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中国有哪些威胁

2025-01-05 04:01:5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中国的一切威胁归根结底都在美国身上。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第三名要想当上第二名有两种方法,一个是联合第二打败第一,另一个是联合第一打败第二。
所以只要中国排在第二,那么全世界对中国都有威胁。
任何一个有志于提升自己国家地位的国家,都必须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但是在这个秩序已经基本成型的世界上,空间是有限的
这种发展空间不仅是地理上的,比如领土和海上交通线。也是政治上的,比如联合国安理会的位置。还是经济上的,比如在国际产业链上的地位。
因此每一个国家在向上爬升的过程中都必须从竞争对手那里夺取必要的空间。在任何情况下,联强敌弱都是最优的选择,因此排在第二的中国在相当长时间内都是全世界大多数国家主要竞争对手。

让我们把经济问题掰开来说。
国际产业链条上不同的产业是分层级的。
最底下是资源型产业。中国是资源大国,但不是资源强国,因为国内的资源不够用,中国每年出口的资源性产品只占出口总量的一个零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中国是很依赖资源进口的,由于中国有钱而且需求庞大,将全世界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抬得很高,这对于所有的资源进口国都造成了巨大的竞争。特别是印度,因为印度是一个资源更加稀缺的国家,而且这个国家还站在工业化前夜,它要想发展起来需要比中国更大的资源投入,但是它偏偏没钱去跟中国抢资源。不要误会了,印度没有媒体说的那么财大气粗,印度的财政状况在金砖国家中是最糟糕的,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差不多是印度的两倍。所以说公平竞争抢资源,印度抢不过中国,没资源就发展不起来,就更没钱,然后更抢不过。只要中国自已不出问题,根本不用担心印度。况且,印度自己到目前仍然是一个资源出口大国,其资源型产品出口额占到出口总额的一半左右。因为它国内的工业落后,消费不了那么多资源,而且需要大量出口资源来换取外汇,平衡贸易。
对于日本来说,他们是有钱抢资源的,只不过需求量不那么大。但是日本是一个高度依赖资源进口的国家,而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它的海上交通线不可避免的必须经过中国附近。因此日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把中国彻底打垮,使中国不能或不敢威胁日本的海上交通线;要么干脆不要跟中国翻脸。当日本没有能力做到第一条,又不情愿第二条的时候,它就希望将美国拖下水,让老大和老二干一仗,自己渔翁得利。当然,美国希望的是中日两败俱伤,而不是中美两败俱伤让日本捡便宜。所以美日两家跳来跳去的演戏,但要真跟中国干一仗,那就是傻子干的事了。
第二层是农业。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中国是农业大国,但资源有限,也仅仅是够吃而已。如果有一天,中国由于国内粮食减产,需要在国际市场上突然收购5000万吨粮食,那会发生什么后果呢?我们知道中国一年的粮食产量已经接近6亿吨,5000万吨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月的消费,而且对于中国的国库来说这点钱也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国际粮食市场来说,这一下就要卷走一半以上的交易量,那么毫无疑问的国际粮食价格会出现暴涨。粮食价格暴涨的后果十分严重,美国这样的粮食出口大国要笑了。但日本是粮食进口大国,不过他们有钱,为了稳定国内的粮食市场,日本不可避免的拿出大笔的钱,也到国际市场上卷走一笔,并且进一步推高粮食价格。这一来俄罗斯和印度可就真的要哭了,俄罗斯人口少,钱多,还能撑得住,但印度可就不好办了。印度2011年粮食产量达到了2.53亿吨,不到中国的一半,人均粮食消费量约200公斤。尽管大部分印度人是不吃肉的,这样的粮食消费水平也就是比一个正常人类维持生命要稍微高一点而已。当然有很多人,特别是一些中国人替印度遮掩,说人家信教,吃素,言下之意印度不需要生产那么多粮食。但是难道吃素就不能吃得好一点吗?难道印度人不希望自己吃得好一点?傻子都不信!在中国和尚都能吃得肥头大耳,可见信教以及吃素不能成为饮食水平低下的理由。不过有意思的是,它在2012年还出口了价值86.7亿美元的粮食,比上一年还上涨了69%,但考虑到2012年印度急剧恶化的国际收支情况,这种奇怪的现象似乎又可以理解了。印度农业的极度落后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而且它在这十几年中粮食增产速度是小于人口增长速度的。2000年和2011年这两个年份都是粮食丰收年,他们的粮食从2.35亿吨增加到了2.53亿吨,而人口却从10.4亿增加到12.4亿。很明显这种状况是不可持续的,连同饿着肚子出口口粮来换取外汇的做法都是不可持续的。粮食危机这种事情绝不是危言耸听,2006年~2008年之间曾经发生过一次世界粮食危机,当时作为世界大米出口大国的越南,国内大米价格曾经涨到15元人民币一公斤。根据当时印度媒体的报道,印度人均粮食消费量曾经低到178公斤——这基本上已经是世界最低水平。而且印度在那几年也被迫从粮食出口国变为进口国。随着印度人口和经济的增长,“谁来养活印度”绝对会成为一个令人绝望的问题。
印度的农业必须大幅度的提高才能保证国家发展的需要。然而印度的农业发展又会遇到一只拦路虎:中国。这是怎么回事呢?由于印度的农业极其落后,吸纳了极其庞大的劳动力。因此农业提高的过程不可避免的伴随着大量劳动力的释放,中国在三十多年内创造了超过5亿人进城的盛况。而对于印度来说,这一只极其庞大,但文化素质又极其低下的劳动力大军的安置就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别无选择的必须从中国嘴边抢下这5亿人的饭碗,但他们抢得下来吗?
第三层次是初级工业产品。其中包括了工业原材料和日用消费品,这一层级的产品属于必需品,广泛用于世界各个国家,因此市场非常庞大。同时这一层级的门槛很低,也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第一选择,因此在这一层级参与竞争的国家很多,利润也很薄。其中竞争力最强的不用说就是中国了,而且中国事实上目前占领着这一层级,可以说只靠中国一个国家的力量就足以支撑全世界的消费,中国不让出份额,其他国家就基本不可能在这一个层级获得大的发展。由于中国的发展需要,我们的工业正在不断上升,这种低利润、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已经不再适合中国。所以中国实际上正在逐渐退出这一层级。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中国愿意付出一定的代价,例如维持较低的工资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维持较高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我们是可以把这些行业留在中国的,但是我们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不再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了。况且,通过产业转移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逐渐提高,可以更多的购买中国的高级工业产品,因为在高级工业产品的中下层级,第一大国就是中国。所以,中国的逐渐退出既有被动成分也有主动成分。另一方面,由于这些行业能够吸纳庞大的劳动力,所以中国的退出是缓慢的,有步骤的。
日本实际上已经退出了大部分的这类行业,他们与我们在这里没有大的竞争。
印度曾经是发展中国家这一层级的翘楚,50年前印度纺织业曾经远比中国强大。但到了2012年,印度纺织和服装出口大约120亿美元,而中国则是2400亿美元。虽然很多人都会想起印度的软件神话,但我们要知道,软件业在全世界的市场份额是很小的,而且它能够容纳的劳动数量也是很小的。更何况中国每年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能够超过印度全部出口总额的两倍!印度作为一个站在工业化门槛上的国家,而且是一个人口与中国不相上下,青壮年更多而且劳动力素质比中国还要低一个档次的国家,它的发展需要,不可避免的要求将中国在这一层级的统治地位完全接过来。但是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
当然中国自己是不愿意很快的让出地位。别看中国目前正在逐渐退出,但实际上中国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因为中国的工业体系完整,基础设施完善,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当其他国家在发展类似的产业时,小规模的时候还看不出来,当产能扩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电力供应不够,交通运输能力不够,配套产业力量不足,熟练劳动力不足等等问题。而中国的优势恰恰就是印度的劣势,在这些方面印度甚至不如东南亚。就目前来讲,初级工业的转移方向东南亚和拉美都比印度要优先,因为这些国家的基础更好,而且可以就近获得中国和美国庞大工业体系的便利支持。
那么印度是否能够迅速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印度需要巨量的资金,几万亿甚至十万亿的美金。这可不是乱说的,看一下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投资规模就知道了。但是目前来说,印度缺乏投资吸引力,这涉及到很多方面的东西,但主要在于政府的决策能力和魄力。有了钱就要有基础设施,印度基础设施差是出了名的,没有基础设施就不用奢谈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初级工业本身又是资源消耗大户,这就回到前面所说的抢资源的问题,这又反过来需要很多很多的钱。有钱,有设施还不够,还得有人。根据驻孟买总领馆经商室网站转载印度时报2008年7月6日的报道,印度还有3亿成年人不会写自己的名字。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在70年代时中小学教师就达到了500万人,到2009年共拥有小学教师567万人,初中教师352万人。而印度在2010年初等教育(8年级以下)教师只有不到400万人。可以说印度要赶上30年前中国的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整整这一代人都指望不上了,下一代人能不能赶得上都不好说。
第四层级,高级工业产品,包括工业机器设备和耐用消费品。这一类产品的消费对象是特定和有限的,中国的崛起过程已经使得这一市场获得了成倍的扩张。这一层级有竞争力的国家就很少了。由于发达国家逐渐的产业空洞化,大量资金从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制造业一直在整体性的衰退。中国在这一层级是个什么地位呢?中国2012年出口的机电产品总额大约1.18万亿美元,占到全部出口总额的57%,从这个数字也可以看到,中国三万亿的外汇储备绝不是靠买袜子挣来的;其他国家,德国大约7000亿,美国5700亿,日本4800亿,韩国2900亿,法国2100亿;而恐怕很多人都想不到的是,俄罗斯只有127亿,而进口却高达1377亿,工业强国的形象早已荡然无存,俄罗斯现在是一个靠卖资源换钱来进口工业产品的国家,他们出口70%以上是资源,进口70%以上是工业产品。
在这一层级当中,中国大而不强,优势主要还是在中低档次的产品上,而且远达不到统治地位。在中国的上升通道中,中下层主要是挤压韩国的空间,其他国家整体上已经无法与中国竞争。中上层主要是与日本抢夺空间,因为日本工业的衰退是比较明显的,最近几年工业品出口一直在下降;欧洲国家中德国太强,其他国家已经逐渐去工业化了。美国的份额也在逐渐向中国流动,最明显的事实是美国也需要从中国进口大量的工业设备,美国造军舰也要用到中国生产的吊车。
中国工业上升的过程附带一个效果,那就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准确的说是在发展初级工业的过程中大量依赖中国生产的机电设备。所以印度也很尴尬,不愿意买中国的通信、电力、机械设备,但又不得不买。
印度机电和运输类产品的出口额大约386亿,基本上对中国不构成竞争力。而且在很长的时间,它的发展重点只能放在初级工业品上。
第五层级,装备制造业,也就是制造机器所用的机器。这是真正的高科技。中国在这一层级只能说是有,远远谈不上好。例如中国虽然已经是数控机床产量第一的国家,最高级的加工中心也能生产,但进口量还是远远大于出口量。在这一层级,中国在国际上基本没有竞争力,还是要老老实实把基础打好。印度基本上就不用提了。

综合而言,中国和印度之间经济上的竞争主要在资源和初级工业产品上,由于印度整个社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使得它缺乏与中国竞争的实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不构成威胁。中国与日本之间的竞争主要发生在高级工业产品上,日本工业的衰退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双方仍存在很漫长的斗争过程。

回答2:

1、中程导弹与核武器威胁中国中西部
2、边境冲突潜在风险
3、对西藏宗教矛盾有可能插手
4、威胁中国从中东出来的能源补给线
5、与美、俄联手制华的可能
6、对巴基斯坦、中亚地区实施侧翼渗透包抄的可能
7、借助“不结盟运动”领袖的地位联合穷国制约中国发展的可能
8、未来进军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组织中制衡中国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