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希望一帆风顺,却常常有暴风骤雨袭击;人生希望像江河一泻千里,却常常有漩涡与逆流。
当孩子犯错时,作为家长这时不要急着插手,可以先问孩子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
而往往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很清楚并得到解决了。家长不妨可以一试。
1
孩子犯错,只要八句话就搞定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
孩子是否能成功解决问题
更多地取决于他的经历
而非聪明程度
而孩子的经历往往也取决于父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出现问题不要着急帮孩子去解决,而要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1:“发生什么事情了?”(让孩子有机会说话)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
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立刻下结论:“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
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
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问题2:“你的感觉如何?”(让孩子情绪有个出口)
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事人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
脑科学研究表明
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
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
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孩子够冷静之后,可以问他第三个问题。
问题3:“你想要怎样?”(家长不做批评或判断)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第四个问题
问题4:“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
脑力激荡的重点
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
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
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就可以问他第五个问题。
问题5:“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
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
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问题6:“你决定怎么做?”(让孩子检视自己的判断)
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
即使他的抉择不是成人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
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
1.孩子咬手指,该怎么办
儿子3岁的时候,常常不自觉地咬自己的大拇指,以至于他的大拇指指甲都有些变形了,我纠正过很多次,但他就是记不住,屡教不改,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常常是我的话音刚落,他又咬起手指了,怎么办呢?
心理学中有一个纠正不良行为的方法叫厌恶疗法,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惩罚的方法,让孩子消除不良行为。在儿子睡着的时候,我悄悄地在他的大拇指上涂了一些风油精,当孩子再次不由地咬手指时,立马被风油精的味道搞得十分难受,嘴巴张得大大的,不停地吐着舌头。后来,我又连续给他涂了3次风油精,他咬手指的习惯就彻底改正了。
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他的自制能力有限,仅靠父母唠叨是很难改正错误的。所以,就会出现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的情况,父母不妨试一试厌恶疗法,但注意不要太过火,以免给孩子造成伤害。
2.孩子做事爱磨蹭,该怎么办
我儿子有那么一段时间,做事总是拖拖拉拉,早晨起床很早,但总是一拖再拖,在我和老公的不断催促下,才勉强做到不迟到,常常踩着上课铃声,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进教室。不管我怎么说他都改不掉这个毛病,他还振振有词地说:“我不是没迟到吗?没迟到就是没犯错嘛!”
后来,我干脆不催促了,他想磨蹭多久就多久,结果一连一个星期都迟到了,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还哭了鼻子。回家后,很生气地质问我:“妈妈,你怎么不提醒我?害得我总犯错误,总被老师批评。”
我拉着儿子坐下来,耐心地跟他交流,我发现他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因犯错导致的后果是那么的不快乐,我便趁热打铁,对儿子说:“那下次你会改掉磨蹭、拖拉的习惯吗?”儿子使劲地点了点头,从那以后,儿子几乎没有再迟到。
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父母经常在耳边唠叨他改正错误,已经行不通,他根本听不进去,那么,就该让孩子体验错误给他带来的不快乐的感觉,有了这种不舒服的体验,下次他就会主动改正错误了。
3.孩子脾气急,易怒,该怎么办
我儿子脾气随我,是个急性子,很容易发怒,一点小事都可能成为点燃“火药桶”的导火索。他喜欢玩魔方,对自己要求很高,经常给自己规定复原魔方的时间,若达不到他的目标就会很怒火,有时还会忍不住摔东西。我觉得如果不及时纠正孩子易怒的毛病,将来就可能铸成大错。
当他发脾气的时候,我通常不去理会他,等他将火气发出来,稍微冷静一点儿的时候,我会先让他谈谈自己的感受,我对他的不舒服的感觉给予同情,然后帮他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这种不舒服的感觉。
首先,第一点要克制住自己的情绪
千万不要因为这是第二次而对自己的孩子大呼小叫,这样容易吓到孩子,什么都是有原因的,如果自己不分青红皂白地责怪孩子,势必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就知道责怪孩子,问都不问清楚,而且这个时候的孩子往往都有种叛逆心理,如果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孩子,会做出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孩子因为家长的一句话而跳楼自杀,离家出走的事件比比皆是,所以家长朋友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
正确的做法:如果自己实在太生气,不妨冷静一下再去找孩子谈话,或者让自己的另一半会了解情况。现在的孩子身教胜于言教,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家长的很多行动都会对孩子今后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
第二点,问明原因,要讲究方式方法
家长知道孩子犯错了,而且是第二次犯错,这其中肯定是有原因的,如果第一次家长是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过,孩子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错的,孩子往往第二次都不会犯错。
正确做法:将孩子拉到身边,将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孩子,千万不要说“又一次”“知错不改”之类的话,可以告诫孩子,老师说过这样做是不对的,别的同学都知道,你不知道吗?这个时候,孩子往往会因为惭愧而向家长认错,或者向家长吐露自己的苦衷,这个时候的家长要理解孩子,并教会孩子今后要怎么做。
孩子犯错了,首先是要让他认识到自己错在哪。很多家长只是简单的要求孩子道歉,但是一句轻飘飘的对不起,会让孩子觉得不管做错了什么事情,只要说一句对不起就可以了。所以在要求孩子道歉的同时,一定要让他们意识到是哪里做错了。
其次,孩子做错的事情之后,我们不要总是抓住孩子做错事本身不放,而是要教他们如何去弥补错误。比如很多家长在对待孩子做错事时就是会趁机说教: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就是不听等等。
其实孩子犯错之后,不管你说什么,都是没有用的。你越说教,孩子会越反叛。这时我们不妨教孩子,该如何弥补他的错误。
比如把碗和杯子打破了,没关系,只要能把它们打扫干净就可以;又或者他们不小心把别的小朋友弄哭了,那么除了道歉之外,我们还可以教孩子怎么去和别的小朋友沟通和交流。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犯错了,就应该受到惩罚。其实,惩罚本身对孩子的反省是没有帮助的。因为孩子犯的错误和惩罚是两回事,如果我们打骂孩子,或者是惩罚他们不能看电视,不能买玩具的话,那么他们的印象当中做错了事只是这些结果,而不是如何去承担和补救错误。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成长为一个有担当、能够自己解决问题和独立的人的话,那么,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教会他怎样去弥补和解决问题。
(欢迎关注:菈妈天天见,一起聊聊育儿那些事)
道歉,或者至少表示出歉意。
类似于说“请”或“谢谢”,学会说抱歉非常重要。它教导你的孩子为自己的行为和不作为负责。它还教导儿童可以犯错,但以后可以纠正。此外,它教导孩子重视他们与其他人的关系,并向他们表明他们需要努力维护他们。
在孩子年轻的时候教孩子们说道歉的重要性。教孩子最好的时机是年轻时。那样,这些理想和价值观将贯穿他们的整个生命。事实上,道歉是一种艺术,有效的道歉有关键因素。根据Ellen Notbohm的说法,道歉需要具体说明,并且赔偿应该是道歉的一部分。孩子们还需要承认或承认自己错了,并学会如何寻求原谅。被冒犯的一方也是如此 - 孩子们需要学会原谅并继续前进。
尽量防止你的孩子过于自以为是。由父母教过如何正确道歉的孩子可能会因为不被道歉而被困扰,如果他们是被冒犯的人。有些孩子甚至勇敢地接近犯罪儿童的父母或照顾者,并指出另一个孩子伤害了她,并且他没有说对不起。
开始教你的孩子关于移情。通过说一些简单的东西来帮助你的孩子理解同情:“如果有人踩到你的小脚趾,你会有什么感觉?这不会是痛苦的吗?“尽管学龄前儿童完全理解同情是什么时间还为时过早,但仍然可以帮助他们以最简单的方式理解受伤时他/她的感受或感受,并且这些感受也可以被其他人感受到。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的一个有意义的方法是帮助他们与其他孩子的感受联系起来。
这样,孩子们就可以理解他们的行为与其他孩子的反应之间的联系。犯错也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了。
一.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不行,那个不可以碰,危险。”
“不行,那样做不对,这样做才行。”
这些限制孩子的话语,如同笼子将孩子“囚禁”,在他们本应该认识世界的时候,却被父母保护起来,当他们适应了这种保护时,却又要去面对世界。所以,父母们要想让孩子们更好的适应世界,就不要怕孩子犯错。
被“禁锢”的造句小聪今年上小学二年级了,原本活泼调皮的小聪,从上学开始就越来越懂事了。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小聪的妈妈却渐渐担心起女儿了。因为在辅导小聪写作业时,妈妈发现小聪如今的想法,被很刻意地禁锢在一条固定的思维方式上。
事情是这样的,当书上给出词语让小聪造句的时候,小聪总是模仿书上的例句,完全看不到自己的想法。小聪的妈妈很伤心,难道是自己平时把孩子管得太严了,没有给孩子任何做自己的机会吗?如今孩子这般,做妈妈的也是后悔不已。
孩子有该犯错的年纪1、 没人知道孩子会不会犯错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谁可以进行彩排。所以,我们也不知道孩子是不是会犯错。那么我们为何要为了预防这些莫须有的事情而限制了孩子的天性呢?这真的是得不偿失。
家长不应该怕孩子会犯错而强加限制,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形成定式思维,思想渐渐被禁锢。
2、现在犯错比以后犯错好
即便是孩子因不懂事犯了错,这又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吗?谁没有犯过错误走过弯路呢?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失败乃成功之母”,这些耳熟能详的俗语,都在告诉着我们不要怕犯错误,犯错误的过程也正是孩子成长的过程。
3、犯错会加深对正确的理解
若孩子从来没有犯过错误,亦或是家长为了怕孩子犯错误,而提前规定了孩子“当守的规矩”避免其犯错。那么,何时给孩子思考的机会呢?
连犯错都没有过,那么对于认识错误、更改错误乃至认识正确道理的机会都没有。缺少了对犯错的自我反思,孩子对正确道理的认识也不会深刻,或者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
1、 不要折断孩子的翅膀
在公园中有这样的一群天鹅,有的被剪去了翅膀,在湖面上自由自在地玩耍,而有些则四肢健全地却被关在了笼子里,失去了自由。
我们对孩子的禁锢,恰恰如同那些关在笼子里的天鹅,虽说四肢健全却失去了选择的自由。也如同那些在河面上自由玩耍的天鹅,看似没有限制孩子的自由,却剪掉了孩子们的翅膀,那是一双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认识世界的翅膀。
2、 探索中发现,错误中成长
二.记得曾在一本杂志中听过这样一则故事。
一天一对父子在外面钓鱼,儿子看着盒子中的蚯蚓问爸爸:“爸爸,蚯蚓什么味道呢?”爸爸回答道:“你尝一尝不就知道了”。于是儿子拿起一只尝了尝,之后吐掉说:“爸爸,蚯蚓有点甜呢,可是不好吃。”
这样的故事若放在很多人身上,父母只会告诉孩子:“蚯蚓脏,不能吃。”而后孩子们对蚯蚓的认知也仅剩于此。所以,孩子在探索世界的时候,我们不要怕孩子犯错误,因为只有犯了错他们才会认识到何为错误,才能不断成长。
1.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在孩子犯错之后鼓励教育孩子,却不可在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已经将孩子“保护”起来。我们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锻炼其自主性。
2.如果孩子长大之后回想自己的童年,发现一切都在父母的“精心安排”中度过,将会或多或少留下些遗憾吧。作为父母给孩子自己尝试的机会,不要让孩子留下遗憾。
3.父母可以替孩子筹谋却不可代替孩子做决定。若家长在孩子该在错误中成长的时候,替他们避免了一切错误,那么这些错误或许会在他们今后的成长中再次出现。与其长大后被别人教训,不如在该教训的时候自己教训好。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的教育重点是让孩子知错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