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在去世的时候,顺治只有六岁就继位了,当时在小的时候他是受到了多尔衮的羞辱,所以顺治是一直记着这些羞辱的,所以等到多尔衮死了之后,再加上济尔哈朗的诬陷,甚至是对多尔衮非常痛恨的。不仅仅是在他去世之后,削爵鞭尸更是将他的女儿废拙了皇后之位,降为静妃,改成侧室。
因为当年多尔衮对顺治的一些羞辱,再加上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共同辅政的时候,他们两个是有权利冲突,他们两个的关系是非常僵的,济尔哈朗也因此受到了多尔衮的排挤,所以一旦多尔衮去世的之后,再也没有人可以压制住济尔哈朗,就一直在顺治的耳边诬陷多尔衮来泄愤。可能多尔衮没有去世之前因为他是清朝建立大功臣,他有着比较大的权力,也造就了他在生前的时候,确实是有很多专权跋扈的,有很多大臣也上述状告他。所以有这样的下场也是不难理解的。一直到了乾隆的年代,已经试过了100多年了,他是下令去修葺多尔衮的坟墓,并且允许其他人去祭拜他。在他的圣旨当中,他是提到多尔衮在辅助统治的,这些年间他的威望是比较大的,所做的事情也是比较有利的,他去世之后这么多大成去状告他,其实是因为济尔哈朗的诬陷。他是把顺治的过错都推到了济尔哈朗的身上。
不仅仅是为他推翻了之前的一个冤案,给他一个清白的名声,更是恢复了她的亲王封号。在多尔滚去世之后,其实是有大臣为多尔衮申冤的,但是忠言逆耳,这些为多尔衮求情的大臣都是被发配到了边疆。
当年经过雍正对满洲宗亲的一系列残酷的打压之后,到乾陵时,被儒家道统一直压榨着,满洲宗亲却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去帮助皇帝。但是后来乾隆意识到自己原来还没有立太子,但是政局也开始有点不稳定了,那怎么办呢?于是乾隆为了抗拒中原地区的“法统”,也是为了稳定自己的统治,制订了三步走的计划。
首先,第一步,给出一个承诺。将自己当年继位的时候给出的承诺再重新复述一边,并保证不会超过康熙在位的年数,让官员百姓先信服自己。其次,第二步,去拉拢满洲宗亲,平反翻案。这一步也是乾隆为什么棒多尔衮平反的原因。最后,第三步,加强文字狱控制。避免文化对自己的干扰,还顺利地解决了徐述夔案。
顺治打败多尔衮是为了巩固政治,雍正打压满洲宗亲也是为了巩固政治,乾隆却为了巩固政治而为满洲宗亲平反。我们可以从政治方面和乾隆自身性格方面来分析为什么他会帮多尔衮平反昭雪。
首先是政治方面。
乾隆四十三年,在乾隆皇帝看来他自己已经把大清带到了一个开国盛世了,经济繁荣,文化氛围好,并且修书修史。乾隆觉得自己需要做一点什么,是以往的皇帝没有做过的事,来点缀自己创下的盛世功劳,更能显示自己比以往的皇帝厉害的事情。乾隆想了许久之后,觉得相比于以往几个皇帝所做的事然后发现,最好用来点缀的就是去体恤宗室了。他当时是这么做的,对那些生活不好的八旗子弟,就给他们救济,让他们过上优厚的生活。对那些有冤案错案的,比如多尔衮这种,就去给他们平反,去恢复原来的爵位,恢复到亲王。
毕竟当时雍正将满洲宗亲进行一系列打压,人们可是非议满满的,觉得那些满洲宗亲并没有做错什么 如今乾隆就要去顺应百姓的想法,为那些满洲宗亲进行平反昭雪,既得到了民心,还给自己树立一个公正公平的形象,岂不妙哉。
第二,性格原因。
乾隆皇帝的性格在现在看来,他就是一个十分自负的人,虽然口上面上不敢表示,但是心里暗戳戳地就觉得自己所做的功劳比列祖列宗厉害多了,觉得自己可是最牛的了。在他的认知里,觉得多尔衮是功劳大于过错的。毕竟如果,多尔衮真的有异心的话,怎么还会去迎接顺治呢?自己直接称帝多好。并且他也没做什么损害顺治利益的事,反而还帮助了顺治,每次还开会教训诸王,要忠诚于皇帝,不能对皇帝起二心。所以说,在乾隆看来,说多尔衮有想要自己称帝的异心,真的是十分冤枉多尔衮了,他还是一个十分忠诚的亲王的啊。
因此乾隆才冒着违背先辈的原则的风险,为多尔衮平反昭雪,给他恢复亲王的地位。
资料来源:乾隆皇帝为何要为多尔衮平反?其实是有个大的历史背景
第一,多尔衮对福临小时候的羞辱令其心生不满。
在福临还没有继位,也就是福临小的时候,多尔衮曾对其进行多次羞辱。可能在多尔衮眼中看来,那时候的福临只是一个小屁孩儿,所以可以教训教训让他长长记性就可以了,但是他却没有把握好尺度,给福临留下了阴影。
第二,一山不容二虎。在皇太极去世之后,并不是只有多尔衮一位摄政王,还有另一方摄政王就是济尔哈朗。在这样情况下就产生了两股势力,那么要么他们相互团结共同辅政,要么就互相排斥一方败落。济尔哈朗就是败落的一方,自然内心是很不服的,所以在多尔衮去世之后就搜集他的各种有的没的罪证,导致其鞭尸的下场。
第三,乾隆公平翻案。到了乾隆的时候,这件事已经过去了近百年,所以他翻出当时的案子也是可以的,当时他为多尔衮翻案的时候说的是“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这句话说得也很公正了,肯定了多尔衮的功劳,同时乾隆也把多尔衮蒙冤的责任推给了苏克萨哈等人。
出现这样明显的差异,是因为顺治和乾隆对这件事情的观点是不一样的,前者认为这是大逆不道,后者认为这是有利于清朝的。
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顺治认为多尔衮时时刻刻压制着他,对他恨之入骨,乾隆觉得是多尔衮带着清兵入关的,对大清帝国起着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