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编写史书,为啥叫春秋不叫冬夏呢?

2024-12-02 16:25:3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在中国上古时期的社会,一年只有两个季节:春和秋,当时的冬、夏并不作为季节的名称。所以到了后来,人们也通常会用春秋来表示一年的时间,也泛指岁月和光阴。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并把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襄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

回答2:

为什么叫《春秋》这个名呢?因为《春秋》作为史书来说,是记录事情的。那么记录事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时间,也就是所谓的“年月日时”。那么比较重要的是什么呢?是年跟时。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一个事件,我们说它是哪一年发生的,我们就有了基本的概念。而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国古代是农耕民族,以农耕为主。所以君主为政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每一年的开头公布这一年的时令,以便于百姓农耕。确定时令的事情,最早从《尚书·尧典》里面就可以看到。里面写了很大一段描定了尧帝是如何确定这个时令的。主要是看天象,根据天上星星的具体位置来确定春夏秋冬四时。

所以一年四时是记事的根本。而且即使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这个春夏秋冬也是要标出来。比如《春秋·隐公六年》,它是这么记载的:

回答3:

刚刚看完中央电视台一套记录片《汉字五千年》,其中一位学者(名字忘记了)对于这个问题这样解释的:在孔子生活的古代,一年当中只是分成春秋两个季度,每个季度约为六个月,春季大约是相当于现在的十一月或二月到现在次年五六月,秋季大约是相当于现在的五六到十一月或十二月。所以称为孔子书称《春秋》而没有叫“冬夏”。包括后来的吕不韦所主持编写的《吕氏春秋》也不叫冬夏。

回答4: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

回答5:

《春秋》是鲁国的史记,即按春夏秋冬十二月(春秋是其简称)记事的大事记类史书。自《汉书·艺文志》后,春秋又成为史籍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