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上讲的四气五味,归经都是什么意思?

2024-12-31 07:43:5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古时也称四气。其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而温与热,寒与凉则分别具有共同性;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即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而上,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脉沉无力等寒证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在治则方面,《神农本草经》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素间.至真要大论》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基本的用药规律
  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味。有些药物具有淡味或涩味,实际上不止五种。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
  归经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结合起来,说明某药对某些脏腑经脉的病变起一定的治疗作用。例如桔梗、款冬花能治疗咳嗽气喘的肺经病,归入肺经;羚羊角、天麻、全蝎能治疗手足抽搐的肝经病,归入肝经。所以归经是观察疗效后总结出来的。一种药物而归入二经或数经的,说明它的治疗范围较大,例加杏仁人入肺、大肠,能治疗肺经的咳嗽、大肠的大便燥结。泽泻入脾、胃、肾、膀胱,这四经有水湿的病,常用泽泻治疗。

回答2:

说得明白一点,四气五味、归经都是古代医家为了方便辨别用药,根据其临床经验,将药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加以归类。比如说某些药物服用后使人四肢温暖,即可归为温、热之性,反之为寒凉之性;有一些药物善于治疗某些脏腑的疾病,比如茵陈善治肝胆湿热,可归入肝胆经。
由于各个医家临场经验不同,经常会出现同一药物,不同医家将其归入不同经、或者给予其不同性味的现象,这是中医的发展历史决定的,也是现在值得探讨的部分
当然,上面的专家说得很对,我只是加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