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义是以博大的襟怀和丰富的知识来了解前人及其生活,尽力突破时空和文化的阻隔,以期对过去做出公正而严谨的评价。
谢泳文章中说:“年纪稍长,对于人在历史中的处境,多少能有一些了解,当然,了解不是没有是非,而是在简单的判断之间,多少有了一点历史的沧桑之感,多了一点人生的无奈。陈寅恪常说对历史要有了解之同情,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又说:“钱穆在《国史大纲》的扉页上曾写过几句话,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说一个国家的公民对于本国以往的历史需保持‘温情和敬意’,他虽然说的是中国的古代历史,但是对于中国的现代史,也应当以这样的态度对待。”
相关信息:
“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盖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不易评论。”他进一步解释道:“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陈寅恪在其审查《中国哲学史》下册的报告中进一步阐发其思想道:“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
了解情况并表示同情。
以博大的襟怀和丰富的知识来了解前人及其生活,尽力突破时空和文化的阻隔,以期对过去做出公正而严谨的评价。
谢泳文章中说:“年纪稍长,对于人在历史中的处境,多少能有一些了解,当然,了解不是没有是非,而是在简单的判断之间,多少有了一点历史的沧桑之感,多了一点人生的无奈。陈寅恪常说对历史要有了解之同情,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又说:“钱穆在《国史大纲》的扉页上曾写过几句话,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说一个国家的公民对于本国以往的历史需保持‘温情和敬意’,他虽然说的是中国的古代历史,但是对于中国的现代史,也应当以这样的态度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