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丢了荆州,诸葛亮的“隆中对”就变成了空中楼阁——他为刘备制定的总体战略规划,是荆州益州两路大军分进合击,荆州丢了,“钳形攻势”被掰掉了一颗牙,本想两条腿走路,最后却成了跛脚鸭。
荆州原本可以不丢,因为按照当时的形势,如果刘备集团采取守势,曹操和孙权都不敢顿兵坚城之下打消耗战。
荆州失陷,刘备和关羽都有责任,刘备的责任似乎更大一些,因为他在荆州守将人选安排上出现了失误:关羽不太听话,糜芳心里有怨气,前线和后方将帅不和,这才才导致了关羽襄樊失利而无路可退。
如果刘备把关羽调往益州,而派张飞赵云魏延来当荆州军区司令,再派一个说话好使的谋臣来当政委兼参谋长,荆州绝不会那么容易失去。但是这其中也有一个问题:如果让张飞赵云魏延当荆州司令,谁来当这个政委兼参谋长?
曹操孙权都熟读兵法,曹操自己还能撰写兵书,他们当然知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道理: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曹操和孙权都不想当那只火中取栗的猫——自己爪子被烫伤,猴子却乐呵呵地在一旁捡栗子吃。
因为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又收编了于禁三万人马,他自己信心爆棚,却让孙权感到了危机。兴高采烈的关羽被吕蒙陆逊两通忽悠,有点找不着北了,这才在曹魏孙吴两面夹攻之下一败涂地。
这时候我们就能看出刘备在人事安排上的疏漏了:关羽已经有尾大不掉之势,已经听不进任何人的建议,而刘备放在荆州以图制衡关羽的糜芳,能力和忠诚度都不够,不能帮忙只会添乱——如果糜芳不把南郡拱手送给孙权,关羽收敛残兵,还是可以固守待援的。
这时候我们就看出来了:关羽虽然是刘备集团第一水陆两栖作战高手,但他却并不是镇守荆州的最佳人选,当关羽拒绝接受前将军印信并表示不能与黄忠老卒为伍的时候,刘备就应该把他调往西川,而派另外的将军和谋士前来——只有刘备才能压制住关羽,诸葛亮法正都不行,糜竺简雍孙乾马良更不行。
刘备其实也很为难:荆州四战之地,没有顶尖战将是守不住的,益州汉中刚刚拿下人心不稳,张飞魏延都顶在前线撤不下来,赵云要维护成都治安,也走不开,马超刚刚归附,根本就不能信任。派谁去顶替关羽,益州防线都会出现很大的漏洞。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关羽替换张飞魏延赵云中的一位,再加上一个能与这位武将配合默契的谋士,或许可以确保荆州不失——如果庞统没有在雒城阵亡就好了,蜀汉人才匮乏,实在是很难搭配出三伙镇守荆州的文武组合。
读者诸君都熟读三国正史,都知道刘备是绝不会把马超派去镇守荆州的。依照马超连亲爹都能坑死的性格,他要是到了荆州,分分钟就会背叛刘备而拥兵自立。马超曾经要把韩遂当亲爹,最后反目成仇刀兵相见——正史中的马超,德行可能比吕布还差。
关羽必须调离荆州,马超决不能派往荆州,黄忠老病缠身(受封后将军之后就病逝了),刘备能拿得出手的武将,也就剩下张飞赵云魏延三人了,而真正能够当政委兼参谋长的谋士,也只有诸葛亮、法正两个人了。
这时候就要提请读者诸君发表高见了:刘备麾下二文三武五位重量级人物,怎样两两组合才能力保荆州周全?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赵云也是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经验的。在入川之战中,赵云立功比诸葛亮和张飞都大:
“赵云自江州分定江阳、犍为,飞攻巴西,亮定德阳。《华阳国志·卷五》”
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法正虽然是一位优秀的参谋长,但是做人方面有些瑕疵:
“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三国志·卷三十七》”
如果法正跟张飞或魏延搭档,都不用曹操和孙权来打,他们自己就能把荆州搞得一团糟——这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比较嚣张。
这时候就需要赵云这个性格“严重”而又极有大局观的老将出马了:赵云有时候连刘备的面子都不给,一定能让法正消停一些,别得罪太多人。
赵云做事沉稳,公正无私,有他在荆州,绝不会主动挑起战端。只要赵云和法正守在城里不出来,曹操和孙权联手夹攻,粮草充足的荆州诸也能坚持个一年半载——刘备集合全部人马,打刘璋的成都,也足足打了一年,如果刘璋不主动投降,守个三年五载也不成问题。
在正史记载中,诸葛亮的地位一直不是很高,刘备进位汉中王,诸葛亮仅仅获封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当时的左将军是马超。这说明刘备对马超也防着一手呢,他封马超那个左将军是空头的。
当然,也有人说这个“左将军”指的是刘备,但这不符合正史记载:赤壁之战后,刘备就已经自称荆州牧,入川路上,又被刘璋推举为大司马领司隶校尉(见《三国志·卷三十二》),他才不会自称什么左将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