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在因素
1、饥饿
宝宝处于饥饿状态晚上睡觉会不踏实,翻来覆去,那是他“抗议”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情况多见于新生儿和三个月之内的宝宝。
解决措施:这时需要哺乳或喂奶来解决。稍大的宝宝如果睡前吃饱,可以排除这个因素。
2、缺钙
缺钙、血钙降低,引起大脑植物性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宝宝夜醒、夜惊、夜间烦躁不安,睡不安稳。
解决措施:给宝宝补钙和补充维生素D,并多晒太阳。
补钙:每日元素钙300-500mg
补VD:每日400-800IU
3、太热
现在的宝宝穿盖多半是偏热的。其实小宝宝凉一点没有关系,太热会使他不舒服,也容易生病。如果室温挺高,又穿着睡袋,再盖上小被子,宝宝自身散热能力差,会感到热而醒来。
解决措施:这时只要减少穿盖即可解决。
4、床不合适
小孩在大床上睡觉容易翻来覆去,而小床的适当限制可以使婴儿找到依靠,易于安静睡眠。
解决措施:孩子年龄比较小的时候最好不要让他睡在大床上,睡小床就好了。
5、腹胀
1岁以内的婴儿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睡前吃得过饱,或喝奶后没有打嗝排气,小宝宝都会因腹胀而醒来。大点的婴儿多半是睡前几小时内吃了一些难以消化的东西。
解决措施:注意按摩、排气和调整饮食即可解决。
6、尿湿
因尿裤太湿或勒得太紧,也会使宝宝不舒服。有的宝宝想尿尿时不愿轻易尿在尿裤上,也会翻来覆去不安稳。
解决措施:妈妈看孩子是不是想尿湿了或想尿尿,尿湿了就换个干净的尿布,并且注意不要尿布勒得太紧了。
婴儿睡觉时一惊一乍,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导致这种表现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方面:
1.
生理因素: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并不完善,在浅睡眠至深睡眠的转变过程中,受到外界声音或者光线,以及其它刺激,均会造成睡觉时一惊一乍的现象,特别是3-6个月之内。如果出现外界刺激,容易出现惊跳反射,表现为睡眠时一惊一乍。这是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的早期表现,属于正常的生理状态;
2.
维生素D缺乏:如果睡眠中出现一惊一乍较为频繁,在5-6个月以后仍然出现,应考虑存在疾病的影响。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偻病容易造成上述表现,同时会出现烦躁、多汗、睡眠不安等情况。此时需要适当补充维生素D,多数婴儿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3.
脑部异常:例如癫痫或脑部异常,也可能出现上述症状,这种情况较为少见。
有的婴儿睡觉非常不踏实,容易惊醒,有点响声惊动,甚至出现哭声。原因很多,具体如下:
1、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偻病,婴儿生长发育额外需要维生素D,晒太阳又少,造成缺乏,这时需要外源性补充维生素D;
2、环境温度太高、太低导致婴儿不舒服;
3、由于肠绞痛,婴儿肚子胀、不舒服;
4、出现饥饿等各种各样的状况,导致睡觉不踏实;
要从多方面寻找,首先,考虑是否有维生素D缺乏的佝偻病的表现。其次,环境温度是否合适,婴儿饮食是否合适。要创造安静睡眠环境,外界太吵婴儿也会出现一惊一乍。所以,要从各方面去找原因,婴儿年龄大点睡眠会逐渐踏实、会好。
产生惊跳反应的原因有:
1.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新生儿身体的神经纤维还不能完全形成一定的反应条件,4个月内的宝宝都会出现惊吓现象,随着宝宝神经系统逐渐发育完善,这种惊跳的现象会在宝宝满5个月前消失。
2.来自于“本能防御”:这缘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抵御大型食肉动物对我们的伤害,大自然将这种本能的防御意识永远地留在了每个人的意识中。
3.潜意识中有不安全感:离开母体的不安全感宝宝还没有完全适应离开母体,潜意识中的不安全感,会借由“一惊一乍”表达出来。
宝宝睡觉不踏实,总是一惊一乍,这些现象叫做惊跳。这种惊跳是正常的,是宝宝自我保护的反应,新妈妈不用担心。有时还会睁开眼睛,胳膊和腿往外伸展,然后两只胳膊交叉抱在胸前,松开时还会啼哭起来
这种现象叫做“惊吓反射”,其主要原因是:
1、惊吓反射是婴儿早期非常重要的与生俱来的原始反射,帮助婴儿防御外来突袭。
2、惊吓反射在睡眠过程中的典型表现——惊醒,可以避免睡眠过程中受袭危及生命。
3、惊吓反射在不同婴儿的身上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的高峰期会在婴儿出生的头1个月,然后在2个月后逐渐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