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推普。
广州老一辈的人,如果是没有怎么受过教育的人,大部分普通话都是讲得很烂,听不懂的也是大有人在。正式强行推普如果没记错应该是95年左右,老师们上课之前都是先说一句抱歉,我普通话说得不好,然后勉强用坎坷崎岖的普通话授课。在如今强行推广普通话的环境下,粤语生存的空间多少肯定是会被挤压。
2、 外来人的增长。
在改革开放后,外来人涌入广东就日渐增多。在改革开放初期,外来人融入到本地的程度还不是很强烈,除了一些军区子弟学校或是铁路子弟学校之外,大部分都是本地人的居多,就算不是本地人,至少也是广东人,而那时候的老师也大部分都是广东人,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就算是外省来的小孩也都会很快就会将粤语了。但是随着外来人的日益增多,学校里普通话母语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多,自然就不会被孤立和单向同化。
3、 广东本土文化未受到保护。
还记得以前在中学的时候有一门课程叫做“广州地理”,主要讲授广州本地的传统风俗和文化,虽然只是泛泛而谈,但至少让学生们有一些概念和认识。语言和传统文化是一体的,脱离了本地文化的支撑,单纯沦为交流工具的语言势必单薄而苍白。而如今有不少传统特色的建设也已经慢慢的在商业化,然后是不伦不类的带利益相关的胡乱重建,传统粤文化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4、 网络时代的兴起。
让全国的语言和文化有了一个很好的交流与更广泛的沟通,语言环境也没有像以前那么封闭了。
实际上这种情况更多集中在广州深圳这种外来人口比较多的地区,佛山中山清远这些地区这种情况还不是很严重。原因其实还是由于外来人口增多,大陆的娱乐项目变得更丰富,导致小孩平时生活用粤语变得更不方便
1、如果父母来自不同的区域(双方都来自非粤语地区,或其中只有一方来自粤语地区),那么家庭生活中使用国语交流是最方便的,无论家长或小孩,都没有必要使用粤语;
2、上述家庭的比例增多,就会导致学校里同学之间的交流更多使用国语;
3、外来人口的增多,学校就必定有更多来自非粤语地区的教师,私下和老师的交流就只能使用国语了;
4、大陆的网络、电视节目等娱乐项目的丰富和香港娱乐项目的衰退,导致现在大陆小孩比我们小时候更多接触大陆的流行文化(我们小时候,看电视基本上就是在TVB和ATV之间切换啊。。。),使用的流行语基本上都是国语的(比如给力、靠、去年买了个表之类的)
野蛮推普造成本土文化遗失,连祖宗都忘记了,,,,,真是可悲可叹,,,
因为细蛮仔系学校返佐屋企,你地家长唔用粤语同企地沟通,点学得了啊!
更多是因为普通话的普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