则是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你用这一判断方法,做一些简单的练习后,马上就会熟练应用的。
这是93年会计制度改革之前的分类,但很好用的,不知你能否理解,能否对你有帮助,
对于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可以分成两大类:
资产类、成本类、损益类里的费用类的账户方向: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
一般资产类的余额方向为:借方,而损益类的账户无余额。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的余额的方向为:贷方。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里的收入类的账户方向: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
1,资产类账户,借方增加,贷方减少,余额在借方,
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2,成本费用类帐户,借方增加,贷方减少,
一般月末结转后无余额
3,负债、所有者权益类帐户,贷方增加,借方减少,余额在贷方,
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4 ,收入类账户,贷方增加,借方减少,
一般月末结转后无余额
资产、成本、费用--借+贷-
其他相反
我就是这么教别人的,你只记一半就行了,对吧??
损益分为:费用类、收入类,同样,费用类借+贷-,也是只记一半
像念经似的多读几次就肯定能记住,呵呵~~
损益类整体上可以分为二大类:费用和收益。成本类、费用类与资产类相似,借方增加,贷方减少;收益类与所有者权益类相似贷方增加,借方减少。不同的是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期末有余额,收益类、费用类期末结转后无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