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中讲到枇杷时,是这样描述的:其叶形似琵琶,故名。
琵琶是乐器 水果是枇杷 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形状类似,大小有别,象现在的柳琴,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 琵琶又称“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 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意即枇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 做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在古代,敲、击、弹、奏都称为鼓。当时的游牧人骑在马上好弹琵琶,因此为“马上所鼓也”。大约在魏晋时期,正式 称为“琵琶”。 琵琶由历史上的直项琵琶及曲项琵琶演变而来,据史料记载,直项琵琶在我国出现得较早,秦、汉时期的“秦汉子”,是直柄圆形共鸣箱的直项琵琶(共鸣箱两 面蒙皮),它是由秦末的弦鼗发展而来的。“阮咸”或“阮”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的琵琶。晋代阮咸善奏此乐器,故以其名相称,即 今天的阮。 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曲项琵琶为四弦、四相(无柱)梨形,横抱用拨.
乐器琵琶最早是叫枇杷
汉刘熙写的《释名·卷七》载:“枇杷,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后人引这段话是常写成批把,这是错误的)
而音中国习惯把乐器作“珏”字旁,表示两块玉石互相撞击,玉石撞击会发出美妙悦耳的声音。所以此后枇杷演变为琵琶。
晋傅玄《琵琶赋序》:“汉遣使乌孙公主嫁昆弥,念其行道思慕,使工人知音者,裁筝、筑、箜篌之属,作马上之乐。。。故云琵琶,取易传于外国也。”
可知,至少到晋代,枇杷已经演变为琵琶。
这个算不算联系?
因此而有其名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