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我国传统使用的植物,动物,矿物药及其成药称中药。 西药: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称西药。 成药:按疗效显著的常用处方, 将药物制成一定规格的制剂,给予通俗的名称,患者可不经医生处方直接购用,这种药品称为成药。 中药的来源有植物,动物,矿物三大类。一般认为,中药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补泻归经及其配伍禁忌等方面。 1、四气五味:中药的“气,味”实际上就是药物的性质,味道。“四气”也称“四性”是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这是同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说,寒性凉性的药物都具有清热性,泻火,解毒等作用。热性温性的药物多具有祛寒,助阳,温中,通络等作用。此外,尚有一类药性平和的药物,称为性平。“五味”是指药物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味道。味辛的药物具有发汗,行气,活血的作用;味甘的药物具有缓解,调和,补益的作用;味酸的药物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味咸的药物具有软坚散结的作用。此外药物还有涩味和淡味,涩味的作用与酸味类似,可归入酸味;淡味有利水渗湿的作用,因淡味理解为无味,所以习惯上也只称“五味”而不称“七味”。 2、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是指药物进入人体后,分别产生上升,下降,发散和泻利的作用趋向。一般来说,具有升浮性质的药物,有向上向外的趋向,分别有升阳,发表,散寒,催吐和透疹的作用。具有沉降性质的药物,则有下行向内的趋向,分别具有潜阳,收敛,清热,降逆,渗利,泻下安神的作用。 3、补泻:补就是补其不足,即补益身体的亏损,增强机体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改善虚弱症状。如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泻就是泻其有余,即祛除致病因素,调整机体功能,制止病势发展。如解表,泻下,利气,利水,祛痰,导滞,催吐,消积等。 4、归经:归经是指药物对人体不同部位疾病的选择性治疗作用。它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某些药物能治某经的脏腑及其经络之病,则此种药物就归入该经。此外,药物的五味与五脏亦有一定的关系,即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这也可作为药物归经的参考。 5、配伍:配伍就是按病情的需要和药物性能,选择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前人用“七情”表示中药的配伍关系。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个方面。只用一种药物称为“单行”;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合用使疗效增强称为“相须”;两种功效不同的药物合用,一种为主药,另一种为辅药,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称为“相使”;一种药物的毒性受到另一种药物的抑制称为“相畏”;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称“相杀”;一种药的功效被另一种药破坏称为“相恶”;两种药同用能产生有害的作用称为“相反”。 6、禁忌: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有配伍禁忌和妊娠禁忌。配伍禁忌就是指相反,相畏的药物一般不宜同用。所谓相反者是指两药合用后能产生毒性;所谓相畏者,是指两药合用后能使药效降低或消失。此外,中药的禁忌还有病情禁忌和药食禁忌。病情禁忌中,如病属阴虚阳亢者忌用辛温燥烈之药;有实邪病者不宜用收涩之药等。药食禁忌俗称“忌口”。 中成药:是对于中药原药进行加工,配制中成药的原料,必须经过炮制,才能调配。中成药的剂型:中成药的剂型分为:丸剂,散剂,膏剂,丹剂,胶剂,酒剂,露剂,茶剂,锭剂,冲剂,片剂,滴丸,糖浆剂,注射剂,胶囊剂等。 中成药的误区: 1、中成药毒性小,用量可大可小。中成药较西药毒副作用小,但并不是所有的中成药都是无毒的,所以,服用剂量不可以任意加大。有许多中成药含有毒性成份,千万不可盲目加量服用。 2、中成药显效慢,需要长期服用。有些中成药含有重金属铅汞等,如果长期服用,会在人体内产生蓄积中毒。中医治病讲究“纠偏”,就是以药物的“偏性”纠正人体的“偏性”。应用中成药时间过长,必然矫栓过正,引起新的疾病产生。所以,不管哪种中成药都不适宜长期服用。 3、中成药显效慢,不能用于急救。有许多人认为,中成药不适合甚至不能用于急救,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中成药中有许多是抢救危重病人的良药,如抢救中暑用的十滴水。 4、中成药没有失效期,贮存多久都能服用。目前,由于中成药的效期研究工作组相对滞后,绝大多数中成药还没有确定有效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药品就可以无限地使用下去。为确保药品质量,医药行政部门规定,对非效期药品效期管理实行“五年报验制”。
求采纳
感觉楼上几位并没有说明中药和西药的根本区别:所用理论的不同。
应该说,用中医理论指导和使用的是中药,而用西医理论指导和使用的是西药。(这句话画重点,可以说就是答案了)
就是说,你是哪种思想,那么那种药物就是在那种思想下使用的。比如说,阿莫西林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那阿莫西林就是中药;阿莫西林如果用西医理论来指导使用,就是西药!
下面说说几个与楼上不同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1.有人说中国传统使用的药物,这是不准确的,像很多中药都并不是中国本土的,比如说番泻叶,比如说西洋参,比如说乳香和没药等等。
2.有人说中药就是中医使用的药物,这明显也是不准确的。一方面,现在的中医难道就不会或者说不能用阿莫西林、青霉素之类的药了吗?另一个方面,那些(不懂中医理论的,强调一下)西医他们就不会用藿香正气水、感冒灵颗粒这些了吗?大家应该知道,现在中成药用得最多的,往往是(不通中医医理的)西医呀!
3.有人说中药就是天然药,西药就是化学药物,这也是不准确的。中药里面就没有化学式明确的药物?有啊!好多矿物药都是啊!中药里面就完全是天然的,没有化学药物?不是啊,好多丹、丸明显就是化学药物啊!
4.有人说中药就是天然的植物药,草药。这也不对。中药来源很广,有植物药,有动物药,有矿物药,也有微生物像真菌入药。像人的头发(血余炭)、人的小便(童便)、泥土(灶心土)等等这些都是中药啊!
其实,“草药”是一个独立的概念,我们一般把那些民间流传和使用较多而在官方药典和官方药用文献里出现的少或没出现过的药物,叫草药,这个概念是与官方的中药相较而言的。
最后再以一个例子来总结一下吧:藿香正气水,如果是按中医理论(像气、阴阳、五行、四气五味、归经等等理论)来用,就是中药!如果按西医理论来用,就是西药咯!
80年代至今,随着化学药品开发渐趋艰难,药害问题不断被认识,国际药学界对中药的兴趣渐增,中药热逐渐升温。在我国,中药在医疗保健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占药品市场消费总量的40%,呈现出中药与西药半壁江山的格局。那么中药与西药的区别到底应该如何认识呢?为此,中新药业天津达仁堂制药厂厂长徐晓阳专程拜访了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原所长、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姜廷良教授,以下是与姜教授的谈话记录。
徐:在一般人的印象里,中药是由天然药物制成的,而西药是化学物质合成的,但中药与西药的区别还远远不止这些,您怎样认为它们的区别?
姜:中药与西药确实存在着很多的差别,正像你所说的那样。首先,它们的活性物质基础是不一样的,西药都是化学合成产物,而中药则多由植物、动物和一些矿物经过炮制和其他工艺加工而形成的活性物质群构成,这也是大家常说的天然产物与化学产物的区别。
徐:我注意到您在多种场合下提到中药是由天然的活性物质群构成的,那么这些物质群在人体内发挥的作用与西药又有什么不同呢?
姜:西药由单一的或有限的几个化合物单体组成,所以在人体内的作用模式与中药有所不同,西药主要作用于体内特异的靶点,一般来说具有相当高的选择性和专一性,即被人体吸收后在特定的系统、组织、甚至器官中有相当高的含量分布,并作用于这一部分而发挥治疗作用。如治疗高血压常用扩张血管剂等,但如果在其他靶点也有作用的话,那产生的后果就是我们常说的副作用了,而中药也有特定的活性物质作用于特定的靶点,但更多的是不同的活性物质作用于多个不同的靶点而产生协同、放大的优势作用,以整体的观念治疗病症,可以把中药形象地比喻为“霰弹”,如用桂枝汤解热是多种活性成分分别作用于外源性、内生性致热源,及体温调节中枢中多种神经递质而起作用的,又如用大承气汤泻下,是芒硝、大黄分别通过高渗性、反射性的肠运动增加的综合作用,可以说西药作用于特定的靶点,而中药则作用于多靶点。
徐:实际上每个单一的中药,其本质都是一个活性物质群,可以作用于多靶点,那为什么中成药常常是由几味或十几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呢?
姜:这个问题也正好反映了中药与西药的另一个区别,即中药多为复方而西药多为单一化学成分,我们现在使用的无论是中成药还是大夫开的汤剂,绝大部分都是复方。之所以是这样要从中药和西药的发展史说起。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中药出现在先秦的《山海经》,但记录的都是单味药,这说明自古先民们用中药还是以单味药开始的,但从战国以后的所有中药古书中记载的几乎都是复方,这也充分说明了正是由于单味中药不能很好地解决治疗中出现的问题,而尝试用复方并取得了成功,从而成为中药发展的方向。此外,由于人体是多个复杂系统组成的有机体,同一种病在不同的人身上或一种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在同一个人身上所表现的情况千差万别。由君臣佐使 组成的复方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辨证施治,标本兼治,这也是中药复方得以发展的另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段中药演变发展的历史记录了中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实际上西药与中药发展的轨迹又惊人地相似,西药的起源也是由单味草药开始的,如现代仍然广泛使用的阿斯匹林就是水杨柳树皮中的主要成分,它的另一个名字就叫乙酰水杨酸。但与我们不同的是,随着西方化学工业的不断发展,西药从18世纪就开始尝试从单味草药中提取,精制其中的主要成分,并试图用化学的方法合成得到大批量的、廉价的单体化合物,正是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西方的草药走的是一条由复杂到简单的道路。
有趣的是发展了几千年的辨证施治的中药复方居然正好与现代西方追求的个性化诊疗和回归自然的潮流不期而遇。相反在化学药的毒副作用、治疗方案的无差别化和对疑难症的束手无策面前,复方中药显示出了它的优势,就在我们将很多精力放在从单味中药中提取单体的时候,美国人却开始了治疗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中药与西药再一次表现出差异。
徐:中药与西药确实存在着很多客观的差异,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么大的差异呢?
姜:药品都是为诊疗服务的,所以中药与西药自然和中医与西医的理论密不可分,所以这一切的差异都是来自于中医与西医对人类疾病与健康有着不完全相同的认识。
西医是建立在病理解剖学基础上的医学体系,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人体的认识由组织器官发展到细胞、分子甚至DNA的水平,认为疾病是由于这些脏器发生病理变化造成的。所以治疗多以恢复这些脏器的实体为目的,治的是“病”,用药的机理也多为“对抗”。而中医是一种循证医学,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体与环境不协调或自身脏腑间失去平衡而造成的,治疗不完全在于病理的变化,更多地考虑机体功能的恢复,治的是“症”(即病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用药的机理多为“调整”。
以治疗肿瘤为例,西医多用放化疗法以缩小肿块为最终目的;而中医除考虑抑瘤以外,还以缓解癌症患者的各种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为目的。如你们厂生产的益肺清化膏(肺瘤平)在治疗肺癌上的实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徐:您能概括地总结一下西药与中药的不同吗?
姜:简单地说,西药多为化学合成的单一成分,多以恢复发生病理的脏器为目的,它是针对“病”引进“对抗”。而中药是以天然植物、动物、矿物等,按照一定原则组成的复方,多是恢复人体与环境或人体各脏腑间的不平衡状况,它是将“证”引进调整。总之,西药主要是以消灭“病灶”为目的,中药是以调整人体机能,达到“阴平阳秘”的目的。中药与西药的本质区别还是源自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不同理解,中医药正是基于传统文化的指导,像中新药业达仁堂制药厂这样悠久历史的企业,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千万不要丢掉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优势。
注:鸡尾酒疗法是由华裔科学家何大一提出的治疗艾滋病的方法,即像调制鸡尾酒一样,同时使用3-4种药物,每一种药物针对艾滋病毒繁殖周期的不同环节,从而达到治疗艾滋病的目的。
中成药和西药到底有什么区别?看完之后,心里就有数了
中药与西药到底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