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是莎士比亚说的,“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每个人都会对作品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对待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一千个人就有可能有一千种不同的看法。
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
1571年—1579年,进入斯特拉福文法学校读书。1587年,开始演员生涯,并开始尝试写剧本。
1591年,创作的戏剧《亨利六世中篇》《亨利六世下篇》首演。1592年,创作的戏剧《查理三世》首演。1595年,创作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首演。
这句话产生在何时,是谁说的都已经不可考了。也许就是当年看过《哈姆雷特》的一个普通观众的一句普通的感悟,这句话还有后半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不会变成李尔王。"他揭示了文艺欣赏中客观差异性和主观一致性的统一,贴合了人们的审美规律,真因如此它被当作一个格言一直传诵至今。
还有种说法,说这句话是恩格斯说的,这是绝对错误的。而格斯只是在其著作《至裴.拉萨尔的一封信》以及其他美学著作中引用过这句话,引用的时候也是说“有人说”“谚语有云”,并且加有双引号。
还有种说法,说这是莎士比亚自己说的,有这个可能,但是这种说法好像没有被证实。我搜索电子版的《莎士比亚全集》(朱生豪,译)也没找到这句话。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还是宁可信其无。
在十三世纪的丹麦,丹麦国王老哈姆雷特在花园打盹时突然意外死亡,这突如其来的噩耗传到了王子哈姆雷特耳朵里,他一直把父亲当作偶像来崇拜,结果在父亲死前都没能见上一面,他痛苦万分......
(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中存异
(二)但哈姆雷特不会变成李尔王——异不离同
同一个人在不同人的眼里有不同的理解,衍生再说同一个事在不同人眼里在不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