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政治哲学

哲学我一听头就麻想问一下怎么样才能学好哲学
2024-12-29 23:12:0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楼主去这个博客看看吧 我是个高三的学生看了之后 觉得非常好不仅有你所说的知识总结 还有原理方法论的运用,比如哪些名言揭示了哪些原理或方法论 真的很好 博主还能为你解答问题 http://jili211.blog.163.com/
例如哲学:
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1、事物是普遍联系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2、整体和部分关系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全局高于局部、统帅局部。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一定的条件下,关键性的部分对整个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方法论】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3、事物是发展变化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物质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着的世界。发展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如何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状态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方法论】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5、内外因辩证关系(事物发展原因的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6、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途径的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优秀作品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支持新事物,培养创新精神;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7、矛盾的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正确对待矛盾,对优秀作品事物在优秀作品进修,都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从矛盾的两方面看问题,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8、矛盾特殊性原理

【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反对一种方法认识和解决不同的矛盾。

9、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原理】世界上优秀作品事物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二者相互联结,不可分割。两者在不同的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和工作方法。

10、主次矛盾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我们称此为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进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

【方法论】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时,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照顾一般。

11、矛盾主次方面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叫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叫矛盾的姿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票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12、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方法论】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人的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实践决定认识(理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2、实践对认识(理论)的决定作用原理

【原理】实践是人们发行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原理

【原理】人们在实践中要实现预想的目的,必须使自己的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即符合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否则就会失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客观联贯起来的特性,一种认识正确与否,只能由实践来检验。

【方法论】反对用实践以外的任何东西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4、认识辩证发展过程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深度上说,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说,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说,认识必须向前推移。

【方法论】反对思想僵化、认识固定化的观点,反对一切停止、悲观、无所作为的观点。

四、人生观

1、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原理

【原理】个人活动是社会总活动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作用。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对社会发燕尾服起促进或失去作用;反之,起阻碍或破坏作用。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又制约着个人的活动。

【方法论】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反对脱离社会需要的自我设计,也反对否定个人活动的作用。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科学社会意识的促进作用。

3、人生价值首先在于对社会贡献的原理

【原理】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客观条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扬顽强拼博的精神,立足本职,作出更大的贡献。

回答2:

哲学首先不是在讲人之外的什么“客观真理”,而就是社会发展、思维发展、自然发展的“一般原则”。这个一般原则并不是在我之外的,形式逻辑的东西,而是“包含内容”的普遍原则。

对于“内容”的理解不是在生活之外的,而就是“现实的个人”的实际生活过程本身。这个生活过程,不是被理论规定好了的,一成不变的东西,恰恰相反,生活是包含诸多可能性的“希望之乡”,“理想世界”,他只遵从于现实的生活中的人的理想,和体验。

当然,这并不是唯心主义的“主观幻想”,而是“生活世界自身在人意识中的敞开”。世界的客观表现为人主观的意识。主观的意识体现了世界的客观。

所以,生活包含了一切我们称之为“客观”的东西,如科学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等。

生活不是被指定的东西,相反,生活就是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的生活之外不存在所谓“客观的生活”,生活不外在于“个人的生活”。

我们通常认为在存在着一个,外在于我的“客观的自然、客观的社会、客观的生活”。他们对于主观的“我”来说,都是天然的,自在的。

的确,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偶然的。但是,一旦人出现了,它的存在就是必然的。历史许假设。动物不会有“客观和主观的区分”,动物本身就是自然界。但是人是有意识的存在,所以人可以区分“主观的我和客观的世界”。也就是说,“对客观的认定本身也是主观的。只不过这种认识是主客观的同一。是科学的”。

至此,我们认定了,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客观性,同样也认定了这种客观性的“属人性”“属我性”。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认定不是自我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认定“已经被证实的客观性”,而且还要发展这种客观性,不断的证实“新的客观性”,达到“新的主客观同一”。

对“新科学”的认定,马克思指出,不应停留在抽象的“客观性的内在联系中”,即不能离开人、离开人的意识来研究“客观性”。因此,马克思指出,客观性的发现,只能在现实的社会发展中,在现实的生活中才能得到。而现实的生活过程却是“包含主观的”。

我们不是不能发现而是不能离开生活离开主观,静态的“发现客观性”。

回过头来说,年轻人学习哲学就是要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把自己的生活理解为类生活,理解为社会生活,自然的生活),这样,现实的个人的生活就不再是和类生活、社会生活相对立的抽象的“自我的生活”,而是一种总体的关乎世界的个人的生活。

回答3:

高中政治中的哲学其实很简单,如果你真的对哲学有兴趣,你可以先去看《苏菲的世界》,然后再选择《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
当然,高中政治的哲学你只要记着几个笑话就好了:
唯心主义荼毒青少年之内的(我做题看到的,蛮有趣)
形而上学就是机械唯物主义(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其实最主要还是从做题中感悟。 -- 一个高三学子对你的忠告。

回答4:

1.看题目背答案(最直接的办法)
2.学会看题目抓句子中关键词。
3.答题是面要广,多运用所学的句子。

回答5:

把原理和方法论搞清楚了 然后多看些题目 那些题目都是万变不离其宗 考来考去都考那几个原理 所以就算背不住 题目看多了也就都记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