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发创造兴趣,鼓励创新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全部计划、探索都会落空。没有求知欲,就没有学校。因此,他向全体教师建议,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的火花。要使学习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增强孩子的信心,使他们获得取得成功的鼓舞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在讲教学《司马光》、《乌鸦喝水》这样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这样的启发性问题:如果你遇到司马光这样的情况,该怎样办?你能帮乌鸦想出别的办法吗?结果小同学七嘴八舌,争辨激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这种热烈讨论中受到了锻炼。对于所有不同意见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合理的则给予表扬。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一灌到底的方法,让学生睁大眼睛发现,发现好的词语、好的修辞、好的句子、好的描写,每一个发现都是学生自己的收获。特别是对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更多关注些,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励其上进,尽量捕捉其"闪光点",给予激励表扬,使之振作精神,树立信心,学生从细微处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这样学生心情舒畅,课堂上学生敢于大胆开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生在教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增进了相互的情感交流,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不仅要激发求知兴趣,还要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在上课时让学生发表见解,多显示思维活动的过程,思维过程的展现与评议可以打破传统封闭型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思考、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多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怎样想到的?"或者问"你的思路卡在哪里了?"以充分展示思维过程,从而不断地排除障碍,克服思维定势,理顺思路,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创造能力。积极鼓励学生的自辟蹊径的做法,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使学生的头脑中会经常闪现出创造的火花。
二、运用求异法,旨在创新
"求异"法是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拘于一般的原则和方法,不满足已知的结论,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标新立异的提出自己新见解的一种方法。教学中,运用"求异"法,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教学不应求同过多,而应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多方位的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体味,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强调在课堂中进行多元化思维训练,多元化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思维形式,鼓励学生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别人的见解,各抒己见。例如在教《司马光》时,有位教师设了这样一个问题:"除了这种方法,你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吗?"这个问题激起了同学们好奇心,大家七嘴八舌,积极讲自己独特的见解,把整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另外,还要正确引导学生逆向思维,一些小学生由于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常常"人云亦云",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新见解,为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的进行探索,树立新思维,创立新形象,在思考问题时,不仅可以从正面去思考,也可以从反面去设想。例如一些成语,强调某一方面的道理,意思比较固定,但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狐假虎威"不好,但狐"假"虎威对付老虎,保全性命,难能可贵。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运用求异法,学生能突破原有的、前人的框架,使学生形成独特的思维个性。
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鼓励学生大胆幻想,以幻想目标激励学生,然后启发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架设通向幻想目标的桥梁。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幻想,并以此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创新技能。例如在教《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结尾有这样一句话:"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概括了荡舟漓江的情景,内涵丰富。这时教师可抓住词句,引导学生想象:桂林山水景色如何?人们荡舟漓江去 是怎样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描述游览的情景。有时,教师要善于利用"空白点",引发学生"补想",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例如《长城》第三段 写"联想到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但古代劳动人民如何修筑的呢?课文没有叙述。教师可抓住这一 "空白",让学生想象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修筑长城 的。学生从环境、人力、物力等方面展开想象,深切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修筑长城的艰辛。
展开想象的方法方式很多,还可以抓住结尾,引导续想。有些课文的结尾犹尽而意未了,余音不绝,耐人寻味。教师可抓住结尾循着文路展开合理想象。或是抓住课文"假想"成分,引导推想。有些课文的体裁是科学小品文,蕴含着创造思维培养的许多因素和良机,教者可根据体裁特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展开科学而合理的推理。小学语文课本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好课文,蕴含着培养创新能力的因索和良机,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因素,把握培养良机,引导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积极开展语文活动课教学
国家教委颁布的新课程计划明确规定:"课程包括学科、活动两部分","活动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因此,为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度发展个性和培养特长提供条件,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语文活动课教学,把它作为激发兴趣、爱好和特长,实现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语文活动课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在小实验、小制作中自己动手,在现时社会中去思索,发挥主动性、勇于思考、大胆创新,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例如展开"五个一"系活动,即:每天一条好新闻;每周一个好故事;每月一个小制作;每学期一个小创意;每年一个小发明,并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使他们都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在活动课上,还将和课本上所学的内容紧密联系,使其成为辅助教学的有效工具。例如在学了《狼和小羊》、《美丽的公鸡》等这种类型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在活动课上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的。他们根据课文的内容自己的想像,任意发挥,自由表演,对参加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对表演独特、新颖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通过此项活动,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受到了各种锻炼,提高了各种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通过自身素质,在教学中扎扎实实落实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努力,以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当然创新教育的实现需要改革的因素还很多,比如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等诸因素都将影响到创新教育的实现,上述仅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肤浅认识与见解。
(一)指导中职生树立崭新的德育观和正确的就业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观,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通过各种渠道,培养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顽强的意志品质,积极的心态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另外,还要努力增强学生对多种意识形态、多元价值取向的辨别、批判能力,使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要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1.强化职业无尊卑的奉献意识,端正职业动机,树立正确的职业观。2.强化独立自主的创业意识。“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口号。3.强化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要竞争就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热情的服务态度及吃苦耐劳的顽强拼搏精神。4.强化耳聪目明的信息知识,信息是最重要的资源,这就要求中职生们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5.强化和谐相容的协作意识,中职生应该要及早养成团结协作、密切合作、利谐相容的集体主义思想。
(三)适应市场,恰当定位,看重发展。求职择业时应恰当定位、看重发展,切忌“这山看着那山高”。对于单位的好坏要辩证地去看,今天好的单位并不意味着将来也好,今天看起来不那么吸引人的单位,也不会是永远没有发展机会。就业竞争的加剧带动了收入的普遍提高,中职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要面对“鱼”与“熊掌”的选择,对此求职者不妨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个人的发展及前途应是关注的重点,报酬应放在次要地位,不要急功近利。要善于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地理条件等因素综合判断,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使自己的职业意向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这样才能抓住机会顺利择业。
(四)主动适应,敢于竞争,坦然面对挫折。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为中职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双向选择的机会。成功与失败并存,难免会遇到挫折,遇到失败挫折后,要保持冷静和坦然的心态。求职失败不一定就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行,求职中不以成败论英雄,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只有认真分析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调节心理。中职生应珍惜机遇,主动参与竞争,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渠道充分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做到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特长,胜不骄、败不馁,不失时机地作出恰如其分的职业岗位选择。要立足于自力,不靠关系。无论是亲戚还是朋友都只能是一种资源,求职的关键还在于自己的真才实学。在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条件下,求职者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决定录用与否的关键因素,不应单纯依靠关系找工作。求职者没有关系不要紧,抓紧时间苦练内功,相信“只要是金子,总有发光的机会”。
(五)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自己,走出心理误区。要做到客观评价和正视自我是需要勇气的,因为批评别人非常容易,但是自我批评就比较困难。若能根据自身长处选择职业并“顺势而为”地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就会事半功倍,如鱼得水;反之,则会事倍功半,背道而驰。对自己不了解,对职业世界不了解,都难以做出正确选择,因此中职生必须走出心理误区,端正自身的择业态度。作为中职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必须要考虑到:1.自身的性格与职业是否吻合?在招聘新人时,往往将性格的测试放在首位,当性格与职业吻合时,才会有进一步对其能力进行测试考察的意愿;2.自身的兴趣与职业是否吻合?兴
趣上的差异,构成人们选择职业的重要依据,“牛不喝水强按头”是不会取得好结果的,兴趣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更应引起即将选择职业的中职生们的注意;3.自身的能力与职业是否吻合?能力有差异,对职业选择就有差异,必须注意能力类型与职业的吻合,能力水平要与职业层次一致或基本一致,要发挥最佳能力的作用;4.自身的气质与职业是否吻合?不同职业对人的气质特点也有一定的要求,中职生在择业时,要根据需要对气质类型进行划分,以便于操作。虽然不同的人从自己的“职业期望值”出发,采用不同的策略,可以达到不同的择业目的,但他们都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现实性原则;符合社会需要的原则;发挥个人素质优势的原则;发展性与全面性原则;学以致用原则。
(六)调整心态,完善人格。人的心态有积极利消极之分,积极心态是一种进驭的心态,消极心态是防卫的心态,积极心态有助于提高人的心理品质。成功者总能运用积极心态支配人生,失败者总是受制于压力、困难及疑虑的左右,其结果只能是失败。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要依靠学校教育的力量,还应充分发挥中职生自我教育的力量,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了解自我人格的不足和缺陷,使自己的人格更加成熟。相信自己,积极进取。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的情况复杂多变,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确定的目标,始终都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并脚踏实地地向目标进取。应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不足,既不趾高气扬,又不盲目自卑,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自己的专业特点、性格爱好,以积极的态度向用人单位介绍和推销自已,积极进取。自信是前进的原动力。你可以这样暗示自己:我行!我能解决工作中的难题!让暗示进入了你的潜意识,形成自动导航系统。积极的心态,就会使你自信、自爱、坚强、快乐、兴奋,让你的能力源源涌出。
(七)适度宣泄。适度的宣泄,是消除不良情绪最简单也是最好的办法。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向朋友和老师倾诉,该哭就哭,该笑就笑,一吐为快。当然还可以去参加体育活动,有意在加大运动量来渲泄,当然,运动要注意适度。
(八)心理咨询。每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果能够及时给予比较专业的心理咨询、精神支持或者积极适度的干预,就能调动当事人的潜在资源和能力,协助当事人去渡过危机,应付困境,以较有效的方式去处理所面对的困难或者挫折。
找到自己的目标,剩下的就只是认真的坚持。整个过程都要带着轻松快乐的心情去努力完成。
一个白痴出的题目,害惨我地,睇到呢地回答我都唔敢复制,到时话抄袭0分仲死,
又唔可以抄,又要我地写1000字以上,D老师人身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