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小学3年级作业,急需5篇,300字左右~~谢谢

2024-11-24 17:48:1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第一篇:生命似水
夏尽绿叶枯,冬到枯叶尽.

纷飞的落叶如蝶般从我的眼前飘飞而过,突然间闪电式的灵感击酸了我的心灵,让我回想起去年我从一片树林下穿过.

那天,天很冷,风是刺骨的,因为是深冬了.

那天我离开喧嚣的尘世,那里显得十分的深幽,寂静.寒号鸟的啼叫声不时从树林深处传来,因已是傍晚时分,可能它是在叫唤着心爱的人儿快点归来.这不得不让我感触到珍惜生命给予我们的一切是多么可贵.

寒冷的空气在我的眉间凝却了,冰冷的水珠长在眉毛上,就让它跃动吧!我双手藏在口袋里,静静地站在那里,双眼注视着远方,感悟这温馨的时刻.小水滴布满了我的外衣,这是冬之韵,因为它是细雨.飘雨使人心冷,然而寒冷又不失深冬的神韵.

朦胧的树影在冷空气里,显得那么的坚韧,刚强.

飘落的叶子被湿得那样的悲凉.悲凉的并不是它,是我这位多愁善感的男孩触景生情罢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冬日胜春朝.

遍地落叶。

地上留下了两窜弯弯曲曲的足迹,模模糊糊,最后消散了,不见了.

我脚步不由得不止.

因为我的眼前竟然出现了一株随风摆动的蒲公英.

原来生命是这样让人喜悦、敬畏.

它在冷雨寒风的洗礼下,变得坚强了.

它随着北风而欢呼着.

它已熔入生活里了.

它已经学会适应生活了.

我再也找不到它往昔的脆弱了.

我往上提一下裤桶,左脚稍往后一退,身子一动,往下一蹲,头稍微一低,显现在我面前的正是我所寻找的同路人.

晶莹的水珠,依依不舍地留在叶子上,滋润着,呵护着,它们彼此珍惜着对方.

我看到这一幕而感动不已.

风到这里就停,雨到这里就无声.

是因为此时我用身躯保护着它,它是大自然的主人,也是我的朋友.

它为我们的生活点缀着,鼓舞着.

虽然它渺小,可它在我的心里是伟大的,可爱的.

风大了,雨急了.

我告别了它,离开了我生命里的一站,结束了我生活里的一幕,它却永远留在我的心里,记忆里.

因为它是生命!

第二篇:春节记忆
现在过春节,觉得没有一点意思。

而儿时的春节留在记忆里却永远忘不了的。

我对过春节有印象大概是六、七岁时吧,记得过了腊八,妈妈就开始忙活了,先要蒸很多的馒头,当然和现在城里买的或圆或方的馒头不一样了。家乡的馒头其实不叫馒头,而且平时是不这样做的,只有在重大节日和走亲戚的时候才会这样做。妈妈蒸的叫枣花,另一种叫糕。每到蒸糕的时候,妈妈早早就忙起来了,先天晚上发上面,第二天起的很早,还要和几个关系好的邻居一起蒸。在邻居家被灶火熏的黢黑的灶间里,男人们压面,女人们捏枣花,我和一帮年龄差不多的孩子一会到屋里看看,一会又跑的没有了踪影,总之这一天家长是不管孩子的,也许是顾不上管吧。妈妈蒸的糕主要是用来祭祖的,记得我小的时候,每逢遇到重大的升学考试,妈妈都要蒸个糕祭奠一下,而且故意不把糕蒸熟了,妈妈说是为了让儿子“高升”啊。

枣花和糕,妈妈现在还是年年蒸,但是有一种东西现在已经没有了,家乡人叫“黄蒸”,具体是哪两个字我也说不准,姑且就用这两个字吧。它其实就是用玉米面做的,只是在里面包了点陷,有白菜,也有白萝卜什么的,但是我小时候特别不喜欢吃,在我离开家到县城上学以前,我们家平时的主食就是玉米面窝头和玉米面粥,吃的我经常胃酸。在天津工作的那些年,有时候和朋友一起到饭店吃饭,有人特别爱点贴饽饽熬小鱼,我看着玉米面做的饽饽从来也不吃一口。天津的杨村镇有一家贴饽饽熬小鱼特别有名,市里有人开车跑到那儿去吃,有一年我和朋友从承德回天津,他们要去吃杨村的贴饽饽熬小鱼,那个饽饽贴的真好,但是我也没有吃一口。童年的记忆里对玉米面特别的抵触,这种抵触持续了很多年。

到了大年三十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候,我小的时候没有电视看,更没有春节晚会了,只是等着三十晚上的饺子熟了,就该我放炮了。但是头锅煮熟的饺子是不让吃的,要先祭奠神仙和祖先,妈妈在每个碗里盛两个饺子和一点汤,我和弟弟妹妹端着放在妈妈烧香的地方,有的在门口,有的在院子里,也有的在堂屋的正中,然后就该放炮了,我是家里的老大,又是男孩,放炮的事当然由我来,小我七岁的弟弟一直想接替我放炮重担,但是我从来没有让过,直到我对放炮没有了兴趣。小时候祭奠的事情我一直记得,但又不知道祭奠的是谁,很多年以后我问妈妈,她笑笑说,其实她也不清楚祭奠的都是谁,只是从老人哪儿学来的,为了祈求来年一家人平安幸福才这样做的。只到现在妈妈每年还在重复着这样的活动,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觉得心理安生。

三十晚上还有一件事情是我期待的,那就是穿新衣服,小的时候家里穷,小孩子过年的时候才能做件新衣服,而且不让年前穿,要等到三十晚上才给拿出来。睡觉前,妈妈把新衣服给拿出来,把旧的衣服换下来,我闻着新衣服那淡淡的棉布的香味才入睡的。

儿时的大年初一起的特别早,听到炮声就起来了,穿着妈妈换好的新衣服跑了出去,和几个同龄的孩子去给长辈们拜年了。小时候拜年我们叫磕头,那是真的跪在地上磕头的,大人有时候故意逗我们,不把头磕响了不给礼物的,说是礼物,其实就是一颗糖或者一把花生什么的,但是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很特别的礼物了。农村拜年很讲究的,先给自己最近的亲属拜年,然后是一姓的其他亲属,最后的外姓的邻居,但是不给辈分比自己低的人拜年。我小的时候对邻居的辈分老是分不太明白,经常和同伴们去比自己辈分低的邻居家拜年,惹得大人们笑话。初一这一天孩子们都是解放的,几乎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人不干涉的,我经常是和同伴们去做我们之间的游戏了。

初二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姥姥家离的很近,我又是姥姥带大的,所以一早就去老老家了,在那里又是无拘无束的一天,一直到过了初五,大人们该上班了,我们也快开学了,年才渐渐离我们远去了。

第三篇:春天快乐
转眼立春,已经过了好几天了,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天蓝了、水绿了、山青了、、、、、、似乎没有春寒料峭的感觉了,仿佛已经忘却了冬日的寒冷。看着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厚,没有理由的,感觉这是一个快乐的春天。

春天到了,万物都苏醒了,有了“一之计在于春”的感觉,开始变得忙碌了,人也充实了好多,又重新燃起下一步计划的打算了。但是在忙碌之余,也会挤出时间放下手上的活儿,面对这复苏的生机,闭上眼睛深深的呼吸一下,感觉一下春天快乐的味道。

过完新年,带着新年的喜悦,大家都重新回到阔别了12天的工作岗位。今年发现有工作可干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达官显贵也不会事事顺心,更何况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世上永远不会有十分完美的工作,但我们却可以在缺憾中,努力寻找美好!不要再生活在抱怨中,看看拥有,好好珍惜岗位,用心工作、生活,所有的一切都会变成雨后的彩虹。在春天里默默的许下诚挚的心愿,希望工作的天天开心,江淮的明天更辉煌!

说不出的理由让我们感到春天是快乐!

蒙蒙的细雨滋润着春天的种子;和煦的春风挥洒着春天的温暖,复苏的心灵打开了窗户;绿油油的麦苗、青青的小草,舞动着晶亮的嫩绿绸,荡起层层波浪,激荡着泥土的芳香,滋润着生命的希望和顽强;叮咚的泉水,潺潺溪水,击破山涧的静谧;清新的空气,抖擞着精神,生机盎然,思绪勃发,发现了天空的辽阔,白云的悠远;春风又绿江南岸、万紫千红总是春、半壕春水一城花、、、、、、、心情和花儿一起绽放。

虽然现在还是早春,但是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大自然天天都在换着新装,沉睡了一冬的万物,真在舒展身躯,展示这生命的力量。每一个角落,都在开始芳香缤纷,清晰朦胧的绚丽、、、、、其实一切都生机勃勃的,让人感觉特别的开心

春天快乐,沐浴在春日之中,千言万语,在这美丽的景色面前都黯然失色,不需言语,没有华丽的辞藻,尽情的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孕育着希望的春天,激励着人生,大家一起加油。
第四篇:难忘家乡水
我的故乡晋东南高平市的一个自然村,三面环山,矿产丰富,林密水沛,十分秀美。

说起家乡的水,虽然名气不大,但在我的心灵深处,却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村西不足200米,有一天生的泉水池,俗称小水库,池水清凌凌,日日往外溢。池的四周,长有婀娜多姿的垂柳。池中有野生鱼、蟹之类,但长势不旺。水库溢出的水,绕村南向东成河,我们叫它“前河”。由于“前河”常年不断水,一到夏天,水草茂盛,蛙鸣阵阵,偶有人来,“扑通、扑通”,蛙惊入水,吓人一跳。为了用水方便,在“前河”的上游,人们建起了水渠,水渠由石板砌成,可以随时浇灌菜地。春天,渠内水清见底,波光粼粼,勤劳的女人们不忍让水白白流掉,总会围在河边嘻嘻哈哈,掏菜、洗衣;孩子们在河边嬉戏,偶见三五个小蝌蚪,墨黑墨黑,顺水漂流,即欣喜若狂,非要争抢着捉在自己透明的小瓶中,玩个痛快。

“前河”的南面,还有条河,顺山势而东,与“前河”大致平行,故称其为“后河”。此河宽约3米,属泄洪渠,每遇暴雨,山洪汇集,波涛汹涌,颇为壮观。平时,沿途泉水相聚,四季水流不断,游人若是口渴,捧一捧狂饮,那甘甜的泉水立即沁人心脾。在河的中段,有个自然的跳台,水经此处,形成天然瀑布。每年暑期是我和伙伴们最为快乐的时候,我们总会无忧无虑地跑到那里,让瀑布顺头而下,冲个痛快淋漓。

村西南约半公里处,有一水库,是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时期村民义务出工筑成的,有梯形石阶,阶上有泄洪口,用铸铁盖着,下方有泄洪涵洞,专为泄洪、灌溉之用。此水库依山而建,聚水成库,雨水越多,面积越大,故称大水库。夏天,微风一吹,水面荡起层层涟漪,往远处看,一群群野鸭水中嬉戏,一会潜入水中,一会浮出水面;走到水边,成群结队的小鱼偶尔浮出,伴着不规则的“啪、啪”声,肆意掠食水面漂浮的“美食”,若冷不丁扔块石子,随着“咚”的一声,小鱼儿踪影皆无……

村里原有一个煤矿。20世纪末,煤矿如雨后春笋,离村不足200米,开了不少矿井。短短几年,资源枯竭,好活了几个煤老板,坑了土生土长的众乡亲。看,村的四周满目疮痍:杂乱不堪的废弃的煤场、严重塌陷的土地……更可恶的是,大水库已失去了往日的生机,野鸭不再光顾,池底干裂;小水库虽然没有干涸,但池水浑浊,也失去了已往的魅力。

如今,一回到家乡,每每看到干涸的河床、干枯的树木,满目的煤灰,我都会因煤失水而叹息,真心希望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对环境的保护,植树造林,聚水保水,努力让家乡重新回到山明水秀、郁郁葱葱的从前,让远方的浪子永远怀念自己的故乡。
第五篇:记忆中的桥
三十年的时光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却让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生在80年后的我不足以见证这一切,可改革中的一些点滴却依然让我记忆犹新。
我家住在城乡接合部,就是现在的江南新区。我小时候只有一个至今已经不允许机动车通行的海浪桥可以通向对岸。多少年来,我常常伫立桥头,痴痴俯看滚滚江水,呆呆仰望月朗风清,我的梦寐里一直有一座横跨我记忆之河的桥。小时候要到市里特别不容易。母亲曾给我讲过一件事,有一年冬天母亲背着我走在冰上,也许是冰冻的不太结实,我们娘俩一不留心掉下去,正巧遇到一个好心人救了我们母女。每当母亲给我讲起这段经历时,我都觉得手心发凉。在没有桥的那个年代不知道这美丽的牡丹江给我们带来了多少的不便。
在我儿时模糊的记忆中,父亲带我到市里走亲戚,就得背着我从现在的江南新区走到兴隆镇里,然后再过海浪桥。童年的我想过江就要绕一个好大的圈。牡丹江市里近在咫尺,可又那么的遥不可及,所以在我的印象里少了许多对城市的记忆。也记不清是哪一年,只知道那时我还没有上学,江上架起了大桥,我和我的小伙伴就常到江边去看工人修桥。记得一次父亲带我到市里,牡丹江大桥还没有剪彩竣工,当时一个守桥的工人看到父亲背着我,不忍心让我们绕老桥多走冤枉路,就让我们过去了,而且他还说,父亲和我是第一个“踩桥的人”,我高兴的竟从父亲肩头下来,要自己亲自感受一下新桥,这段往事永远的镌刻在我美好的童年记忆里。
桥对于今天的孩子也许是再普通不过的建筑,可在与我年龄相仿的农村孩子心中,都有过对桥最深的渴望。每天望着江的对面,让我的记忆里更多了几分遐想。现在的牡丹江大桥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雨,今天的孩子们不会再去想桥的意义,可是当我想起我是第一个“踩桥的人”时,心中就会涌起一种说不尽的喜悦。
现在牡丹江不止有牡丹江大桥、还有桦林大桥、东光立交桥、虹云桥、更有最近竣工的连接大湾村与东四条路的新桥,真的是让我生出许多的感慨。有时我会特意走到新桥上看看城市的景色,同时也感受一下时代的变迁。曾经有位外地来的朋友说在新桥上看牡丹江有点“小大连”的味道。听到这句话我也感到些许的欣慰,这就是城市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发生的变化。我的家依然在江南,可现在的江南已不再是曾经的农村,如今市政府就在我家的东面。
记得我上高中时家离学校18里地,因为放学晚而赶不上公共汽车,和我同行的同学到了江滨就到家了。那时的路灯也不如现在的亮,我一个人走在桥上特别害怕,可又不得不骑着自行车在桥上壮胆前行。下桥之后根本没有路灯,我胆颤心惊的在黑暗中穿行,父母只好天天在桥头接我。
如今路还是那段路,可现在的夜行人再也不用为此担心,江南的路上灯火通明,路面也宽了许多,这是我二十年前想不到的。我今年28岁,这样的年龄还不能完全见证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变化,可我却体会到了一种深深的幸福。
今天的我依然会走到桥上看风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桥上的风景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见证。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桥也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断增多,我相信未来的日子里,桥上的风景会更加绚烂!

回答2:

施耐庵(1296年-1370年)中国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出生于江苏一代,兴化白驹场人。关于他的生平资料正确性有所争议,也有查无此人之说。主要是水浒传一书作者素有争议,有一考为该书根本非施耐庵所写,而是罗贯中所写。在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水浒传》中,将作者写做施耐庵和罗贯中。
水浒传》读书笔记(一)--醉打蒋门神
武松杀死了西门庆,就被发送了孟州充军,又在十字坡结识了张青和孙二娘。但是这些都不够精彩,唯独这集里的武松醉打蒋门神最为精彩。
本集中,武松为了个人的友谊而去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和在路上每家酒官都吃上三碗酒,这两点,就知道他有着放任一己的感情。
而他在打蒋门神之前的挑逗更是精彩,先是到酒官里找茬,然后把蒋门神惹急,在狠狠的打他,这能证明武松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他在挑逗时还可分成几个细节,三次换酒,之后说让蒋门神的小妾陪他喝酒,酒饱不让,就和他们打了起来(这里包括蒋门神)。
他在禽了蒋门神之后,又怕他告官,在说要求蒋门神的第三件事时,却怕他告官和以后再把快活林夺回来,所以让他离开孟州,不得在此居住。由此也可以开出武松多么的细心。

《水浒传》读书笔记(二)--沂岭杀四虎
李逵见宋江父子团聚后,也想念自己的老母,便去沂水县的百丈村接自己的母亲。
去时,途上遇见李鬼扮成的假李逵威胁,李鬼战败求饶,说他尚有九十岁老母,杀他就是把他和他的老母一块杀了。李逵可怜他,便饶了他,而且还给了他一锭银子,让他走了。
我觉得是作者很反感像李鬼这样的人,所以就让李鬼和李逵再次遇上,而且让李逵把他杀死。一是作者可以出一下气,二是让那些读者也赞同他,并看完后有一种豪迈气质,似乎自己就是李逵。李逵杀李鬼是很精彩。
但是后来的李逵背着老母过沂岭时杀虎的场景最为精彩。先是去打水,然后发现老母不见了,又发现两只小虎和两条人腿,愤怒之下杀死小虎,公、母虎分别来寻仇都被杀。
只可惜杀了虎,还被人请到家里做客,后又被擒。这让人看完之后,都想替李逵打抱不平,可见作者的用心良苦。

《水浒传》读书笔记(三)--抱怨狮子楼
武松在阳谷县坐了都头,又上京办事。回来时,才知道哥哥武大郎死了,武松心疑便察得实情,去告官,谁知县馆已受贿,无奈下在狮子楼为武大郎报了仇。
其中,让人看得最热血沸腾的就是最后报仇时杀死西门庆的那一段,武大郎虽死,潘金莲和西门庆也得到了她该得到的恶果,而武松为民除害还被发配孟州。我觉得这有可能是作者在讽刺当时的朝廷昏庸无道。西门庆在这里被作者描写的简直是“臭不可闻”,几乎上谁看完都痛骂他一两句,这能体现作者是多么的会描写人物啊!

《水浒传》读书笔记(四)--卖刀汴京城
杨志盘缠用尽,只得将宝刀卖去,赚些钱投奔他乡谋生。谁知卖刀时,当地泼皮牛二百般凌辱,杨志忍无可忍便杀死牛二,再去报馆。最后被判充军大名府。
最有趣的莫过于杨志卖刀时的情景。先是问谁买刀,牛二来后,让他试刀,牛二百般阻挠和凌辱,最后被杀。这告诉了我们当时的一些地痞流氓是什么样的。而牛二被杀不仅为书中的老百姓们出气,而且另读者看完也出了口气,这也许就是作者抓住了读者的心理来写的吧。

《水浒传》读书笔记(五)--题诗浔阳楼
宋江到了江洲后,结识了神行太保等人。一天在浔阳楼喝酒,乘着一时酒兴便在墙上题了一首反诗,还留下姓名。最后被黄文炳看到打入死牢。
这件事把宋江写得让读者哭笑不得,不知该怎么说他,本集也没有什么精彩的环节。只是作者能把宋江写到让读者看了说不出宋江什么的境界,真是了不起。只能够说宋江太糊涂,提什么诗罢了。而正是有了这一集,才能更好的衬托出下一集截法场的情景来。用宋江题诗被抓着一段来衬托出后面截法场的情景。的确,用宋江题诗被抓要比用其它的好。一是让你说不出什么,二还可以把他们截法场的理由弄得更充分。所以我觉得这集好。

回答3: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