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住在国外,读书的时候不会开车,上班后学习开车,然后就买了辆小车代步。在我没有车的时候,从我家到一个著名的大型购物中心,我的概念是1小时(包括去车站,换车和等待),但我有车之后,这段距离的概念一下子成了5分钟. 这个变化感受是如此直观和明显,我自己很容易就感受到了我自己的思维变化。所以让我后来也一直在思考有车人和无车人的思维差别。没有车的时候,基本靠走和公交车还有轨道交通。所以对“远”的概念,一般就是以时间来计算,这个时间包括去车站,换车和等待,整个时常估算,如果超过45分钟的话,那么我就基本认定非常远了。有车后,同样是45分钟左右的距离可以接受(这个时候包括了堵车和红灯),这个时候,基本上25公里-30公里的距离并不觉得非常远,大概超过50公里的地方,才开始觉得有些远。但是如果是旅游的话,100公里才会有远的感觉(偶尔去一次的地方),所以在家附近10km-20km内,都是称为“近”。这个时候更有意愿尝试的去一下远方,甚至是愿意开车去“其他城市”。有车前,2km内称为近,5km以上称为远;或者30分钟内称为近,45分钟以上称为远。去远的地方是根本不太愿意去的。有车后,20km内称为近,50km以上称为远;虽然偶尔要去50km以上的远方,但是还是非常愿意去看看的。
没开车的时候,总觉得司机对车辆左右跟障碍物乃至行人的距离都是有很精准的把控的,开了车以后才知道,大多数人只是对左侧的障碍物距离把控相对精准,在时速超过30以后,想要做到两边的把控都很到位,大概需要驾驶同一辆车半年以上。没开车的时候觉得自己横穿马路的时候,对车辆行驶速度的预估非常准确,每次都能安全通过,开了车才知道,那是因为司机踩了刹车。没开过凌晨的高速的时候,以为大车司机都是超人,跑了一趟才知道,大车司机也是人,该困也困,无数辆大卡车都会在高速上画龙。
没开车的时候:那地方啊,路很简单,咱这儿出去,左转。一直走,看到那栋楼,左手边就到啦。你开车的话很方便呀。开车的时候:那地方啊,我想想,第一个路口不要下隧道,否则左转不了了。提前靠右,导航提醒你靠右的时候已经在隧道口了,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到了那儿,那个路口禁止左转,所以你得下一个路口兜回来。旁边是单行道,你又要兜一圈。某立交下来有摄像,限速四十,容易中招。停车场入口在靠近某某路口。对了那里停车位很紧张,而且十六块一小时。算了咱打车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