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鸟类的本领真是惊人,它们最高可飞过近9000米的珠穆朗玛峰;最远可连续飞行4000公里;最快速度为每小时400公里。为什么只有鸟类能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呢?其秘密在于,鸟类的身体从外部到内部,都是与飞翔巧妙适应的。
我们从鸟类的体型上看,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体外覆盖着整齐有序的羽毛,具有流线型的轮廓,有利于在飞行时减少空气阻力。
鸟类的骨胳很特殊,具有薄、轻、坚的特点。骨头中央充满气体,内有骨丛支架,这就减轻了鸟类的体重,易于飞翔。
鸟的翅膀可以有效地利用空气的浮力,又可以作桨向前推进。鸟的身体上使双翼上下运动的胸肌十分发达,占整个体重的1/5。鸟的尾羽起舵的作用,可以在飞行中掌握方向,同时也能协助翅膀起着增加浮力的作用。
鸟类除了有肺之外,还有非常发达的气囊。气囊的存在使鸟类在吸气和呼气时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这叫“双重呼吸”,是鸟类独有的呼吸方式。它保证了鸟类飞行时对大量氧气的需求,而且气囊还有助于减轻体重。
鸟的食量大得惊人。一只家燕每天能吃200条左右的蝇蛆,重量是其体重的43%。鸟类吃得多,消化得也特别快,这样就使鸟类始终保持非常强的体力,能长距离飞行。
此外,鸟的神经系统发达,尤其是小脑,能够准确控制飞行这一复杂运动。鸟类不贮存粪便,而且绝大多数鸟的右侧卵巢退化,这些都尽可能地减轻了体重。鸟类的这些特点,也是鸟类善于飞翔的重要因素。
世界上有鸟类九千多种,绝大多数都会飞翔。也有一些不能飞翔的,像企鹅、鸵鸟等,它们因为不具备飞鸟所具有的适于飞行的某些特征,所以无法飞行。例如企鹅的骨胳沉重不充气,前肢呈鳍状,适于划水,不能用于飞翔;鸵鸟体型大,翅膀小,胸肌又不发达,尾骨小而不灵活,这些都使鸵鸟无法飞上天空。
鸟的身体外面是轻而温暖的羽毛。羽毛不仅具有保温作用,而且使鸟类外型呈流线型,在空气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小,有利于飞翔。两只翅膀不断上下扇动,鼓动气流,就会发生巨大的下压抵抗力,使鸟体快速向前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