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中朝两国人民在共同的战斗中结下的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练习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下来。
教学重点
1.了解中朝两国人民在共同的战斗中结下的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什么样的人可称为“亲人”?
通过讨论,使同学们理解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的关系。
(有血缘关系的,有亲戚关系的;经常住在一起的;有救命之恩的……)
志愿军为什么把朝鲜人民看作亲人呢?我们认真学习《再见了,亲人》就能理解在这篇课文中“亲人”的含义了。
(二)检查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
2.注意字音、字形。
3.解释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有些词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
暂时:短时间。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
忘怀:忘记。
阻击: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进攻或逃跑。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唯一:只有一个,独一无二。
同归于尽:一同死亡和消灭。
金达莱:朝鲜常见的一种花。在我国称杜鹃花,也叫映山红。
代价: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付出相当的物质和精力。课文中指朝鲜大嫂为了帮助志愿军而失去了双腿。
血泊:大滩的血。
片刻:一会儿,时间很短。
打糕:用大米或江米做成,是朝鲜人民喜欢吃的一种食物。
捣米谣:朝鲜人民捣米时唱的一种歌谣。
刚强:不怕困难或不屈服于恶势力。
噩耗: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耗,指坏的音信或消息。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的活动。
深情厚谊: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情谊:互相关怀、爱护的感情与友谊。
4.辨析词义,找出近义词、反义词。
(1)近义词
刚强(坚强) 战役(战争) 温暖(暖和)
代价(价值) 看守(看管) 侦察(探查)
(2)反义词
温暖(寒冷) 刚强(软弱) 崎岖(平坦)
片刻(长久) 唯一(众多) 噩耗(喜讯)
5.区别形近字,按字义组词。
出示幻灯片,请同学区别形近字,指出相同和相异之处,然后理解字义组词。
嫂(嫂子) 谣(歌谣) 硝(硝烟)
艘(一艘) 摇(摇摆) 消(消灭)
阻(阻止) 泊(停泊) 崎(崎岖)
祖(祖国) 伯(伯父) 骑(骑马)
棍(棍棒) 渐(渐渐) 耗(噩耗)
混(混合) 暂(暂时) 耕(耕地)
唯(唯一) 洒(洒水) 役(战役)
准(准备) 酒(白酒) 设(建设)
6.理解“暂时”“雪中送炭”并结合生活实际造句。
指导学生讨论词义,及在生活中怎样运用,然后造句。
暂时——电视机买来了,但今天停电,所以暂时还不能看。
雪中送炭——妈妈送我一本字典,正是我需要的,真是雪中送炭。
(三)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结构比较清楚。通过朗读,同学们可以了解到;课文分别叙述了志愿军战士同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告别的情景。因此,课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叙述同大娘告别的情景。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叙述同小金花告别的情景。
第三段(第三自然段)叙述同大嫂告别的情景。
第四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依依惜别之情。
也可以把全文六个自然段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二、三自然段,主要讲志愿军战士与大娘、小金花、大嫂告别的情景;第二部分是四、五、六自然段,主要讲的是在车站上,列车开动时,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
这里按照四段的分法进行学习。
(四)朗读全文,为进一步分析课文做准备。
(五)作业:
1.了解志愿军赴朝鲜作战的历史。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志愿军进行曲录音带,让学生在“雄赳赳,气昂昂”的乐曲声中,跟随志愿军一起跨过鸭绿江,去感受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
这是一曲高昂雄壮的乐曲,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就是以这样的姿态、精神面貌奔赴朝鲜的,为的是保卫祖国,解放朝鲜人民。我们的军队在那里与朝鲜人民并肩战斗,赶走了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在朝鲜的日日夜夜,我们的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亲如一家人,临别时他们都依依不舍。我们的课文记述的就是这难舍难分的场面。
(二)教师范读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三)学习第一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记叙了志愿军与朝鲜大娘惜别的情景。)
作者从三个方面记叙了这一内容。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把这一段分为三层,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这是什么句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师:学习了这一段,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我觉得这一段突出地表达了朝鲜大娘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慈母般的爱。)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志愿军和朝鲜大娘之间的真挚情感。
朗读时要注意语调轻缓,读出志愿军与大娘依依惜别的情感。
(四)学习第二段。
这一段的结构,写法与第一段相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仿照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学习此段。
(五)学习第三段。
这一段的结构与写法也与第一段相似,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按照一、二段学习的方法自学这一内容。
(六)小结前三段。
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气与朝鲜人民话别,通篇都是志愿军在讲话。在这依依惜别之际,朝鲜人民是怎么想,怎么说呢?课文有这方面的叙述吗?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有很难忘的人和事,作者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三个人物来写呢?
(七)学习第四段。
齐读最后一段,体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
学习这一段主要以朗读为主,读出志愿军对朝鲜人民、朝鲜国土依恋的感情,读出志愿军发自内心的“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的呼声和决心。
“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要称“亲人”?
这一段表达了志愿军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一段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依依惜别之情。)
(八)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主要记叙了志愿军归国时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
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文中每一段都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我想这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
课文是用哪些材料来表达中心的?
(作者选取了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的惜别及火车开动后志愿军发自内心的呼喊来表现中心的。)
(九)总结全文。
对关系亲密,感情深厚的人称为亲人。课文中志愿军战士把朝鲜人民看作亲人,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也体会到了,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同学们,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
(十)巩固知识,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幻灯片,读句子,着重理解带点的词语。
(1)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予帮助。
(2)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
噩耗: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同归于尽:尽,完结。一同死亡或毁灭。
(3)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这样的代价:代价,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耗费的物资、精力甚至生命。
(4)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又一次,再一次。
2.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下来。
这三段的结构及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比较相近,可让学生自行选择一段背诵。
3.小练笔。
要求:写你周围的同学是怎样讲礼貌的;要围绕中心选材,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题目自定。
这个练习可以做为课外练习去完成,主要是训练学生写文章要有中心。
《再见了,亲人》一文,作者魏巍以志愿军的口气,深情地追忆了与朝鲜人民许多难以忘怀的往事。表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文章第一节写和大娘话别。作者选取了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典型事例:① 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② 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敌人的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③ 在敌机轰炸时,为救伤员失去了自己的小孙孙。这几件事突出表现了朝鲜阿妈对志愿军慈母般的爱。
文章写和小金花话别,着重讲述了小金花的妈妈为救出志愿军侦察员牺牲了生命。当妈妈牺牲的消息传来时,小金花“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她是那样坚强,失去亲人的痛苦转化成对敌人的满腔仇恨。这样一个刚强的孩子,妈妈牺牲时没有哭,但与志愿军分别时却哭了;这样一个平时很爱唱歌的孩子,在送别志愿军时难过得连歌也唱不起来了。这种对敌人的“恨”与对志愿军的“爱”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说明了朝鲜的孩子们与志愿军叔叔的亲密感情。
和大嫂话别这段,讲了朝鲜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付出了血的代价——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腿。阅读到这一段,读者的心不禁会隐隐作痛:大嫂为志愿军失去了双腿;大娘和小金花为志愿军失去了亲人……“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本段中用反问的语气强调肯定了以大娘、小金花、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最后,值得强调的一点是:阅读本篇课文,我们不仅要体会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付出的代价,对志愿军战士的亲情、真情、深情,而且还应深刻地体会到我志愿军为了帮助朝鲜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土地上浴血战斗、流血牺牲等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这种伟大的精神永远是值得讴歌的!
教 学 设 计 首 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14、再见了,亲人
课型
精读课
第几课时
三
维
教
学
目
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
难点
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是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方法与
手段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图片、故事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拉近与历史的距离,然后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情感,还要引导大胆想象,以使学生对抗美援朝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体会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
使用教材的
构想
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落实学科素质教育,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从过去单纯实现“一维目标”,转到全面实现“三维目标”,因此要利用这个教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了解历史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介绍时代背景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志愿军军歌》
2师述:知道这首军歌讲述的是哪段历史事件吗?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唱着这首《志愿军军歌》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一起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为此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58年,当最后一批志愿军战士准备乘火车回国时,成千上万的朝鲜人民含泪前来送行,在依依惜别之际,人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彼此一遍又一遍的呼喊着——再见了,亲人(课件生读)这声情真意切的呼唤迄今已经历了50年的岁月变迁却始终在中朝两国人民的心中牢记,这声情真意切的呼唤也引出了我们今天的这个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读不懂的问题可请教,思考:这篇课文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情景?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在这一情景当中都介绍了哪些人物?师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志愿军)志愿军亲切的称呼大娘小金花大嫂为什么?孩子们,哪些人算是我们的亲人,你所说的这些人与你有什么样的关系?疑惑的问:文中的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有血缘关系吗?
三、精读课文(1-----3段)
面对没有血缘关系的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志愿军为什么会称之为亲人呢。默读课文的1---3小节,思考,在这三个小节中,志愿军回忆了大娘、小金花和大嫂为他们做的哪些事情,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可以动笔画一画,做下标注。再仔细观察这三个小节的开头和结尾你又发现了什么。完成默读要求后可以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汇报三个小节开头和结尾句式相同的句子。(学生汇报后课件出示)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在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泪了呢?
※大嫂,请回去吧!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每段的开头是恳求的话语,结尾是志愿军的抒情,中间呢?中间是一件件感人的事情
(一)汇报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事,体会情意(重点)
[①洗补衣服,几夜没合眼;②送打糕,昏倒在路旁;③抢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1.感悟句子:
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母亲般的关爱,孟郊游子吟)
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理解“雪中送炭”本义,喻义,本文的引申义。比喻在别人正急需的时候,给予支持或帮助。这词在课文中“雪中”是指在志愿军正急需粮食时,大娘为他们送去打糕。)
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理解“唯一”唯一是什么意思,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大娘的内心会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失去小孙孙,如果你是那位被救)
2.大娘就为我做做了这三件事吗,抓拄“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体会大娘为我们做的事还有许多许多)
师述:朝鲜的大娘为我们洗补衣服,战斗中送打糕,为求伤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小孙孙。.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能忘怀吗?所以我们的志愿军对大娘说(引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二)汇报小金花和大嫂为志愿军做的事。(略讲)
1.以往的小金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现在志愿军要走了,小金花有没有哭?为什么?
师述:为了救侦察员小金花失去了妈妈。看着满面泪痕的小金花,志愿军关怀的说(引读)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在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泪了呢?
2.大嫂为志愿军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为志愿军挖野菜——失去双腿]
师述: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失去了双腿。这样高的代价能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吗?所以志愿军对大嫂说(引读)大嫂,请回去吧!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这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同学们,与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的朝鲜大娘为志愿军失去。。。小金花为志愿军失去。。。大嫂志愿军失去。。。(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三)联想亲人,
1.同学们,志愿军在朝鲜只有这三位亲人吗?(从年龄上看这三位是代表老中小)
2.引导学生看板书,看看这几位亲人,大娘、小金花、大嫂,从性别上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没有男人)
3.师:同学们,战争是残酷的,战争让母亲失去儿子,战争让妻子失去丈夫,战争让孩子子失去父亲,为了这场维护正义,争取和平的战争,我国有14万志愿军战士的英灵就长眠在了朝鲜这块土地上。其中就有我们在以往课本中学到的邱少云,黄继光,还有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毛岸英烈士(知道毛岸英是谁吗?)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的爱子。如果你就是朝鲜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你想对志愿军说些什么?(写写提示可仿志愿军的话来写)
4.学生汇报:
朝鲜人民是志愿军的亲人,同样志愿军是朝鲜人民的亲人~!
当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打败了美帝国主义,当志愿军完成了伟大的历史使命,离别的日子也就不期而至了,战士们深深的依恋着朝鲜的山,朝鲜的水,更依恋朝鲜的亲人们!在即将登上回国的列车之际,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又何以表达自已的内心情感呢?
四、激情引读(4-----6),体会依依惜别之情.
1.同学们,请大家看文章的最后三段,让我们随志愿军一起放声的呼喊吧!(齐读)
2.渲染气氛,推向高潮,引读最后三段,结束课文(投影演示)
(1)在火车站台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有道不完的离别话,诉不完的离别情。然而就在志愿军和大娘她们挥泪惜别之际,火车“呜——”地启动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千句万句都并作一声呼唤,——(学生接读课文)
(2)火车徐徐开出,那隆隆的车行声牵动着志愿军的心。今朝分别不知何时再相见,此时,他们心中唯一希望的是——(学生接读课文)
(3)火车渐去渐远去。战士们把头探出窗外,只见大娘、小金花、大嫂依然伫立在站台上,不停地挥手告别。此时此刻,泪水已经模糊了战士们的双眼,要想对朝鲜亲人再说几句惜别的话,然而相距已远,只能默默地在心头一次又一次地呼喊着,——(学生接读课文)
望着远去的列车,站台上的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和所有前来送行的人们,也都在心底一次又一次的呼喊着,——(学生接读课文)
同学们,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让我们牢记这段历史,牢记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让我们也对当年的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和所有前来送行的人们放声呼喊: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原种场五年级的孩子们,虽然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只有短短的这40分钟,但你们的真诚可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将把这难忘的一节课记在自己日记上。再见了,同学们
这个嘛~不大好自己思考才是最好的!加油我相信你~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几个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法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法四: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法五: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这个嘛~不大好自己思考才是最好的!加油我相信你~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几个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法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法四: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法五: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