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的生活究竟有多累?

2024-11-27 08:37:1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讨好型人格说到底还是不自信,比较自卑。

2.我就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用我妈的话来说,我就是那种特别乖的小孩,从小到大不给家里惹事儿,大多数遇到了争议的情况,我都是以退,一个忍耐,然后解决这些问题,看似是没有跟别人吵过架,没有红过脸,看起来很好相处,实际上所有的这些看起来风平浪静,都是以自己的忍耐为主,时间久了你心里会不平衡,你也会很难受,因为一直受委屈啊。

3.现在发现其实解决问题一味的忍耐忍让不解决的问题,只会导致让那些凶悍不讲理的人越来越变本加厉,不管你做什么,他们都更能挑毛病,现在觉得不要把别人的那些看法看得太重要了,只要是规则内的法律许可的,尽量去按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围绕别人的意愿让别人满意。

回答2:

讨好型人格的人,内心缺乏自我价值感,而“讨好”是他们唯一知道和掌握的获取自我价值感的方式。

为了获得这种自我价值感,他们会不惜牺牲自己、贬低压抑、委屈自己,努力去满足别人,以交换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和认可。渐渐内化为对自己的错误认知,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认为自己无能、不值得被爱或爱人,是个失败者,甚至不配活在世上……被低自尊困扰一生。

这种“否定怀疑自己——负面预期——事情办砸——负面预期实现——否定怀疑自己”的恶性循环怪圈会一次次地重演。

因此想要走出低自尊的阴影,为自己而活,最关键的就是克服已经内化成思维习惯的“我不行”、“我不配”、“我就是个loser”这类负面的核心信念,从向外索取关注变为向内获取能量,重构一个积极的思维模式,并通过专业的训练付诸行动,从根源上打破负向信念,树立正确的自尊水准。

回答3:

很累(感觉说了跟没说一样)

我就是属于讨好型人格,是那种自然而然地讨好,没有目的性,这种讨好已经是成为性格,刻在骨子里的。

我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在慎重考虑,考虑会不会伤害到人,每句话说出来后都会后悔,为什么要这样说。

在钱财方面也是,如果能给的尽量给,我是一个很抠的人,但是别人的要求我就是拒绝不了,甚至有时候脑子不受控制一样,去请别人吃什么东西,付款的时候明明心在滴血也要付。

在街上走路我也要注意自己的样貌动作,甚至走路的步子都要注意,别人投来一个目光我都会查看自己有没有异常。

我不会轻易去麻烦别人,不会欠人情,不会嚼舌根,努力按他们的想法去做,莫名其妙我会心虚然后道歉,对不起说上个十几遍我才能安心。

每天好像都在讨好别人,他们也觉得我性格很好,我人缘也挺旺,什么事都乐意向我说。

可是我从来都不把我真实的想法跟他们说,因为那只会是把柄,别人威胁你的把柄,让喜欢乱嚼舌根的人更加兴风作浪。

我很在意别人的想法,很在意,也很小气,别人的一点点事我都会记得一清二楚,如果我做错事,几年后想起来我还是会觉得心虚,别人对我做的事也是一样,如果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我也会记几百年,但是我从来不追究,原因就是这个讨好型人格。

那么就有人劝我要大肚,包容什么的,还有说要做自己的。

我也不能反驳,的确要这么做,可是一旦我放飞自我,遭罪的一定是那群劝我的人。这么说也有点过(我现在讨好型人格依然在作祟,我现在很想道歉)

如果我不讨好别人,我猜我一定是一个很坏的人(想不出什么形容词了)

我喜欢嚼别人舌根,和别人谈论其他人的秘密什么的,阴阳怪气地骂人,装13,会白莲花,圣母b,你会喜欢这么一个人吗?(讨好型人格又在线)我在意所有人对自己的看法。

可是这就是我真实的样子。

如果我不讨好别人,我一定会成你们最讨厌的人,劝我没有错,只不过刻在骨子里,已经成生活方式了。

其实我也不太确定我是不是讨好型人格,但是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憋心底的话,感谢观看我的bb现场

回答4:

“都挺好”里的苏大强,在强势的妻子的压迫下,学会了做一个“讨好型”的人。

不论是对着儿媳还是陌生人,都会首先露出一个讨好的笑容,不会与人提出自己的观点,只有这样他才会觉得安全。

可是,当他的妻子去世后,他独立的拥有了自己的新的房子,新的生活环境,才会自得其乐的,敢于向他的大儿子提出自己的要求。

可以说,讨好型人格,没有自我,人前笑容满面,人后脸部的肌肉僵硬,不开心。

身心疲惫的他,每天都想一个人缩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与人接触。

回答5:

这些场景以前在生活中经常出现:
打车时,不好意思不跟司机聊天,不管司机想聊什么,都配合着一起聊。
在同事中,从不发脾气,也不和其他人发生矛盾。今天帮人改个PPT,明天写下文案,总能尽力满足对方需求,即使有时牺牲自己利益。
微信聊天,没有秒回就心存愧疚,每次都仔细斟酌自己的用词和表情,对话框的文字写了又删,总怕说错话。
我总能敏锐觉察别人需求,
几乎难以拒绝任何人请求,即使无礼或过分的,
都会无条件满足对方。
当被别人夸奖时,会觉得很不自在,甚至反驳他们。
一旦事情进展不顺,就会觉得都是自己的错。
“委屈自己、成全别人”是我的人生信条。
虽然觉得这样很累很痛苦,但始终难以做出改变。
讨好型人格的真正问题,还不是把自己搞的很累,
而是这样做根本不讨好。
你会发现越是讨好别人,
别人就越不把你当一回事,越看不起你。
而你,也会愈加觉得自己一文不值。
更可怕的是,一旦别人接受了你的人设,
你之后只要稍有拒绝或排斥,
就会遭到比普通人更多的不满和非议。
这种讨好型人格是如何产生的?
研究发现,大部分都是从小形成的,
两种典型家庭氛围,容易让小孩形成讨好型人格。
1. 父母控制欲过强
在这种父母眼里,小孩不能有自我和意见,
一切都要围着父母打转。
一旦小孩做不到,就会被指责、甚至打骂。
渐渐的,小孩变得胆怯,不敢表达自己需求,
觉得自己必须讨好父母才能不受指责。
当他们长大后,就会把讨好心态带入社会。
很难意识到自己已经不是小孩,
其他人也不像自己父母,
一旦不符合他们要求或评价,就会被斥责。
忘记他们拥有捍卫自己需求和利益的权利。
2. 附加条件的爱
一些父母在跟小孩表达爱意时,
通常会附加一些条件:
“你要考到100分,爸爸才会高兴。”
“你这学期要得三好学生,妈妈才会喜欢你。”
这就是附加条件的爱,
也许这些并不是父母真实想法。
但这样的教育方式,
会让小孩觉得自己跟周围的关系不稳定,
一旦自己表现不好,不讨人喜欢,世界就会崩塌。
讨好型人格对安全感、别人的认可,
有着超乎寻常的渴望。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心理呢?
我分享3个亲测有效的方法:
01 明白被人喜欢不是必须
讨好者一般有这种想法,就是我必须帮别人做什么,
或是忍受什么,别人才会喜欢我。
背后的原因是自己无法接纳自己,
必须要通过外部来获得肯定。
但你要明白,你无须去刻意追求别人的喜欢和接纳。
从现在开始,想想如果全世界的人都不喜欢你,
你身上有哪些值得自己肯定的地方,
不需要靠别人喜欢我,
让别人开心,能自我实现的价值是什么。
你首先要自己喜欢自己,然后你会发现,
全世界也都自然的接纳和喜欢你了。
02 预演反应模式
即使我们现在意识到,这种行为对我们有影响,
但还是难免有讨好倾向,
因为这近乎是你的本能反应。
所以我们要在讨好行为发生前,
做好预演反应的准备,
想好你会出现讨好行为的场景,想出你恰当的反应。
比如,上班前,你设想如果同事今天又拜托你帮忙,
不要立刻答应对方,把答复的时间拖长。
你可以回答:
“我现在有点忙,下班再答复你。”
给自己时间去考虑,值得付出时间和精力这样做吗?
这是帮助我们,不要本能地对别人的拜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