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1年3月3日。
我国发射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的第一颗卫星“实践1号”卫星在太空运行了8年多,远远超过原定1年的设计寿命。
1975年11月26日,我国用“长征”2号运载火箭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3颗卫星,标志着中国空间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试验通信卫星。这颗卫星于4月16日18时27分57秒成功地定点于东经125度的赤道上空。这是一颗与地球同步定点的卫星。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86年2月1日我国发射一颗实用的通讯广播卫星,这是1984年4月8日以来,我国第二次发射地球同步卫星。
1987年8月5日,我国在酒泉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火箭,首次进行了对外国公司的搭载服务,获得成功。5天后返回地面。
1987年9月9日,我国成功发射了摄影测绘返回式卫星FSW-1。
1988年3月7日20时41分,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实用通信卫星(东方红-2A)。这颗卫星是根据国内卫星通信的需求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
1988年9月7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风云1号”发射成功。它提高了我国天气预报的时效性、准确性以及监察灾害性天气的能力。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0年9月3日,中国发射了“风云”2号气象卫星。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定点于东经105度地球轨道上空,它可以覆盖以中国为中心的约1亿平方千米的地球表面。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4年2月8日,长征-3A运载火箭将SJ-4卫星送入预定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这颗卫星用于空间辐射环境及其效应探测。
1997年5月12日,东方红-3通信卫星发射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电话、数据传输、传真和电视等项任务。
1999年10月14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顺利发射升空。这是以中国为主、巴西为辅研制的中国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
1999年11月20日,我国“神舟”1号试验飞船在甘肃酒泉航天发射基地发射成功。为了进行载人飞船的发射,在发射场内新建了高达百米的载人发射塔。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0分钟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在顺利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19时22分在内蒙古中部准确返回并成功着陆。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按照预定轨道,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在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4月1日16时51分,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准确降落。
2002年12月30日,我国“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轨道舱在太空正常运行100天,环绕地球飞行1700余圈。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航天员杨利伟成为首位飞上太空的中国人。
2003年12月29日,探测-1号卫星由长征-2C火箭发射成功。
2004年7月25日,探测-2号卫星由长征-2C火箭发射成功。“双星计划”被评为“2004年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之一。
2004年9月9日,长征-4B火箭同时将实践-6A、实践-6B空间环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两颗卫星主要进行空间环境探测、空间辐射环境及其效应探测以及其他的空间试验。
2004年9月27日,第20颗返回式卫星由长征-2D在酒泉发射升空。这颗卫星的整体性能比以往发射的同类卫星有较大的改进和提高。该卫星于10月15日成功返回地面。
2004年10月1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这是我国第一颗业务静止气象卫星。
2005年4月1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亚太六号”通信卫星。这是我国成功发射的第30颗国外卫星。
尽管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与航天强国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所发射航天器的数量和种类、性能和寿命、运载和应用等方面。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空间局在行星际探测方面已经取得丰硕成果,而我国才刚刚起步;我国基本传感器、基本元器件和材料、工艺等基础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导致我国的航天产品在性能、质量与可靠性、长寿命、经济性等方面,都还竞争不过发达国家;在航天器功能运用方面差距较大。
这些差距的存在,与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有关。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发射的卫星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是微乎其微的。这样,许多产品难以形成规模。
数量和种类
到2004年12月31日,全世界共发射各类航天器6297颗,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由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发射的,我国所占的比例很小。
前苏联、俄罗斯平均每年发射72颗航天器,占全世界的54.6%;美国平均每年发射35颗,占全世界的26.9%;欧洲空间局为5颗,占全世界的4.0%;中国和日本同为1.9颗,各占全世界的1.4%。我国的第一颗卫星在国际上是第1368颗卫星。在我国发射的航天器中,全都是围绕地球运行的卫星,而苏联/俄罗斯、美国和欧洲空间局都发射了大量的行星际探测器。
性能和寿命
无论是探索太空的科学卫星,还是通信和遥感等应用卫星,在性能和寿命方面,我国的卫星与空间强国的卫星相比有很大差距。例如,美国的探险者-50卫星正常运行了28年。我国运行时间最长的科学卫星是实践1号,时间为8年。而卫星所携带的各类传感器和科学仪器的性能差距更大。
运载和应用
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能够基本满足发射卫星、飞船的需要,并以技术含量高、入轨精度高、经济性能好、适应能力强等特点闻名于世。但目前还缺少大运载能力的火箭,火箭型号偏多,型谱重叠,发射准备周期长。这些都限制了我国运载火箭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航天器功能运用方面一直是我国航天领域的“短腿”,影响航天效益的发挥,也制约了进一步的发展。
35年前,按下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按钮的胡世祥,以后曾进行100多次发射,被称为发射将军、发射专家,他现在是即将升空的中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副总指挥。胡世祥日前透露:香港、澳门、台湾及海外华侨可申请“神六”飞船搭载本地区象征意义的物品飞往太空,最迟5月底截止报名。
胡世祥说:“神六”载人飞船的搭载物重量限制很严,是因为受到飞船载重能力的限制,尤其是要看飞船返回时1200平方米的降落伞能承载多少重量,所以必须一斤一两地算计。
美籍华人申请搭载一小块石头
胡世祥透露:目前除美籍华侨华俊雄代表华侨申请搭载一小块石头外,他本人尚未看到其他地区的申请。
胡世祥表示,香港、澳门、台湾和海外华侨均可以申请并提供一定重量的搭载物,香港已有许多人士曾向他提起过此事,但他尚未看到香港的正式申请。据知,香港特区的搭载物限量为一公斤,待收到所有申请后再作最后定夺。至于推荐什么搭载物?胡世祥认为:应是具有特殊政治影响力和纪念意义,对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等方面有益处的物品。胡世祥说,我们从事的是全人类的航天,是中国人征服宇宙的事情,所以,“神六”安排搭载物会照顾到港澳台侨全中国人民的利益。“神舟”号飞船曾为台湾搭载过种子,此次也为台湾预留了一份空间,只要台湾方面申请,就可以考虑安排,但最迟不能迟过五月底,否则将影响“神六”的总装。
年底选拔“神七”女“飞人”
在谈到台湾女性可否参与将于年底开始的“神七”女太空人选拔时,胡世祥表示: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两岸关系的四点讲话中说过,要推动两岸人民的科技交流。只要台湾当局承认“一个中国”,台湾报名了就受理,只要身体素质条件符合,就可以招收培训,合格后就可以上太空。港澳女性同样可以参选,而且参选的女性并不局限于军方人员,只要身体条件能承受住飞船起飞、降落时的震动和在太空的失重等要求,都可以参选。
胡世祥慨叹中国航天35年的历程,记得1980年曾有个美国国防代表团访问我国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他们不敢相信,中国人用的是他们二十年前就已淘汰的计算机,更惊叹于中国人还用这种计算机把一颗颗卫星成功地送上了天。基地人不回避我国与国际顶级水平的差距,但善于创造奇迹的中国航天人已经用自己的行动,向全世界发出最强的声音,中国航天人也会为世界和平做出中国的贡献。胡世祥将军当年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半地下操作室如今已经成了教育基地。
日渐强大的中国令世界瞩目,让全世界的华人挺直了脊梁,在荒漠中白手起家的航天人继续在飞天“梦工厂”里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
百度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