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指建筑产品(工程项目)从施工准备开始到竣工验收、回访保修全过程的组织管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具有施工面宽、流动性大、不可预见因素多、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等特点。施工管理过程中,不管是施工现场还是非现场,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相应的施工管理措施也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一、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 施工现场管理问题 现场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的基本问题。当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①物料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全面性物料检查难实现 当前,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对物料的质量控制都实施全过程的控制,从程序上讲是比较规范的,但程序设计可操作性不强,投放的物料多、地方材料质量离散性大、材料进场的随机性大等不可控因素的叠加效应导致难以对材料实施及时、全面、有效地控制。控制上得不到有效的进行,从而在检查上也就难以做到全面。因为物料具有面大、量广的特点,所以抽样就成了惯用的检查办法。这也是物料质量问题难发现的原因。 ②混凝土使用不可控因素多,管理手段有限 人为因素。混凝土运输罐车随意加水问题比较突出。由于灰水比越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就越高,而大量加水灰水比变小,强度也随之减小。许多企业不注意养护工作也是混凝土强度不高的原因。 非人为因素。运输、带车、气温等条件的影响,使得混凝土从出罐到卸车的整个过程,混凝土的坍落度大幅下降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混凝土的流动性大、骨料的粒径较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它在被泵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冲击模板导致大晃动进而引发模板缝隙大量的漏浆。 ③施工现场管理的手段不多,科学化水平不高 首先,对施工工程中的管理技术的掌握不多。大多数施工企业没有完整的技术指导思想、科研课题、综合实施方法和技术措施等,对工程的关键部分的编制的实施方案的针对性不强。 2、 非施工现场的管理 非施工现场的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认识层面上,责任缺失 当前,许多施工企业对施工项目的管理缺乏重视,以至于责任不明确、安全意识却是。从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层到具体的施工人员,尤其是高层领导的不重视会传递给施工人员,导致施工人员对安全生产缺乏警惕和重视。长此以往,企业的制度约束机制就会失去作用,管理工作弱化。非现场性管理工作缺位直接导致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的之后,严重的会引发施工技术脱节与生产管理。而使管理如走过场、走形式,从而导致施工安全隐患的发生。 ②流程层面上,重要环节缺位 目前,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流程还是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运行状况比较好,但是在某些重要的环节上却存在着缺失。主要有:首先,标交底和合同评审环节存在问题。其次,对实施规划的评审环节不够重视。此外,在施工的环节上,存在滞后性。大部分的企业在预算编制这一环节存在较为严重的滞后性,普遍不能完成施工企业的预算编制工作,从最理想的目标来讲,项目预算的编制工作是在开工之前或者开工后不久完成的。这样做是为了能够指导整个施工过程。施工预算编制工作的滞后性削弱了预算应有的指导和把盘作用。会导致施工成本难以有可控的手段,对施工的进度、施工的质量和施工的效益都会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 ③人才层面上,人才的培育不到位 目前,很多施工企业对施工人员培训的力度不够,对企业职工的业务技术素质的培育不到位,尤其是在施工管理的技术方面的培训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新形势下施工管理措施 针对施工管理现场和非现场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做好技术管理工作 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往往比较复杂,施工的工种和班组也比较多,因此,做好技术方面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优化,还要结合自身的资源,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做好技术准备,尤其是新技术新工艺的陪训、施工规范、技术交流等工作。 2、做好材料管理工作 材料的管理工作要从材料的供应、选取、进场、发放等几个方面进行。 3、做好人员管理工作 施工人员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起着关键作用,施工队伍中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密不可分,坚持以人为本,可以培养施工队伍的凝聚力,同时还要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的职责、权利要明晰。 4、完善企业自身评价体系,做好施工安全工作 针对建筑工程分包的实际情况,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构建完善的施工评价体系,对分包企业安全管理情况、施工质量管理情况的进行系统的评测,以此为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实施与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同时施工企业还要加强施工过程中对分包企业施工过程的管理,以中标企业为中心对分包企业进行全面地安全管理检查和质量管理监督,有效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实施。安全工作的重点要放在预防阶段,从建立安全制度,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安全保护设施的设计与设置,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和安全监督,以及安全事故的处理和分析,建立安全值班制度等多方面下功夫。5、做好后期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