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别人要先爱自己,这话是对的。但你的理解不算对。
为什么爱别人要先爱自己呢?其实和你的问题很相关。
如果自己各方面能力较弱,脑力、体力、精力,都达不到,那就没办法给与别人健康、有力的爱。
先爱自己,是要把自己建设为内外健康的人,能为别人提供有力的爱和保障。
当我们力量薄弱的时候,比如烦恼很多、心情不够良好的时候,即便有心去爱护别人,可是自己顾及自己还不够,再去想很好的与人为善,就会感到心有力而力不足,感到压力,就像你现在这样子。
内心彷徨和不安很多,想去表达善意,却又制造了新的矛盾给自己。
那怎么叫做先爱自己呢?不是全然不去顾及他人。只是在我们缺乏某种力量的时候,不要去过多的、刻意的、很逼迫自己的去迎合、表现等等。可以略加沉默一点,把心能安住了,内心平和了, 自在了,自然可以和人很好的交往。给人自然亲近的好感,自己内心也为自己感到高兴。
而不是今天带着疲惫的心情去给自己为难。弄得自己最后迷失了健康的自爱。
爱自己才能爱别人
是因为自己都不爱了怎么可能还去爱别人呢
你的问题确实是跟心理因素有关
很多书上都有讲怎么变得自信怎么搞好人际关系的
这个我就不说了
我想说的是别把事情看得太重
生活中如果每件事情都搞得那么紧张很累
自己会给自己压力
有压力自然就会出问题
这就不爱自己了
我的看法是观念要改
一切顺其自然不是很好吗
你确实不知道你的对话者在想什么
那么你就自然点
感兴趣会跟你聊
不感兴趣你可以换话题
那么你就随便说点自己想说的
谈话又不是谈判
聊天不是审问
有时候你刻意追求的并不一定就会实现的
还是顺其自然吧
“爱别人先要爱自己”这个观点是没有错的,但是也不能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考虑别人。
这两种想法不矛盾,因为他们不属于同一处事原则。
你的这种情况我认为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感受,我也有同感。
分析原因所在和所受到的教育和生活环境有关系。上一代人还处在为温饱而奋斗的阶段,对于教育下一代的问题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是没精力,二是没能力(当然不是全部),三是大时代背景下的宣传教育都是先人后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前几个月所宣传的要实施“物权法”是有所不同的。
而作为儿时的自己,在这种背景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不奇怪。就是现在来说,作为儿童也是弱势群体,必须听家长的,必须听老师的,不管对与错,都要服从,已经形成一种习惯。
这是人人都要经过的阶段,有的在有了独立意识争取到自己的权益,但是有的却不能摆脱各种束缚,继续被奴役。即便有一点自我意识,也被长久以来的习惯所淹没。
我说不来大道理!!sorry!
在乎别人这是好事!!但是要看对什么人,其实人都有私心,如果没有你真是人间天使~~其实你不是在乎别人!而是在乎于别人心理怎么看待自己!!!如果你的朋友苦脸愁深向你借很多钱你所有的积蓄你拒绝还是答应?你考虑问题的思想偏了!其实你能拥有很多时候你给予别人你是快乐的!你真的在乎别人用自然的微笑去和人家交流就可以了~~何必要在乎那么多?你要做的只是学会自然的以周围的人谈笑~~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你走的是你自己的路,真正能和你成为知交之友的已知道你是什么人!其他你走进社会大圈子里的只是路人很少有多少人会去在乎你想什么或者做什么换句话说他们见多了~该谦虚的时候谦虚,该高调的时候高调!做事情的时候高调点!做人的时候低调点,当然这不是,叫你去干什么就干什么!低调是不要骄傲,不要说大话不要挑三拣四,随和一点。做事高调是让你能发挥全力就发挥全力不要保留的做好一件事!不是先爱自己再爱别人!是真正懂得自己你才能懂得别人眼中的自己,知道别人要什么你能给他什么!
先要搞清楚自私和自爱的区别,自私即是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一切从自我出发,损人利己,为非作歹亦在所不惜,以满足个人的欲望为目的。而自爱也是以爱自己为出发点,而把这种爱扩大,扩大到家人,再扩大到周围的人乃至素不相识的人,《大学》里有句话“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试想一下一个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要依靠别人的人谈到上是一个对别人有助益爱别人的人吗?到时候只怕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者,人要有自尊心,要明白你和大家一样不是完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