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才子都有谁?

我只知道唐伯虎,祝枝山,
2024-11-02 02:06:5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

1、唐寅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入庠读书。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因弘治十二年科举案受牵连入狱被贬为吏,突发变故让唐寅丧失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2、祝允明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

祝允明的科举仕途颇为坎坷,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才于明弘治五年(1492)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

甚至其子祝续也在前一科中进士,于是祝允明绝了科举念头,以举人选官,在正德九年(1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

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

3、文徵明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道家、文学家。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

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徵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4、徐祯卿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

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扩展资料:

文学成就:

1、唐寅

唐寅诗文以才情取胜。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早年作品工整妍丽,有六朝骈文气息。泄题案之后,多为伤世之作,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清新,常含傲岸不平之气,情真意挚。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诗作有《百忍歌》、《上吴天官书》、《江南四季歌》、《桃花庵歌》、《一年歌》、《闲中歌》等六百余首。

诗集中有为歌妓而作者,如《花酒》、《寄妓》、《哭妓徐素》、《代妓者和人见寄》、《玉芝为王丽人作》等。

除诗文外,唐寅也尝作曲,多采用民歌形式,由于多方面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历坎坷,见闻广博,对人生、社会的理解较深,雅俗共赏,声名远扬。

2、祝允明

祝允明书法主要成就在于狂草和楷书。狂草来自怀素、张旭,更多的是接近黄山谷,提按和使转的笔法交互使用,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很紧,形成一种汪洋恣肆的视觉效果。

更难得的是楷书又写得相当严谨,有晋唐人的古雅气息。这种反差很大的综合素养与唐代的张旭十分相似,如《草书自诗卷》、《致元和手札》、《草书千字文卷》、《王文恪公卷》等。

3、文徵明

文徵明前期为“东庄十友”与“吴中四才子”之一,后期又“主风雅数十年”。文诗宗宋与宗中晚唐,融各家之所长,如陆诗之工整、苏诗之文人意趣、白诗之雅致、柳诗之幽深等。于此之外,文徵明自身的性格、趣尚融化于诗中,形成了“雅饬之中,时饶逸韵”的诗风。

其一,雅饬之中,文诗的“雅”,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诗在结构和辞句上的安排,亦偏雅化。在文诗中,其结构严谨,句式工整,体现了整饬的特点。

徵明曾学陆游,二者诗中均喜用对偶句。在文诗中,对偶句比比皆是,其常用的对偶句有四类:数字对、叠字对、色彩对和人地名对。

其二,“逸韵”诗风 ,文诗中的“逸韵”主要体现在隐逸之情和飘逸之美。文徵明有浓厚的隐逸情结,自然在诗中有所流露。

而其隐逸情怀的超凡脱俗,尤使其诗表现出飘逸的神采。再者文徵明的雅致和隐逸情怀使其诗脱离尘俗,染上一缕不食人间烟火之气。其部分诗作写得飘逸洒脱。如《醉仙图》。

综上,文v明诗风既“雅饬”,亦饶“逸韵”,吴中地域特色鲜明,充满“雅”之气息,与当时吴中“俚俗”诗歌形成鲜明反差。

受吴中俗文化的影响,文徵明亦作有极少量带有俚俗特点的诗歌,但雅致诗歌占绝对主导地位。文诗取盛唐之下,依照当时七子派的标准,文诗格调不高,而其部分诗作体现出来的飘逸奔放之气,使其诗摆脱了柔靡的格调,只是所占比例不大;

同时,文诗不能纯粹以七子派的标准来衡量,需用辩证的眼光来看,自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4、徐祯卿

“吴中四才子”中,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人,以画或书法蜚声于世,独徐祯卿以诗歌名满士林。徐祯卿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

早期诗作近白居易、刘禹锡风格,及第后受李梦阳、何景明、边贡等影响,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参与文学复古运动,为“前七子”之一(其他六人为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所作《谈艺录》,只论汉魏,六朝以后不屑一顾,阐述重在复古之论。其诗格调高雅,纵横驰骋于汉唐之间,虽刻意复古,但仍不失吴中风流之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大才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祝允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徵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祯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寅

回答2: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明代 “四大才子”或 “江南四大才子”——一说是祝枝山、文征明、唐伯虎、周文宾。另一说唐伯虎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他们才思敏捷,才华横溢,诗词曲赋,样样精通。

江南四大才子其实就是“吴中四才子”的演变,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祯卿四人。电视剧《金装四大才子》讲四大才子是苏州的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唐、祝、文、周中的前三人,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而周文宾乃至“王老虎抢亲”的故事,是文人后来虚构的。历史上的“吴中四子”,是指唐、祝、文、徐,徐即徐祯卿,徐是明代文学家,与李梦阳等人并列“前七子”,其诗风格清朗,但不通书画,性格也与另外三位不同。大概这个缘故,后来文人又杜撰了一位相貌秀美的周文宾来凑数。之所以将周文宾代替徐祯卿,还因为徐祯卿相貌比较丑,所以最初不受世人注目的缘故。徐祯卿就被貌佳的周文宾所代替。可见民间传说之为传说,并不可靠,可叹的是今天的我们大多时候就要靠这些传说甚至是流言来认识和发现古人,欣赏艺术。

回答3: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回答4:

文征明和~徐 祯 卿

回答5:

文 征 明
徐 祯 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