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娱乐新闻上看到要求某个明星去评价另一个明星,一般对于不熟悉的人都会敬称对方为老师,这种现象非常的普遍。演员之间互相称呼为老师,并无不妥之处,这是随着社交关系演化逐渐形成的一种定例,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有这种现象。
在于陌生的人交流的时候最难确定的就是称呼,因为一些错误的称呼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比如过去,人们见面都会称呼对方为先生小姐,但是小姐这个词慢慢的有了其他的含义,所以如果在对哪个女士称呼为小姐,很容易让对方不高兴,现在都会称呼为女士或者美女,有了固定的称谓,大家交流会变得简单很多。
做工程的人就会称呼为某工,开车的就会叫某师傅,食堂打饭的都会被称呼为阿姨,这是因为我们日常生活需要而逐渐演化出来的一种固定称谓,其实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我刚毕业的时候工作是和工程相关,经常出入各种工地,第一次有人管我叫孙工的时候简直受宠若惊,还会和对方客套一番。现在想来,孙工大约和孙师傅是一个等级的,并没有什么好稀奇的。
演艺圈现在也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群体,大家之间的称呼也会比较混乱,而且演艺圈的潜规则又非常多,搞不好就会因为一个错误的称呼引发矛盾。
大家互称老师就很好,关系近一点的还可以叫大哥大姐,这样的称呼大家都认可,不会搞乱关系,也不会有人真的把老师这个词当真。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从古至今对于称呼方面就非常的看重,一般按照习惯来说会选择敬称来抬高对方的地位,这样说话的人没有心理负担,听的人也会觉得受到了恭维,这是一种交际的哲学。这次也算是全社会默认的一种潜规则吧,大家只需要顺应并且接受,没必要抠字眼,非要指出个一二三,事情非常的简单,没有那么多背后的含义。
大家在生活中都会养成很多习惯,有很多固定的称谓,当你不确定该怎么称呼对方的时候,用先生女士或者帅哥美女还是比较靠谱的。尤其是现在顺风车快车之类的比较多,不建议大家一打电话就称对方为师傅,毕竟都是私家车主,很多人对这方面也比较反感,还是选择那些属性不太突出的称呼更加好一点。
个人感觉不合适,叫老师让人感觉很别扭,好像你叫的那个人已经学有所成,在一行一业有了自己可以当上老师的资格,音乐也好,文学也好,电影也好,绘画也好,演员也好,那些有资历的,足够有分量的前辈,叫一声老师,是可以的,你不能随便抓一个就叫老师,别说自己觉得违心,有时候被叫的那个人都很难为情,碰上情商低的,回你一句,我也是个学生,不敢不敢,一起进步,你不就尴尬了。
叫老师,尤其是娱乐圈互相尊称老师,恰恰是门槛低,没有下限,虚伪浮夸的表现,我总是对娱乐圈的印象不是很好,也不喜欢那些隔三差五就流行的称谓和词汇,更不喜欢身边的人被他们影响,纷纷模仿,动不动就来上几句有时候听起来很粗俗的新词汇,还沾沾自喜把它们挂在嘴边。
我很传统,而且热爱文学和电影。师者,传到授业解惑者也。这是孔老先生对于老师的评价。当然他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是不是两者互相矛盾?就好像在同意这个现象,字面意思不就是,只要三个人一起走,别管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算他不是个正常人,你也得相信,其中必有一个你的老师,能教给你东西?并不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前提是三人行中,那随行的两个人有一定的要求和基本,孔子也对这个话题做了解释,也是关于交友的箴言。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有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那么很明显,三人行,或者说君子行,必选益友,而非损友。也只有这样的益友,你才能学到东西。
门槛低到什么程度,娱乐圈的人有多虚伪,我没有亲身经历过,但从很多明星的微博中可以看出,一个什么都不会的花瓶,和一个同样是花瓶的年轻演员在一起,就成了老师,而且拍照姿势也无非就是那几个,顶多价格健身房。烂大街了朋友,你们在一起能学到什么?巧舌如簧还是日常皮肤保养?淘宝攻略或者更甚的干爹攻略?
老师的称呼现在用得很滥,把一个最神圣的称谓庸俗化了。这种现象在荧屏较为常见,叫的人脱口而出,被叫的人心安理得。我觉得有些明星是可以被称作老师的,例如德高望重的老一代演员等,而那些三十出头的演员怎么能凭借几部优秀作品就登堂入室自称老师呢?
其实,称呼还是由对方叫出来的,所以作为说话者我们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信口开河。就像白岩松《白说》中所说,作为采访者要对观众负责,不能对被采访者称呼老师,因为你代表的是千千万万的观众,你不能把自己情感强加到观众身上,当你说出老师后观众也会称他为老师,这对观众是不公平的。
以前看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颁奖晚会,看到李湘称何炅为何老师,感觉总是不太自然。倒不如欧阳夏丹称白岩松为岩松,来得自然亲切。可见,“老师”一次不是什么时候用都合适。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电视里经常看到一些主持人,把唱了几首比较好一点歌曲的演员都称呼为“歌唱家”,写几首流行歌曲就是“作曲家”,不三不四的人都当评委,实在是“家”字为患。我认为多年从事一项工作,并且作出较高的成就与贡献,有一颗为社会服务的心,才能称之为“家”。
按中国人的习惯,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称老师的,“天地君亲师”,师的地位特别崇高,师的称谓也相当神圣。“师长师长”,老师就是长辈,“师”一般不用作自称。任你是专家学者,资格再老,面对节目主持人以及广大电视观众总不成以长辈自居吧?
我觉得没有大毛病,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这里的老师不仅仅是在学校里教学的职业,而是对在某方面值得你学习的人的尊敬。就好像韩国人动不动就称“前辈”,人家资历比你老,就是你的前辈,不是说非得岁数比你大。
旧社会国内的“娱乐圈”是实行师徒制的,所有上舞台表演的艺术都有师傅收徒教授,以前叫师傅,现在也有年级大的艺人招收年轻的徒弟,只不过叫老师的可能更多一点。
不过有的明星真的当过老师,比如何炅教阿拉伯语,刘欢教西方音乐史,黄磊在北京电影学院,金星自己成立了舞蹈团……他们确确实实在教会别人,可以称之为老师。
有一些电视节目赐予了老师的称号,比如汪峰、那英等人,在节目里一直是导师形象,这个称号也就习惯成自然。他们团队出来的歌手肯定要尊称其为老师。
还有一些老师是网友调侃起的昵称,向苍老师学习性启蒙,向陈老师学习摄影……纯属调侃搞笑,不必当真!如果在这上面较真,那就真是没什么必要。
有人觉得为了彰显娱乐圈风气比较正,所以大家都互称老师。毕竟提到成龙的时候也是说成龙大哥,没听过有叫成龙老师的。叫大哥反而更亲切,而且相当尊敬。
不光是演艺界,其他圈子里也有这个现象存在。中国是礼仪之邦,遇到年纪比你大的,遇到上岗比你早的,你不可能直呼其名。叫哥姐像混社会的,叫前辈像看剧看多的,叫先生女士又生硬,叫老师所有问题迎刃而解。有次去理发,上来就问我:想让哪位老师给你剪?感觉很厉害的样子,顿时以为自己找到了时尚界扛把子!有望说他们家乡也流行叫陌生人老师,有次碰见一个问路的,上来就问:老师,请问XXX怎么走?出租车司机也问:老师,你去哪?由于工作的关系,和外面公司交流业务,他们也会称我为老师,虽然感觉有点不敢当,但是老师一词现在太普遍,已经没人去在乎其真正意义了。
其实在老一辈的舞台上,赵丽蓉这样的艺术家称之为老师最为贴切。她有多敬业?她曾说:绝对不能让观众吃剩饭,不新鲜。何况时大年三十!每次看见她的小品,我都能脱口而出其中的经典台词!这种为了事业奉献的精神真正称得上是老师。
我觉得挺合适的。看到比自己年长的明星,如果是年龄太大的演员,一些年轻的演员喊大哥大姐是不太合适的,首先在年龄上不合适,其次就是喊大哥大姐有一些轻浮,没有尊重的意思。要是称对方一句老师就很合适,避免了年龄上的尴尬,也是对老一辈演员的尊重。比如许多演员都喊成龙大哥,这本来就是成龙的常用称呼,这个不必太计较,但是你要是称赵本山就得称老师了。快乐大本营中快乐家族的五个人,何炅就被其他四个人称为何老师。吴昕,海涛和李维嘉三个人就可以相互称姓名,吴昕和海涛喊谢娜就是叫姐,这是年龄上的差异。为啥称何炅为何老师,一方面是何炅的年龄是最大的,还有就是因为何炅的资历和经验是最好的。喊何炅一声老师,也是对他的尊重。
三人行必有我师,除了年龄和资历,自身的真正实力也是可以被称为老师的。就像中国好声音上,选手来参加节目就是来学习的,所以他们被叫做好声音学员,他们称导师为老师。这是因为这些人身上有可以学习的东西,是可以当老师的人。所以,称呼老师也是可以的。
我觉得对于明星之间的称呼,只要合适顺口就可以,并不需要太局限,年龄啥的,资历啥的,都没什么,只要有一点可以学习的东西,就可以称为老师。如果称呼太死板,娱乐圈之间也是很没劲的。其实普通人之间也是一样,只要顺口,心存尊重,称呼什么也是无所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