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先秦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一生“述而不作”,整理了许多典籍,自己却没有著书立说。孔子逝世后,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将他的言行整理、汇编为《论语》一书,流传了两千多年。孔子的思想,就体现在这本书中,深刻的影响了中华文化、华夏文明。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呢?他的得意弟子曾参曾用两个字来概括。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与曾参之间的一次对话。孔子说:“参啊,我的道有一个核心贯穿始终呀。”曾参说:“是的,老师。”其他学生没有听懂,便私下里问曾参:“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呀?”曾参说:“老师之道,不过是‘忠恕’两个字罢了。”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孔子门徒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而曾参是拔尖的弟子之一,深得孔子喜爱。孔子跟曾参讨论这个问题,说明孔子相信曾参对自己的思想有足够的了解。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曾参总结的“忠恕”这两个字呢?
首先来说说这个“恕”字的意思。
在《论语》中,孔子曾向另一个弟子子贡解释过“恕”。当时子贡问孔子:“老师,请问有没有一个字可以让我终身奉行呢?”孔子说:“那一定就是‘恕’字了,恕就是指——不愿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你也不要对其他人做。”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恕”这个字的本意是“如己之心”,也就是“以己度人”的意思。因此孔子将“恕”解释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在对别人作出某个行为的时候,也要想想自己,想想这件事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么样。如果自己不愿意,就不要对别人去做!
那么“忠”字又是什么意思呢?
“忠”的本意是“尽己”,也就是比“恕”更加主动地替别人着想。而《论语》中恰有一句与“忠”相对应的话: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这句话意思是:“你自己想立身,就要帮助别人也立身。你自己想腾达,就要帮助别人也腾达。”
因此,孔子的忠恕之道就是:你自己想要的东西,也要帮助别人拥有;你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不要加在别人身上。比如:你想要富裕,就带领大家走向共同富裕;你不想被欺骗,就不要欺骗别人。
其实,孔子的忠恕之道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就是爱人,而爱人就是推己及人,视人如己,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
所以孔子认为,凡是能够带领民众过上好日子的人,就是仁人,甚至是圣人。《论语》中记载,子贡曾问孔子说:“假若有人能广泛的给百姓好处,能够周济大众,这样的人怎么样,可以称为仁吗?”孔子说:“这何止是仁啊,能这么做的人简直就是圣人啊!连尧舜都做不到这样。仁者是这样的人:自己想立身,也要帮助别人也立身;自己想发达,就要帮助别人也发达。”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究竟什么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目前学术界还存在几种不同的看法:
①多数人认为,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②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礼,把孔子的学说概括为“礼学”。一般说来,凡是肯定孔子积极作用较多的,都主张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而对孔子否定较多的,则多强调礼是他思想体系的核心。
③仁和礼二者在孔子那里是一对范畴,仁和礼共同构成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
④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中庸。认为孔子思想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但被中庸所制驭着。
孔子思想的模糊性与庞杂性,很难用单一的核心来概括。一般教材取第一种观点。
孔子思想的核心应该是一个是当时的礼,另一个应该也就是仁,第一个的话,针对的是一些社会秩序方面的东西,也就是告诉人应该要怎么样在生活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价格的话,应该针对的是人本身,也就是说一个人应该怎么做?在日常生活之中,应该有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这些事情?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呢?他的得意弟子曾参曾用两个字来概括"仁"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