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怎样当一名研究生(1)]
我最近明确了一个问题:人要协调发展,思想认识跟学识要同步,读后感——怎样当一名研究生(1)。
这句话有很多含义,我决定将在下一篇博文中重点讨论这个问题。
《怎样当一名研究生》是一本书,由上海大学叶志明副校长编著,2004年出版,但是观念放在现在仍然不过时。从前,我是不会看这类书籍的,但是现在,我提倡,思想一定要跟上,所以我很有兴趣地看了这本书。读这本书使我转变了很多观点,学习了很多方法。下面将列出这本书中一些观点,有兴趣提高自己思想高度的朋友可以接着往下看。
研究生是要学习做研究工作,这个“工作”是一下子到了生产第一线,第一线中的很多问题不是大学里所学的知识能解决的,它们都是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研究生培养:
为什么要培养研究生,就是要你们将来处理更难的问题,真正到一切知识的最前沿,去探索、处理、发展,使知识更完美,更能促进生产。研究生学习就是这样一种过程。从一个一切被动地把成熟东西放在书本上交给你的过程,变成在导师指导下探索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实际工作往往是一个不成熟、不常见的工作,这就要有训练。
方法:要学到自己去获得知识的能力,也要学会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往前走。因为你们面临的问题可能已有不少人碰到过,把它记载下来了,你们要想法去搜索这种记载的文字,所以研究生要学会去搜集资料或信息。
邓小平在1979年提出学校里应该有两个中心,既要搞科研,又要搞教学,以后就恢复了研究生制度,建立了学位制。
责任感:我们科研工作者是为人类向自然界进攻的一支大队伍,这支队伍通过论文组织起来,所以你有什么研究成果和思想,一般地不应该保密,应发表出来,希望人家站在你的肩膀上上去,为人类做贡献。每个人都应有责任感,责任感就是千军万马在往前走,你是中间一分子,不能掉队,读后感《读后感——怎样当一名研究生(1)》。
英语:要求大家学外文,学外文不是为了留学、吃洋面包去,而是为了能争取时间直接会从人家那里拿出东西来。
文献的价值:长期以来,全世界知识分子有个习惯,就是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不保密,写出论文来(或叫报告),实事求是地把那些搞清楚了的问题拿出来,公开给大家。其他人都可以借鉴,在他的成就上进一步解决新的问题,事情那么就在进步。
潜规则:国际上有个共同遵守的准则,就是要把你的东西忠诚地拿出来给人家当肩膀用,你可以站在人家的肩膀上上去,人家也可以站在你的肩膀上上去,我们的科技就是这么发展的。
方法:牛顿临终前,有句著名的话:“我没什么经验,我只是做到了站在别人的肩膀上面,往前探索。”他永远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这里指的是开普勒、哥白尼、伽利略,还有其他人。
关于文献挂名字:应该看到思想领导最重要,我们党就是将思想领导,这是主要的,你只是做了机器,谁让你没有好好考虑这些问题呢?是你做的,你的名字在上头,你只是做了苦工嘛,所以不要看不起这个导师,导师的主意使你这篇论文能够像样拿出来,这个道理非常清楚。
方法(念论文注意这么几条):(1)要节省时间,抓住它最重要的东西,抓住论文的特色,作者自己会说的;(2)文中提出了什么新的观点,这你非要理解不可;(3)用了什么新的方法,老的方法你不用看;(4)得到了什么结论,这个结论要看清楚;好的文章还会讲遗留了什么问题,这是好的,也有的不写,很多人不写。其实那是些小气的人,生怕人家抢了他的题目。所以你要学会看论文。同样,写论文也一定把摘要、引论和结论写得清清楚楚。这是崇高的肩膀。
什么是教育:
我觉得高等教育的改革根本问题是指导思想要变,这种指导思想就是不教不会,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将来可以用一辈子。现在我们谈教育,往往把教育的最终目标忘掉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我们的后一代能够继承我们现在的文化、科技水平。人们为后代、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办法,所以有个教育。过去知识量小,可以传授知识为主,现在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学习大量的新东西。于光远《方法》
大学教育应重视方法的教育,方法教育不能脱离实际,将方法最好的办法是有一定的媒介载体来说明这个方法。
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自然科学中总结出来的,就是会懂得如何对于某个问题、某一方面搜集资料,会分析发展的方向,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方法,再经过试验证明想法是对的,然后再把结论扩大应用到其他方面,这一套方法的使用是越来越广泛,成为科学的一方面。
〔读后感——怎样当一名研究生(1)〕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