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C语言是结构化的语言

2025-02-02 09:56:2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虽然从严格的学术观点上看,C语言是块结构(b l o c k - s t r u c t u r e d)语言,但是它还是常被称为结构化语言。这是因为它在结构上类似于A L G O L、P a s c a l和M o d u l a - 2(从技术上讲,块结构语言允许在过程和函数中定义过程或函数。用这种方法,全局和局部的概念可以通过“作用域”规则加以扩展,“作用域”管理变量和过程的“可见性”。因为C语言不允许在函数中定义函数,所以不能称之为通常意义上的块结构语言)。

结构化语言的显著特征是代码和数据的分离。这种语言能够把执行某个特殊任务的指令和数据从程序的其余部分分离出去、隐藏起来。获得隔离的一个方法是调用使用局部(临时)变量的子程序。通过使用局部变量,我们能够写出对程序其它部分没有副作用的子程序。这使得编写共享代码段的程序变得十分简单。如果开发了一些分离很好的函数,在引用时我们仅需要知道函数做什么,不必知道它如何做。切记:过度使用全局变量(可以被全部程序访问的变量)会由于意外的副作用而在程序中引入错误。

结构化语言比非结构化语言更易于程序设计,用结构化语言编写的程序的清晰性使得它们更易于维护。这已是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了。C语言的主要结构成分是函数C的独立子程序。

在C语言中,函数是一种构件(程序块),是完成程序功能的基本构件。函数允许一个程序的诸任务被分别定义和编码,使程序模块化。可以确信,一个好的函数不仅能正确工作且不会对程序的其它部分产生副作用。

回答2:

虽然从严格的学术观点上看,C语言是块结构(block-structure d)语言,但是它还是常被称为结构化语言,这是因为它在结构上类似于ALGOL、Pascal和Modula-2(从技术上讲,块结构语言允许在过程和函数中定义过程或函数,用这种方法,全局和局部的概念可以通过“作用域”规则加以扩展,“作用域”管理变量和过程的“可见性”。因为C语言不允许在函数中定义函数,所以不能称之为通常意义上的块结构语言)
结构化语言的显著特征是代码和数据的分离。这种语言能够把执行某个特殊任务的指令和数据从程序的其余部分分离出去、隐藏起来,获得隔离的一个方法是调用使用局部(临时)变量的子程序。
C语言是一个结构化语言,它的重点在于算法与数据结构。C程序的设计首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一个过程,对输入(或环境条件)进行运算处理得到输出(或实现过程(事物)控制)。C++,首要考虑的是如何构造一个对象模型,让这个模型能够契合与之对应的问题域,这样就可以通过获取对象的状态信息得到输出或实现过程(事物)控制。所以C语言和C++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不一样。C语言是C++的基础,C++和C语言在很多方面是兼容的。

  C++对C的“增强”,表现在六个方面:

  (1) 类型检查更为严格。

  (2) 增加了面向对象的机制。

  (3) 增加了泛型编程的机制(Template)。

  (4) 增加了异常处理。

  (5) 增加了运算符重载。

  (6) 增加了标准模板库(STL)。

  与C不兼容之处:C++一般被认为是C的超集合(Superset),但这并不严谨。大部分的C代码可以很轻易的在C++中正确编译,但仍有少数差异,导致某些有效的C代码在C++中失效,或者在C++中有不同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