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7年(唐贞观元年)秋,长安一带遭受自然灾害。唐太宗李世民下令所有人可以四出随丰就食。求法心切的玄奘,收拾行囊,不顾一切地混在灾民群中,出了长安城,开始了漫长而又艰险的西行求法之路。
玄奘与人搭伴到了河西走廊,因名声很大,应请在凉州(今武威)讲经。西行的意图被人知道,受到官府通缉,所以只有一个人昼伏夜行。出玉门关后独自在沙漠中摸索前进,饥渴难忍,冒险到烽燧下取水,差一点被守卒放箭射中。幸亏守烽校尉王祥笃信佛教,不仅供给玄奘食物,还给他指点了捷径。玄奘进入流沙后行百余里,迷失道路,找不到水源,又不幸盛水袋倾泻,四天五夜滴水未进,昏迷在沙漠中。至第五夜半,忽然被凉风吹醒,乘马又走了约十里,马突然向一个地方狂奔而去,原来是处草青泉甘之地。玄奘得救,抵达伊吾。于628年到达高昌(今高昌故城)。高昌王麴文泰笃信佛教,在深夜手持蜡烛亲自出宫相迎,给予最高礼遇,欲强留玄奘,长期供养。玄奘决意西行求法,并以绝食相拒。麴文泰只好作罢,与玄奘结为兄弟,请他取经后再回高昌。并赠送黄金百两及绫绢等物,组织护送队伍,作书二十四封给沿途国家,请求提供帮助。
玄奘继续西行,经过焉耆到屈支(今库车),受到盛大欢迎,停留六十多天,翻越凌山(今天山穆素尔达坂)到素叶城(即碎叶城,今托克马克)、赤建国(今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东)、葱岭(今帕米尔)、铁门关(今杰尔宾特),到达睹货罗国(即吐火罗国,今阿富汗北境),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巴尔赫)拜谒释迦牟尼遗迹,然后翻越兴都库什山,游历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犍陀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一带),到达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在此留居两年,熟读佛经,研究佛学。以后,经磔迦国(今巴基斯坦旁遮普)、那仆底国(今印度北部之菲罗兹布尔)、"烂达罗国(今印度北部贾朗达尔)、窣禄勤那国(今印度北部罗塔克北)、秣底补罗国(今印度北部门达沃尔)到曲女城(今印度恒河西岸之勒克)。贞观五年,抵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巴拉贡)那烂陀寺受学于戒贤。
玄奘在那烂陀寺苦学了5年,为寺中解经论五十部的十人之一,大为戒贤法师所赏识,受到优待。后来受到戒日王的邀请,参加曲女城大会。这是一次大规模宣扬大乘佛教,驳斥邪说的辩论大会,与会者有五印度十八国国王,大小乘僧三千余人,婆罗门等两千余人,那烂陀寺僧众千余人,盛况空前。会中以玄奘为论主,悬其论点于会场门外,声明有能指出一字无理可破者,甘愿斩首相谢,其信心如此勇敢坚定,实属罕闻。经过18日,竟无一人能发异论者。于是,玄奘的声誉传遍了五印度。这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事。
之后玄奘启程返国,为恪守15年前再回高昌的诺言,他取道塔什库尔干、和田,得知麴文泰已故,高昌国已亡,痛惜之余,经敦煌于645年(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返回长安。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唐太宗亲自接见,慰勉有加,劝其还俗出仕。玄奘婉言辞谢,在弘福寺译经并完成《大唐西域记》,记录所见所闻,成为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正如印度史学家辛哈和班纳吉所说:“中国的旅行家如法显、玄奘,给我们留下了有关印度的宝贵记载。不利用中国的历史资料,要编一部完整的佛教史是不可能的。”
在以后的日子里,玄奘主要在慈恩寺主持佛经翻译,奏请造塔安置经像获准,建成大雁塔。
在中国,秦朝灭亡以后。汉朝建立了统一的中国,汉朝从建立之初就背负着与匈奴斗争的使命。匈奴绮常袭击汉朝的北部疆域,以致于发生了汉高祖刘邦在山西白登山被围事件。自此以来,汉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赠送许多物品,并下嫁了王女。汉武帝在公元前159年,汉武帝即位,此时,汉朝国内安定,绮济繁荣,汉武帝便开始采取积极的对外政策。其一是计划击败匈奴,保持北部边疆的安定。其二是相与西方通商。要实施这个政策就必须与大月氏结成联盟。据说大月氏的首领被匈奴所杀,因此,他们非常仇视匈奴。与大月氏达成联盟来夹击匈奴,张骞就是被选拔出来的使者。张骞西行:公元前138年,张骞与匈奴出身的甘父带领百十来人从长安出发,在出了汉朝疆域后不久便被匈奴捕获。匈奴单于让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流放于漠北草訽。张骞在此度过了十几年,并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却一直没有忘记自己作为汉朝使者的使命,最后终于找到机会逃了出来,绮过大宛、康居,终于到达了已在阿姆河流域定居建国的大月氏,可是,到了大月氏之后才发现大月氏已绮满足于这块水草丰美的地方,已失掉了向匈奴复仇的意志。张骞在大月氏呆了一年以后,见游说不成便踏上了归途,途中又被匈奴捉住,1年以后,匈奴发生内乱,张骞乘机逃脱,于公元前126年,也就是出发13年后,终于返回了长安。与大月氏结成联盟的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张骞却带回了有关西域的很多情报。汉武帝被张骞报告里所述的有关西域的各种珍奇物产所吸引,特别是被誉为“天马”的大宛产的汗血马。对喜欢骏马的汉武帝来说最具吸引力。此后,在击败匈奴后,张骞于公元前119年再次出使西域,抵达乌孙,为开辟通商作出了重大贡献。
两个小故事,希望你满意!
这里有西汉年间,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族经常出没于汉朝的边境,汉武帝派遣司马郎官张骞出使西域,去联结西迁的大月氏国共同抵抗匈奴。张率领百余使团随员行至河西走廊,突然被众多匈奴兵包围,结果全部被俘。张被匈奴人扣留十余年,期间被迫娶胡人之女为妻,并生有一子。但张骞手持大汉旌旗不忘使命,日夜思念着大汉亲人。公元前129年,张趁匈奴监看放松之机带领部下逃出,一路跋涉终于到达大月氏国。而这时的月氏人已无心抗匈了。张骞等人在这里目睹了异国风情,领略了异国文化。公元前126年,满头华发、衣衫褴褛的张骞带领着身边仅剩的一名随员甘父回到故都长安。他把编著的《出关志》和西域的葡萄、胡瓜、苜蓿的种子献给了汉武帝。寂寞的沙漠从此响起了东西方商队交往的驼铃声……西汉年间,中国北方的匈奴经常出没于汉朝的边境,汉武帝派遣司马郎官张骞出使西域,去联结西迁的大月氏国共同抵抗匈奴。张率领百余使团随员行至河西走廊,突然被众多匈奴兵包围,结果全部被俘。张被匈奴人扣留十余年,期间被迫娶胡人之女为妻,并生有一子。但张骞手持大汉旌旗不忘使命,日夜思念着大汉亲人。公元前129年,张趁匈奴监看放松之机带领部下逃出,一路跋涉终于到达大月氏国。而这时的月氏人已无心抗匈了。张骞等人在这里目睹了异国风情,领略了异国文化。公元前126年,满头华发、衣衫褴褛的张骞带领着身边仅剩的一名随员甘父回到故都长安。他把编著的《出关志》和西域的葡萄、胡瓜、苜蓿的种子献给了汉武帝。
参考资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