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总是,极度渴望被爱,总是缺爱,缺安全感,怎么办?

2024-10-29 17:06:4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1.单亲家庭,或者父母从小不在身边。

2.父母教育方式有偏差,曾用过语言、肢体暴力等解决问题。

3.父母不擅长语言表达,通常习惯用行为代替言语。

4.年幼时很少受到夸奖,常用来与更优秀的孩子不断作比较。

5.父母较少用“鼓励”的方式去协助孩子度过难关,而多运用各种“刺激性激励”。比如恐吓,逼迫等强制方式。

而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未能与父母建立起比较强烈的依恋关系,其内心的安全感空缺是无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动消除的。

很多缺乏安全感的人总觉得没有人会永远爱自己,但还是对爱情、友情等抱着一种近乎神圣的热忱。

这是因为童年时期爱的缺失,长大后特别渴望在其他方面补偿回来——这是心理学中的补偿心理防御机制。

有着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的人,成年后会表现出许多与正常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1.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

在亲密关系中,缺爱的人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羞于表达自己的需要。

同理,她们也不太懂得如何拒绝别人。

尽管她们心理非常渴望对方的在乎、非常渴望对方热烈的回应,但表现在外的状态通常冷冷冰冰,一声不吭——“我不说,但你得懂。你不懂,我就会倍感受挫。”

这个状态映射的就是婴儿时期的需求模式:

婴儿的内心需求最多只能支撑7秒。而在这7秒内如果没有得到满足的回应,婴儿就会嚎啕大哭,感到被抛弃的窒息感。

2.低自尊

“我不配”是缺爱者面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回应标配。

满腔热血、义无反顾的追逐,对于缺爱者来说是非常耗费力气的。

尽管她们想改善现状,想变得更加优秀、完美,但如果真的将其付诸实践,她们的第一反应是“怕”。怕现实落空,怕美好转瞬即逝,怕一再受伤,怕次次失败。因为自卑,所以觉得成功太远。

潜台词就是:“我不会成功的,问我为什么?我也说不清。”

3.抗打击能力弱

孩童时期都会遇到挫折。但由于父母对待挫折的教育方式不同,致使孩子成年后面对挫折的心态出现两种极端。

面对孩子的诉求,家长的态度就是决定性因素。

比如童年时,孩子想要一个玩具。

有的家长会好声好气、有理有据地告诉孩子为什么不给他买,并说明如果以后表现好,可能会拥有更好的;

但很多家长则断然拒绝,像面硬墙一样瞬间把孩子的渴求打回去:“买什么买,我看你像玩具。”

4.能自己解决的事,绝不麻烦别人

怕自己麻烦别人,同样怕别人有求于自己。

前面我们说到,小时候的需求未被满足,很容易在长大后形成自卑心理。

所以与此同时,她会认为自己的需求之所以未被满足,是因为“不恰当”、“不正确”。

这时候,缺爱者就会走向一种极端:不到万不得已,就不向外界承认自己的需求。

很多看起来大大咧咧的“女汉子”,其实就属于这一类。

5.尽管缺爱,却也对“爱”宁缺毋滥

缺爱者并不都是对于各种好处照单全收,相反,她们其实对于爱情、友情更加谨慎严肃,更加宁缺毋滥。

因为她们太怕受到伤害了,不够纯粹的爱像是捧杀,会让她们感觉生不如死。

6.性格偏激,极度软弱或极度暴躁

很多缺爱者在感情中,不仅认知偏颇,日常的性格表现也比较偏激。

要么地位极其低下,委曲求全,被人当软柿子捏;

要么擅长作闹,脾气暴躁,每天跟爱人相爱相杀。

7.容易把陌生人当做假想敌

部分缺爱者不太有“来者皆是客”的友善能力。

她们对于不熟的人,总抱着一丝警惕,甚至敌意。

如果对方是毫无攻击性的,那么缺爱者会慢慢放下防备,露出十分柔软的一面。

8.不自信带来的“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的人不愿拒绝、委曲求全、降低自我,不过是为了让别人都来爱我。

未曾得到过爱的满足,所以即使不快乐也要假装很幸福。

放到爱情里,因为没有安全感,急于从无爱的家庭中走出,希求用恋人来解救自己于水火之中。

所以这样的人非常自卑,容易自我否定,进而形成自贱和自弃的性格,通俗点讲就是“吸渣体质”。

而在爱情中,缺爱者的恋爱特征也很明显。

慢热:因为把控不住自己的付出,掌握不好与人交往的平衡度。
一旦投入恋爱,无法自持地将自己全盘托出。
缺乏安全感:过度粘人,饥渴地寻求对方的陪伴。
感情和了解程度不成正比:只要认定了某一段关系,哪怕没有完全了解对方,也会无可救药地沉浸在感情中。
热情和相处时间不成正比:可能两个人刚刚建立恋爱关系,就甘愿热烈地为对方付出。
患得患失:总觉得自己被爱是天赐的荣幸,总怕某一刻自己就会被抛弃。

其实如此看来,很轻易地就能发现,性格缺爱的人在感情中很容易“一厢情愿。”

对爱的过度索求在两性关系中,除了对自我的贬低和厌弃,另一种是将配偶当成救世主,因为没有安全感。

所以总是无条件要求对方爱自己、满足自己,又过度敏感,稍有不如意就难以自控,甚至是抑郁、自残或者伤害别人。

无论是多疑敏感,患得患失,还是无法遏制地单方面过度付出,都是缺爱者一人在“自导自演”的一出悲剧。

明明可以用三分力度解决的问题,你为了达到最佳效果,非得用尽全身解数,挖肝掏心地用尽十分力气去冲击,而这多出的七分力度,实际上是由你自己自作主张地单向生成,但其实你又希望由对方来负责。

挖肝掏心地用尽十分力气去冲击,而这多出的七分力度,实际上是由你自己自作主张地单向生成,但其实你又希望由对方来负责。

每当这时你就会感觉到庞大的失落感、被抛弃感,也就是自我感知到自己“用力过猛”了。

无论是想跟对方时时刻刻黏在一起,还是占有欲极强等一系列的潜意识缺爱反应,你投身到恋爱中,都会不自觉的释放出来。

首先,你要搞清楚,「导致你在恋爱中失去自我」这件事本身,是谁的问题。

是你自己的问题。

你的过度付出也好,劳心费血也好,失去自我也好,这些都是由于你的一厢情愿所致。

说的难听一点,就是你的「自我感动」而已,并不是对方将你放在一个被害者的位置。

所以你的任何行为导致的任何结果都不能成为你将来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的原因。

你的行为要由你自己负责,并且我们几乎确定:这些行为会带给你一个恶果——或许你容易感到被伤害,或许对方感觉压力太大,被你吓跑了等等,总之长此以往的缺爱表现只会消耗你的感情。

那么,缺爱是否像块不可磨灭的伤疤,跟随我们一生呢?

答案是否定的。

对此提出几点建议,教你有效自救:

1.正视过去,承认曾经发生过的不快

正是因为你对过去的伤害采取逃避的态度,才无法跟过去告别。

所以,通过“正视伤害”来“免疫现在”是很必要的。

就像你容易遇人紧张,有效的办法反而就是多多见人,多多交流,从心理上接受、习惯并解决掉这种紧张感。

这就是心理学中的“脱敏疗法。”

2.对于过去的耿耿于怀,试图了解其背后诉求

比如,你小时候父母的教育方式出现差错,导致双方间产生很多不快,这些死结一直在你心中无法抹去。

但换一个角度思考:父母作为老一辈人,是否有足够的心理学常识和教育经验?

他们的所作所为背后,是不是一双期盼你飞得更高的眼睛?

看似是原谅他们,其实是放过自己。

3. 不要时刻给自己不正当的心理暗示

不必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因为“缺爱,”所以某些表现是多么与众不同。

将自己一视同仁,专注自身的发展,别把什么事都归罪于“缺爱。”

放弃幻想,脚踏实地。

4. 适当缺爱并不是坏事

缺爱的人对待外物的看法通常非常客观清晰,不太容易被狂妄自大的主观意识所蒙蔽。

尽管适当缺爱可能会带给你紧张感,但同时这种焦虑反而是鞭策你不断前行、愈加清醒的动力。

别把缺爱完全当成缺点,一贬再贬——这样的做法实际效果为零,是能让你的自卑愈加顽固。

5. 路永远是自己走的,他人只是配角

当你真正清楚了这一点,自然不会对他人的救赎抱有幻想了。

强大自己、提升自我价值,是最直接有效的满足自我安全感的方式:

自己想要的,足以给自己,此时他人的填补只不过就是可有可无的情调罢了。

6. 对待他人给予的关照,不要太依赖

把他人带来的温暖当成是情分,而不是本分。

一旦把他人的爱当成是理所当然,那么当这份爱被抽走后,你又会陷入两难的境地,然后再去寻找同样甚至更深情的爱作为替代品。

在依赖他人的循环里周而复始。

7. 换个视角:问“为什么?”

想一想:当你回忆起一个情绪事件,你是将自己浸泡到里面,去重新体验当时你体验到的情绪。还是从一个较远的视角去看它,就像它发生在别人身上一样?

在问自己“发生了什么”的同时,试着问自己“为什么会发生”?

采用一个较远的视角,再加上问“为什么”,你将关注点放在他人及自己的动机上,可以帮助被试加工消极情绪,同时绕开反刍的怪圈。

8. 增强自信,并把自己的微小进步都记录下来

准备一个笔记本,把自己的每一步小目标,小进步都清楚记下。

这不是形式感,而是真切地增强自信的有效方式。

缺爱者普遍自卑,尽管有目标、已达到,但这个成功的过程还是很可能被自卑抵消。

所以建议用客观的方式记录下来,亲眼所见自我的成长,可有效提升自信。

而在两性相处中,你必须要竖起自我保护机制。

这种自我保护机制如何竖立起来呢?

首先,你要降低你的期望值,

当你付出10分的爱的时候,内心里其实还是期望着对方同样回馈给你10分的爱的。因为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必须依靠这种极端的方式来不断证明自己对对方的重要性。

以此为前提,当你降低自己的期望值,或者给自己一个“对方不会给你回报”的假设的时候,你毫无节制的用力是否考虑收敛一些?

你的输出是因为你还有希望,但当你的希望完全破灭,输出的原动力就消失了,即使惯性驱动不会立即停止,也动不了多久了。

然后,你要学会对抗焦虑,

将自己放在思念对方上面的时间抽出来一半,放在其他事上。

说白了,就是要有自己的生活。越爱对方,越要有自己的生活。

健身,唱歌,学一门艺术,再不济打打游戏都行,总之学会把时间放在自己身上。

因为你怕失去,所以才要营造更好的自己;只有营造出更好的自己,才不会觉得自己是“不该被爱的,”才会不再患得患失,这是个良性循环。

最后,你不要压抑自己的表达,

这里的表达,指的是语言表达,不是行为。

回答2:

从生理上来看,男人对一个女人的欲望是有恒的,也就是说,你和这个男人越熟悉,睡的次数越多,他越是会对你没兴趣。
而女人则是更为专情的动物。她们对于欲望这事的评价来自于爱,也就是说,越是爱一个男人,越是会对他有“性趣”。男人对女人的爱,其实全在细节中,有些很不起眼的小事,若是做不到,那么没有付出真感情。若是男人的承诺都是随口说说,不过是骗人的,只会让女人伤心难过。爱上一个人的时候,男人肯定会做到言而有信,他答应女人一些事情之前,肯定考虑全面,会能实现,他不会让心爱的女失望的。哪怕承诺的事情有些难度,但是男人也会迎难而上,这才是爱一个人最好的样子。相处中,看一个男人有多爱你,就看他能不能言而有信,他若是承诺的事情都做到,肯定是深爱着你的。若是男人动不动承诺很多事情,让你开心一时,但是答应你的事情总是做不到,那么他也是不爱你的。

2.能不能做到呵护着你。

爱情和婚姻一样,也需要经营和呵护。男人对女人的呵护和照顾,会让女人上瘾的。女人无论多强大总想找个人疼找个人呵护,即使到了八十岁也想是男人的心头肉,希望被宠成孩子。男人动了真感情的时候,会对女人很用心,愿意好好呵护着她,不舍得让她受苦受累,更不会让她受委屈。比如说,男人会主动做很多家务,让女人好好休息,男人会好好跟女人沟通,避免矛盾和误会,当女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会为她排忧解难,哪怕女人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男人也会耐心教她,宠着她,只要她开心就好了。而若是男人说着爱女人,却不会呵护她,不关心不照顾,对她很冷漠,对她的事情不闻不问,肯定是不爱的。

回答3:

那就找一个爱你的人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