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支持
1.名人名言
①要满足于你的命运,一个人不可能在样样事上都非凡出众。——[古希腊]伊索
②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英]牛顿
③于平凡中见到不平凡,就是一种感悟。——[美]爱默生
④最伟大的人不是轻视日常小事的人,而是对这些事情予以缜密的注意并加以改进的人。——[英]斯迈尔斯
⑤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平凡的事情。——[前苏联]列宁
⑥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有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任的。——[美]爱因斯坦
⑦平凡之中自有不平凡之处。归根结底,人的价值存在于平凡的事业之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升华,它的凝聚点体现了一个人的全部人格、情操。——[日]铃木健二
⑧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蜀]刘备
⑨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这一木一石。我时常做些零碎,就是如此。——鲁迅
2.事例素材
爱因斯坦追求平凡
爱因斯坦成名以后,有一次比利时国王和王后邀请他去做客。国王按约定时间派出宫廷的小汽车到火车站接他。火车进站了,司机到处寻找这位大科学家。在他的心目中,爱因斯坦一定是一位衣冠楚楚、很有风度的教授,可是直到旅客全部散尽时也没有找到这位大科学家的影子。他只得怏快不快地空车而回,报告国王:“教授今天没有来。”半个小时以后,爱因斯坦步行到达了王宫。人们一打量他:穿着一件满是灰尘的破雨衣,脚上是一双旧皮鞋。只看衣冠不认人的司机怎么想得到他就是那个声名赫赫的科学巨匠呢?
名人的平凡经历
童话作家安徒生,当过学徒,干过剧院杂务。
诗人惠特曼成名前是木匠、排字工、小学教员、编辑。
作家狄更斯成名前是鞋坊学徒、誊写工、记者。
马克·吐温曾经当过排字工、领航员、矿工。
高尔基干得更多,他干过面包坊伙计、学徒、厨工、码头苦力、铁路工人。
正如左拉所说的那样:“没有平凡的经历,就不能产生伟大的业绩。”
左拉的平凡经历
左拉是一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作家。他说过:“没有平凡的经历,就不能产生伟大的业绩。”的确,左拉的经历是平凡的。他幼年丧父,生活贫困。由于他醉心于写作,缺乏经济来源,有时连生计也成了问题。为了坚持写作,他把御寒的衣服送进了当铺,只能用被子裹着身子御寒。缺钱买食品,就拿捕雀器在屋顶上捕麻雀,用烤鸟肉充饥。他顽强地探索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为了实践自然主义理论,从1871年到1893年,他创作了由20部长篇小说组成的《卢贡一马卡尔家族》,轰动了当时的文坛。
简练的自传记录了诺贝尔不平凡的一生
诺贝尔的自传译成中文后加上标点,不过108个字;但是,无论是从其经典的角度,还是从其理想的坐标,都不亚于一部皇皇巨著。诺贝尔的自传全文如下:艾·诺贝尔呱呱坠地之际,一个仁慈的医生就该尽早结束他多灾多难的生命。主要优点:平素清白,从不牵累别人。主要缺点:未娶,无家室,易发脾气,消化不良。唯一愿望:不要被人活埋。最大的罪过:不向财神顶礼膜拜。一生重要事迹:无。
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鲁班
鲁班可谓是一个圣人,而他的一切杰作来源于心灵的感悟。传说,一次他上山伐木,被草叶划破了手指,发现小草的叶子边缘有一些小齿。他心想:这些小齿有这么大的力量,如果做成带齿的铁器,不是可以用来伐木吗?岂不比用斧头要省力得多!后来鲁班就依据这个原理发明了锯。
只识背影
北宋时,宰相王旦有个马夫。他赶了五年马车,服役期满向王旦告辞,王旦竟不认识他。等马夫转身走时,王旦却马上叫出了他的名字,并念他赶车勤劳,给了他丰厚的赏赐。原来,这个马夫平日只知赶车,正脸都难露一下,王旦只熟悉他的背影,所以见到他的脸时反倒不认识了。待马夫转身出去,那熟悉的背影很快唤起了王旦的回忆。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大批默默诚实劳动、不求闻达的人。他们可爱而又平凡,无声无息地忙碌在生活的某个角落里,一心扎到工作当中。人们看不到他们的正面亮相,看到的永远是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也从未把头从工作中抬起来,去抛头露面,博得场面上的喝彩。
“我是一个平民”
孙中山先生是我国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担任过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全国人民心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可他常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普通的平民。
有一次,他到总统府去上班,忘了带证件,而不带证件是不可进入的。他虽已到总统府门口,还是返回住处拿来了出入证。
在广州,他听说外出演讲一次要花15元汽车费,于是就坚持步行,不再坐车。
孙中山先生与夫人到杭州旅行时,身着普通衣衫,戴起深色眼镜,以免惹人注意。可在火车站还是被三名警察发现了。于是,警察就一直跟随着,还说:“我们是来保护贵人的。”孙中山先生则对警察说:“警察的职责是维持地方治安,我是一个平民,为什么要跟来保护?快回去执行你们的任务吧!”
平凡的“烈士”
著名作家魏巍写过一篇散文,叫《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中描写了一次壮烈的松骨峰战斗。在那些带火扑向敌人的烈士中,有一位名叫李玉安。然而,这位“烈士”并没有死。他被人救起之后,回到家乡黑龙江,当了一名普通的粮库工人。几十年来,他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着,丝毫没有向任何人夸耀过自己的过去。直到1990年,当人们知道他就是当年朝鲜战场上的英雄时,许多人都大为不解,为他没能得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遗憾。然而,李玉安舍弃了自己本可得到的各种优厚待遇,选择了做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工人,默默地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这平凡的生命同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魏书生——个平凡的人
魏书生是——位大名鼎鼎的教育家,他的人生之路平凡得无波可起。中学毕业后,他去北国插队,成了一名普通的劳动者。后来他做代课教师、民办教师、公办教师,教小学、中学,被评为模范教师。他始终是广名敬业的教师,但他一直在兢兢业业地教书、孜孜不倦地育人、勤勤恳恳地研究。对自己平凡的工作,他是这样理解的:“人不管被生活的浪涛冲到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做是自己的终点,而应该把这个位置当作向更远大的目标奋进的起点。”,掏粪工人时传祥时传祥是北京市一位普通的掏粪工人,是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掏粪这个工作又脏又累又臭,不少人都不愿意干,而时传祥在掏粪的岗位上一干就是数十年,而且干得很起劲,因为他知道:这活虽然脏点、累点,但是有意义。他说:“宁愿一个脏,换来万人净。”
时传祥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被评为劳动模范,受到党和政府领导人的多次接见。1959年,在全国群英会上,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亲切地接见了时传祥。他亲切地对时传祥说:“你当清洁工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革命的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雷锋平凡的一生
雷锋是我国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的一个家喻户晓的模范人物。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换过好几个工作岗位。他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争做好事。他把自己的志愿、兴趣和爱好同党的需要完全融合在一起了。雷锋同志为了集体幸福,已经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一个星期天,他去看病,路过一个工地,为热烈的劳动场面所吸引,连自己肚子痛都忘了,就投入到紧张的劳动中去。假日里,他经常到车站为旅客服务。他还把自己积蓄下来的钱,支援受灾的群众。他在日记中写道:“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雷锋同志把他自己有限的生命投人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如今在社会上已经成了做好事的代名词。毛主席在1963年3月5日写下了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为理想而积累
恐怕没有人不知道数学家陈景润。人们每次谈起他,就会把他与那颗数学王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联系起来。但是,你是否会因他的成绩联想到别的,比如:联想到那几麻袋、十几麻袋草稿?你是否会想到,在通向这座科学高峰的千里路上,攀登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艰难向前的呢?陈景润的那些稿纸告诉人们: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曾为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地奋斗过,他们因此才成功。
要想达到目标使理想成为现实,积累是绝不可少的。古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话,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无论多么远大的理想、多么伟大的事业,都必须从小处做起,从平凡处做起。
平凡与不平凡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六次桌子,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次,第二天也可能擦六次,但到第三天时可能会擦五次、四次或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他认为,把每一天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55岁技工成为大学教授
55岁的技工艾爱国,2005年被衡阳技师学院聘为教授、首席技能导师兼专家资格委员会委员。
艾爱国是湘钢一名普通焊工。自1969年招工进厂后,他在焊工岗位一千就是36年。在这位全国颇有名气的技工身上,有着许多耀眼的荣誉光环。他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杰出工人”,当过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党的十五大代表。
作为当代产业工人的楷模,艾爱国除自身技艺精湛外,他自己撰写培训教材,给不少大型国企培养过50多名焊工;他还毫无保留地培养徒弟,先后免费带出100多个农村徒弟。这些农村徒弟当中,有30多个受聘于“三一重工”,60个考到株洲电力机车厂,还有不少徒弟在深圳、珠海等沿海地区大显身手。
一个“家庭辅导站”12年挽回400名问题少年
12年前,家住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峪山镇的李运生创办了“家庭辅导站”,至今已从游戏厅、网吧和逃学路上唤回了380多名中小学生,送出去15名大学生。2004年7月1日,这位73岁的独臂老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李运生说:“对孩子的思想教育,不能靠单纯的说教,他们不好懂啊!要把道理融人日常生活中去,融人一个个小故事中去。”为此,他自采、自编了发生在周边革命老区的爱国主义故事,写出了500多篇多达12万字的思想道德教育“乡土教材”。由于失去左臂而无法骑自行车,李运生到老区搜集资料完全靠步行。他写的《张自忠将军在襄、枣、宜前线》曾受到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称赞,写信称他为“爱国主义老人,关心下一代的榜样”。
1.焦耳求知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 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咯咯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2.求知——自强不息
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小时侯家里很穷,凭借着自己对梦想的不懈追求,通过顽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他曾经历的那段贫穷的岁月,成为了日后激励他前进的动力。
他在学校读书时,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太差,父母无法给他买好看的衣服,舒适的鞋子,他常常是衣衫褴褛,拖着一双与他的脚很不相称的破旧皮鞋。但年幼的布拉格从不曾因为贫穷而感觉自己低人一等,他更没有埋怨过家里人不能给他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那一双过大的皮鞋穿在他的脚上看起来十分可笑,但他却并不因此自卑。相反,他无比珍视这双鞋,因为它可以带给他无限的动力。
原来这双鞋是他父亲寄给他的。家里穷,不能给他添置一双舒服、结实的鞋子,即便这一双旧皮鞋,还是父亲的。尽管父亲对此也充满愧疚之情,但他仍给儿子以殷切的希望、无与伦比的鼓励和强大的情感支持。父亲在给他的信中这样写道:“……儿呀,真抱歉,但愿再过一二年,我的那双皮鞋,你穿在脚上不再大。……我抱着这样的希望,你一旦有了成就,我将引以为荣,因为我的儿子是穿着我的破皮鞋努力奋斗成功的。……”这封寓意深刻、充满期望的信,一直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布拉格在科学的崎岖山路上,踏着荆棘前进。
3.诚实比一千颗樱桃树还有价值——诚实
乔治•华盛顿从懂事起,就很崇拜英雄人物。当他看到哥哥穿着军装上前线打仗,羡慕极了。一天吃过晚饭,他忽然想到了一个什么问题,急忙跑去问父亲:“爸爸,我长大了也要像哥哥那样,当一个勇敢的军人,好吗?”“好极了,亲爱的孩子!”父亲高兴地回答,“可是,你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能成为勇敢的军人吗?”父亲反问道。“嗯——”华盛顿想了想,回答说:“诚实的孩子才能成为一个勇敢的军人,是这样的吗?”“就是的。只有诚实,大家才能团结,团结才能战胜敌人,成为勇敢的军人。”
父亲不光言传,还很注重身教。在父亲农场里,有一颗小樱桃树,那是父亲为纪念华盛顿的诞生而栽种的。小乔治一天天长大,小樱桃树也一年比一年高了。华盛顿一心想长大做一名威武的军人。有一次,他打算做一把小木枪,把自己武装起来。他本想让父亲帮帮忙,可看到父亲成天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时间,于是决定自己动手。小华盛顿拿起锯子、斧子,找了一棵容易砍倒的小树,把它锯倒了。哪知道这棵树,就是父亲最心爱的那棵樱桃树。这下可闯了大祸。
父亲回来,知道了这件事,大发脾气,质问是谁干的。华盛顿躲在屋子里,非常害怕。他想了想,还是勇敢地出来,走到 面前,带着惭愧的神色说:“爸爸,是我干的。”“小家伙,你把我喜爱的樱桃树砍倒了,你不知道我会揍你吗?”
华盛顿见父亲气未消,回答说:“爸爸,您不是说,要想当一个军人,首先就得有诚实的品质吗?我刚才告诉您的是一个事实呀。我没有撒谎。”
听儿子这么一说,父亲很有感触。他意识到孩子身上的优良品质,要比自己心爱的樱桃树还要珍贵。他一把抱住华盛顿,说:“爸爸原谅你,孩子。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4.诚实
资华筠读小学时,并不用功,很多东西似乎都可以分散她的注意力,比如每次放学回家,只要看见窗外有小伙伴的影子在晃动,拔腿就想溜,想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个痛快。这时,妈妈便把拳头往桌上一放,提出对作业的种种要求,外加她对当天功课的口试,过了关才能去玩。妈妈对华筠的要求一向严格,并且向来是说一不二,对于自觉性差的孩子,只有在妈妈的督促之下才能乖乖地投入学习中。
大概这种方法能高度地调动人神经细胞的兴奋感,资华筠在妈妈的督促下做作业的效率很高,常常毫不费力地达到母亲的要求,并且正确率很高。渐渐地,她也养成了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如果没做完作业就叫她去玩,她心里还真有些别扭呢!
寒暑假中,妈妈丝毫没有放松对她的要求。除学校布置的作业之外,资华筠还得完成妈妈布置的那一份作业。除此,再按照妈妈的吩咐和妹妹一起背诵韩愈的《师说》等古文。
面对如此严厉、不留情面的妈妈,资华筠心里也有些怕她。一次,资华筠做错了数学题,老师用红笔打了个叉。其实并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情,但是一想到对自己如此严格的母亲,她就有些犹豫,因为她怕妈妈的批评。想来想去,还是自己偷偷把那个叉子改掉了。但是事后她心里很不安,觉得这样做有悖于妈妈平日里的教诲。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终于还是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并且乖乖地等待妈妈更加严厉的批评。可是出乎资华筠的意料,妈妈听了她的话之后没有发火,而首先微笑着表扬她能主动承认错误,接着又指出:“撒谎最可耻,什么坏事情都是因为不诚实引起的。”最后,妈妈,才带着她分析错题的原因。
妈妈这样做,既能很好地教育孩子,又顾全了资华筠的自尊心。
5.谦虚
当阿道夫•贝耶尔10岁生日那一天。他原以为爸爸妈妈会像其他小朋友的父母那样,为他热热闹闹地庆祝一番。可是这一天:母亲一大早就把他领到外婆家里,在那里消磨了一整天,根本没有提做生日的事。贝耶尔很不高兴,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嘟着嘴不说话,母亲见了,语重心长地说:“我生你的时候你爸爸41岁,还是个大老粗。现在他51岁了,可还跟你一样,正在努力读书,明天还要参加考试。我不愿意因为你的生日而耽误他的学习,时间对他来说实在太宝贵了,你现在还小,也要学会珍惜时间。”
母亲的话语,如雨露一般,点点滴滴滋润着贝耶尔幼小的心田。后来他回忆道:“这是母亲送给我10岁生日的最丰厚的礼品。”
贝耶尔在大学读书时,有机化学家贾拉古教授的名字传遍了德国。不过,那时这位教授还很年轻。一些科学界耆宿总是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挑剔他。有一天,贝耶尔和父亲在一起闲谈,提起了贾拉古教授。贝耶尔说:“贾拉古只比我大6岁……”言外之意是这个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父亲听了很不满意,他对贝耶尔说:“大六岁怎么样,难道就不值得你学习吗?我读地质学时,老师的年龄比我小30岁的都有,我一样恭恭敬敬地称他们为老师,认认真真地听他们讲课。你要记住,年龄和学问不一定成正比。不管是谁,只要有知识,就应该虚心向他学习。”
6.爱国
从1974年开始,著名足球运动员赵达裕几次报考省级专业足球队都因为个子矮而落选,三番五次的失败让他感到前路迷茫,十分灰心。而此时,赵达裕的父亲心里更不是滋味,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投地呢?但是,他深深地懂得,一个人失去机会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却是丧失信念,儿子此时此刻需要的是鼓励和支持。
因此他努力克制自己的感情,为了不让儿子因此失去信心、放弃努力,他便给儿子将“卧薪尝胆”的故事,鼓励儿子一定要咬紧牙关,不能轻易服输,要做个有骨气的人。他还给儿子介绍足球运动员胡登辉的事迹,他虽个子小,单因为球踢得特别好,照样进了国家队。他还带儿子去见一位广东球星,请他介绍小个子打大个子的绝招,千方百计要使儿子树立起这样的信念:“只要你比别人强,就一定会有人来要。”
在爸爸的鼓励支持下,赵达裕重新燃起信心,从未放弃努力。辛勤的耕耘,终于嬴来了初步的收获。1975年,赵达裕跨进广州队,参加了全国青年赛。而这时,父亲却因病住进了医院。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变故,父亲仍然没有放弃让儿子继续努力进取的愿望。他要求儿子保持信心,继续拼搏,千万不要因为自己而耽误了训练,这就是作为父亲的他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心愿!
有志者事竟成。凭借自己的不懈拼搏,小个子赵达裕终于跨进了国家队,为中国足球的“翻身”,拼搏在绿茵场上。他实现了为国争光的愿望。
开动脑筋,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