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伶仃岛上,一只小短尾猴将头依偎在它的好朋友鸽子身上,显得如此幸福和满足。动物也有情感,相信现在没有几个人再对此持否定态度。但是,人类真的了解动物吗?动物情感的生理机制到底是什么呢?与人类一样,它们战栗,是因为恐惧;它们嘶吼,是因为愤怒;它们互相歌唱,是因为被对方所吸引。情绪是动物机体感觉的总和,情绪的改变从而引起机体变化。科学已经证明,动物情绪反应的基础结构与人类极其相似。既然人类能在情绪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动物为什么不能呢?所以有人认为,人与许多动物间的情感差异只是程度上的,而不是性质上的。我国古代先哲曾说:“禽兽之智有自然与人童者,其齐欲摄生,亦不假智于人也。牝牡相偶,母子相亲,避平依险,违寒就温,居则有群,行则有列,小者居内,壮者居外,饮则相携,食则鸣群。太古之时,则与人同处,与人并行。帝王之时,始惊骇散乱矣,逮于未世,隐伏逃窜,以避患害。” 可见,若干年前,我们的先祖就承认了动物的聪明伶俐。但是,几十年来,很多心理学家一直不赞成动物情感。他们认为,动物显示出来情感,只是由其体内激素触发的,同时他们还用冷冷的充满技术性的语言说这是由于“外界刺激的条件反射”。不过,随着神经生物学和行为观察学的发展,这种观点正在发生着变化。高等动物情感的产生是一种综合很多感知器官和神经中枢的高级感知行为,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情感产生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涉及整个大脑皮层以及各神经传导系统(上至大脑白质,下至丘脑各核团甚至脊髓等)。但是相同的外界刺激,不同的高等动物个体,产生的情感种类以及强度也是千差万别。打个比方,我们把在外界刺激下产生的情感看作是各种素材做成的佳肴,那么个人的情感风格就是做出这些佳肴的大师傅,素材(外界刺激)相同,佳肴(情感)未必相同。基于情感风格,我们才能理解情感的产生。情感风格的形成与整个高级神经系统有关,但主要基于前额皮层、前扣带皮层和杏仁核三处。普遍认为,左右前额皮层的基线激活不均衡是产生不同情感风格的因素之一。由于这种发育上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的产生是由遗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外界传入的刺激在个体上会产生不同强度的情绪。杏仁核主要与痛觉,前扣带皮层主要与焦虑等情绪的产生有关。巴甫洛夫曾经指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在进行各种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一些主观的体验,这些主观体验是脑的产物。动物通过大脑对外界刺激产生某种否定或肯定的选择倾向性,称为情感反射,可分为无条件情感反射和条件情感反射两大类。无条件情感反射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一种情感反射。它非常简单的,毋须附加任何条件。例如,当老鼠看见猫时,天生就会感到恐惧,因而撒腿就跑。条件情感反射是在生活中形成的、随条件而变化的情感反射。情感反射活动可以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含激素调节)来共同完成,并以神经调节为主导。其中,体液调节适用于长期性、规律性情感,神经调节适用于短期性、随机性情感。各种体液和内分泌腺素从相应的分泌器官分泌出来后,对特定的植物性神经产生作用,并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送到大脑相应区域的兴奋灶,接通与边缘系统及网状结构的固定神经联系,使大脑产生特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反射行为。某些动物的脑已高度发达,甚至有些已接近人类。这些动物已能形成与情感过程密切联系的条件反射,它们的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情感过程的基础)已高度发展,不但有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的萌芽,有一定想象力,还有言语的潜能。既然情感萌芽所应有的生理、心理基础动物已基本具备,那么动物能产生情感也是毋庸质疑的。
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如喜会是手舞足蹈、怒会是咬牙切齿、忧会是茶饭不思、悲会是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应。生理反应是情绪存在的必要条件,为了证明这一点,心理学家给那些不会产生恐惧和回避行为的心理病态者注射了肾上腺素,结果这些心理病态者在注射了肾上腺素之后和正常人一样产生了恐惧,学会了回避任务。情感也是一样,比如没有性欲当然不会有爱情的,而当人吃了春药以后,伴随着性欲的旺盛一见钟情的可能性也就会随之加大了。所以,由不同的药物刺激引发的行为过程也表明了,情绪和情感显然是有区别的两种不尽一致的心理生理过程。
实质上,在行为过程中态度中的情感和情绪的区别就在于:情感是指对行为目标目的的生理评价反应,而情绪是指对行为过程的生理评价反应。再以爱情举例来说,当我们产生爱情时是有目标的,我们的爱情是对相应目标的一种生理上的评价和体验,同时当我们随着爱情的追求这一行为过程的起伏波折我们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
为了保证物种的生存,一般的生物在繁衍的时候,两性之前都会相互选择比较优秀的个体。很多生物的都会为争夺配偶而发生争斗。但人既尤其自然属性,又有其社会属性。把为了保证物种的生存而相互选择的过程进行升华,就是情感了。个人理解。呵呵
物学可以教你了解神经系统,了解大脑皮层,了解记忆及其机理。个人认为,爱、恨和思念是在记忆基础之上的创造,应该是脑内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的建立和强化。至于产生的原因,应该就是脑神经科学与心理学的交叉了……
人脑思维的过程,就产生了情感,其实是电信号 在神经元传递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