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那么过度偏爱一个物品?
“执着症”再正常不过,没啥大不了!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有“执着症”的孩子基本上是正常的。在查理·布朗和史努比有名的漫画电影《花生漫画》里有一个不管去哪都拉着裹毯的孩子,还记得吗?那就是露茜的弟弟莱纳斯。那个孩子特别喜欢咂手指头和过度依赖自己的裹毯,但要说明的是,他不是不正常的孩子。他每天屁颠屁颠的跟在哥哥和姐姐后面,生活地很开心。
孩子执着于一个物品的现象一般出现在1岁之前,18个月到3周岁之间的时候症状最为明显,以后逐渐好一点。上小学之前,大部分孩子“执着症”都会消失,不需要太担心。2周岁前后的孩子,开始对自己的行动能力表现出信心。想脱离妈妈的怀抱,向往独立的心情特别迫切。
但现实的情况是,离开妈妈怀抱之后的各种恐惧感和自己行动能力的不足,又会让孩子对某种东西有依赖的倾向。为了减少这样的复杂情绪,孩子们会选择用一种最熟悉、能随心所欲的物品来给自己进行心理上的安慰,后期逐渐发展为对这种代替物产生现强烈的“执着”情感。
如果孩子有比较依赖某种物品的现象,他想做什么就让他自由地做就好了。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把这种“执着”看成是最平常的行为。尽可能的不去把它当成一种病状,放宽心,顺其自然发展就可以了。有了小伙伴,开始集体生活以后,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跟着别人学习怎样行动。交心的朋友慢慢多了之后,之前的“执着症”就会自然减少直至消失。
孩子需要的就是心灵的安定感。
孩子为什么会对一样东西过于执着呢?最普遍多理由莫过于妈妈不在的时候,给自己找一个安慰。孩子和那个物品在一起,感觉就像妈妈在身边一样,感觉很踏实、不会害怕。像在妈妈的怀抱里一样的温暖。所以有很多孩子对小时候一直用的裹毯、娃娃、洗澡毛巾、包被,、擦手毛巾、小被子等柔软的东西,容易产生特别的“执着”。
也有一些孩子对硬邦邦的物件比如:玩具,勺子,饭碗,奶瓶,儿童叉等产生“执着”。拿着自己的东西,来确认自己的领域或者自我特性。还有,如果有人用它或者拿走,就会有种自己的一部分消失不见的恐慌感,孩子还会因此发火。有的孩子会对父母的结婚录像、漫画书、纸片、第一双运动鞋、坏掉的玩具产生强烈的“执着”。
父母也许理解不了,但是孩子对那些物品有着某种特别的记忆。虽然孩子现在还不能完整的表达某一件事或者某一种感情,但那绝对是让人心情愉悦、心窗敞亮的曾经。有些妈妈们会觉得这是一种不正常的行为,心里过度担心。但这是50%以上的孩子都会出现的普遍行为,不必要过多紧张。
没事的,不是什么病症。
只是从小一个人,都是玩具陪伴产生的特殊依恋罢了,
因为人是感情动物,看久了,在所难免会有情绪
这只能说明感情丰富。
有时间的时候多和朋友家人,吃饭,出去玩
与人都相处交流就没事了。
或者没事的时候,多看看书,或者玩游戏也行。
只是一中习惯的小依恋,如果绝得没什么不好也没关系,喜欢几个玩具也没什么,
等有孩子,那时候基本就好了,因为孩子就是一切
精神分析上,这种情况称之为移情,也就是说当事人将对于某个人的某些情绪投射到了另外的一个人或者事物上,这个某个人可以说亲人,朋友,仇敌,甚至是想象中为了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虚拟角色。
移情本身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在内心的需求没办法满足时,为了不将这种未满足状态升级成为压力,或者在遇到类似的可能伤害自己的人出现时,会调动起自己之前的情绪以作为防御。
移情本身并不是心理疾病,只是表达了这个人对这些人和事物带有强烈的情感,而这些情感对于这个人的心理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
这只是说明你比较缺乏抚爱,或者说爱抚。可能你的长辈与你不太亲近或者有一方经常缺位。。。
我们有时候会对一些物品,产生一些依恋的感觉,比如玩具、枕头等等,从心理学角度讲,我们把这个物品叫做“过渡性客体”,简单说它替代了我们对人的依恋和情感。这些物品,一般在孩子的成长中必不可少,一些成人也保留了这种习惯。这种依赖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都没有问题,它让你有温暖、舒服的感觉,何尝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