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

2024-12-23 15:44:2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是指平等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和节约原则。平等原则是指个人未来支持政府,应该按照各自的能力,也就是以个人在国家保护之下所获得的利益为比例,缴纳税收;确实原则是指个人应该缴纳的税收必须明确决定,不可含混不清,征税者不可肆意征收;便利原则是指税收的课征应站在纳税人的立场上来考虑其适当的缴纳时间、地点以及简便的缴纳方法;节约原则又称经济原则,是指向国民征税要适量,不能超过一定的量度,如果向国民所征收的税过多,反而不利于国家财政。
  亚当斯密提出的税收四原则,对于资产阶级税收原则理论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他首先继承了前人所提出的税收标准或税收原则,并将它们系统化、具体化、明确化,从而发展了税收原则理论;同时,斯密税收原则理论又为今后资产阶级税收原则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回答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四原则: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一、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该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全面性原则有两层意思:一是全过程控制,即对单位整个管理活动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它包括单位管理部门用来授权与指导,进行购货、生产等经营管理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及进行报告的程序与步骤等。因此,单位应针对人、财、物、信息等要素及各个业务活动领域制定全面的监控制度;二是全员控制,即对单位全体员工进行控制。单位每一成员既是施控主体,又是受控客体,保证每一位员工,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及基层执行操作人员都受到相应的控制。贯彻全面性原则可以保证单位经营活动有序进行。全面性原则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基本原则之一,实际工作中常常因为一个细节的疏忽而导致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失败。因为,在内部控制程序的所有环节之中,假如有一个环节脱节,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所有其它起作用的环节,都会变得无用。  二、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内部控制不但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业务及相关岗位,还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以及关键岗位加以特别防范。所谓的关键控制点是指业务处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洞且一旦存在差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的高风险领域。所谓的关键岗位是指有关人员容易实施舞弊的职务。对于关键控制点和关键岗位,企业应采取更严格的控制措施,使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降到最低。由于规模、性质、业务范围、组织形式等不尽不同,高风险领域也会变得不同。内部控制防范不了所有的风险,但是要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防范颠覆性风险。  三、制衡性原则  “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所谓制衡就是创造相互制约的两极或多极,是任何一极都无法单独决定事物的全过程和结果。也称之为牵制原则。另外,在制衡的同时要兼顾运营效率。内部控制的核心是权力的平衡,难点在于权力的合理分配,约束适当。如果内部控制过于复杂,它会影响到单位运营的效率,对于风险大的业务,我们首先的任务是防范风险,其次才是兼顾运营效率。  1.机构设置及分配的制衡  单位内部机构和人员的设置应符合内部制衡原则,单位应当确保内部机构、岗位和人员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单位应当根据经营目标、职能划分和管理要求,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各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以及基层作业单位的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条件。单位设置内部机构和岗位时,要实现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的制衡。  单位在设置人员和对人员进行权责分配时,要实现对权利的制衡。绝对的集权能够有效地防止错弊发生,但是它没有效率。因此单位必须将权利分配到相应部门的人员,同时进行权利之间的制衡。如将审批、执行、监督、记录等权力分配给各层次的管理者,这样可以防止权力的滥用。  2.业务流程的制衡  在单位业务流程中,单位可以根据业务流程的过程,设置职能不同的岗位,使它们形成稽核或监督关系,可以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达到业务流程的制衡。  四、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就是内部控制应当与单位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也称之为灵活性原则。在市场经济中,每个单位的外部环境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环境的变化是不以单位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每一个单位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否则,单位将会走向失败。适应能力即应变能力是一个单位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内部控制的建立和修订应该具有前瞻性,同时必须随着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外部环境的改变,以及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管理要求的提高等内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及时地进行修订和完善。这样才能促进单位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内部控制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