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 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由此,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衍生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但在《魏略》中,所谓“草船借箭”却是孙权所为。
<火烧连营>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决定了夷陵之战(猇亭之战)蜀败吴胜的结果。
<七进七出> 《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不过《三国演义》是小说,有些杜撰三国时期的事,有不真实的部分。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国与赵云的只有这些。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先主入蜀,云留荆州。 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七年卒,追谥顺平侯。这么看,七进七出应该是小说的杜撰,为了体现赵云的应用,单骑救主应该是确有其事。
<百步穿杨> 偏正式成语,源于养由基的典故。本义指春秋时代,楚国的养由基善射,能百步内射中柳叶。比喻善射者,也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语出《战国策·西周策》、《史记·周本纪》等。
<背水一战> 指汉语成语汉“背水一战”。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背水一战”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
<愚公移山> 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 《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又何必担心挖不平呢?”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作闭幕词时引用该典故,对其重新诠释,赋予崭新的时代涵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坚韧不拔、不懈奋斗精神的写照。
<暗无天日> 【释 义】 形容社会极端黑暗。一片黑暗,看不见天和太阳。【出 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老龙船户》:“剖腹沉石,惨冤已甚,而木雕之有司,绝不少关痛痒,岂特粤东之暗无天日哉!” 【典 故】清朝康熙年间,盱眙县知县朱宏祥被提升为闽浙总督。他到广东不到半载,就使广东全省利兴弊除。然而,在朱宏祥到广东以前,这里的往来商旅不知死了多少,但就是找不到凶手,一个个都成了无头冤案。譬如:朱肇运主仆两命尽丧;吴学伊主仆3命尽丧;谢俊卿男女5命尽丧。这些人的死,都是凶手将他们的肚子剖开,将石头放进他们的肚子里,然后沉入水底的。据说,朱宏祥一到任,城隍认定他是清官,就前去告诉他上述凶杀案是老龙舡户干的。朱宏祥听到这一报告后,就到广东东北老龙津这个地方去捉拿凶手,结果擒获了50多名驾船人。经审讯,才知道他们是以舟渡商旅为名,诓客人登上他们的船,再通过放蒙药或烧闷香使客人昏迷,然后下手将客人剖腹纳石,沉入水底。这些船户结帮为害,致使这个地方社会极端黑暗。
<不学无术> 【解释】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出自 《 汉书· 霍光传》。出 处《汉书·霍光传》。出处:东汉· 班固《 汉书·霍光传》:“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亡音无。学,五经之学。术音述,古籍多 通假,术即述,说的是 霍光不通官场权术。今人多将不学无术之术,理解为办法,是不识古文而 望文生义。《典故》汉武帝在位的时候的一个典故,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 武帝信任。武帝临死前,把幼子 刘弗陵( 昭帝)托付给 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又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室立下了不小的功勋。刘询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毒计败露,女医下狱。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办这种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
<倾国倾城> 语出自汉武帝时音乐家李延年诗“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位佳人就是他的妹妹,武帝闻此曲后,遂纳纳其妹为妃,即史上所称的“李夫人”。李夫人貌美如花,通音律,善歌舞,很受武帝宠爱,后因病重,武帝时常前往探望,而李夫人始终背对武帝,不以正面侍君,说是病颜憔悴,怕有损在武帝心中的美好形象,李夫人死后,武帝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对她怀念不已。白居易据此写了一首讽谕诗《李夫人》。
汉武帝,初丧李夫人。夫人病时不肯别,死后留得生前恩。君恩不尽念不已,甘泉殿里令写真。丹青画出竟何益?不言不笑愁杀人。又令方士合灵药,玉釜煎链金炉焚。九华帐深夜悄悄,反魂香降夫人魂。夫人之魂在何许?香烟引到焚香处。既来何苦不须臾?缥缈悠扬还灭去。去何速兮来何迟?是耶非耶两不知。翠蛾仿佛平生貌,不似昭阳寝疾时。魂之不来君心苦,魂之来兮君亦悲。背灯隔帐不得语,安用暂来还见违。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君不见穆王三日哭,重璧台前伤盛姬。又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贵妃。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炙手可热> 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出自唐代诗人 杜甫《丽人行》中诗句“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的一个成语。 鲁迅《华盖集·“公理”的把戏》:“都是北大教授,又大抵原住在东吉祥胡同,又大抵是先前反对北大对章士钊独立的人物,所以当章士钊 炙手可热之际,《大同晚报》曾称他们为‘东吉祥派的正人君子’。” 【“炙手可热”常误写为“灸手可热”,应注意。】成语典故:唐玄宗 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 唐玄宗后来任用 李林甫为丞相,政治开始腐败。公元745年,他封 杨玉环为贵妃,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越来越腐败了。杨贵妃有个堂兄叫 杨钊。由于杨贵妃得宠,杨钊也平步青云,做了御史,唐玄宗还赐名“国忠”。不久, 李林甫死了,唐玄宗便任命杨国忠做丞相,把朝廷政事全部交给杨国忠处理。一时之间,杨家兄妹权势熏天,他们结党营私,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以致不久以后就爆发了 安禄山、 史思明的叛乱。可当时,杨家兄妹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公元753年3月3日,杨贵妃等人到曲江边游春野宴,轰动一时。诗人杜甫对杨家兄妹这种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的行为极为愤慨,写出了著名的《 丽人行》一诗,大胆揭露和深刻讽刺了杨家兄妹生活的奢侈和权势的显赫。“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便是诗中的二句。这二句诗的意思是:杨家权重位高,势焰大的人,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你千万不要走近前去,以免惹得 丞相发怒生气。
直言不讳 汉语成语意为:说话坦率,毫无顾忌。出自《晋书·刘波传》:“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成语故事】公元383年,东晋军在淝水之战大败前秦军,孝武帝命刘波坐镇北方。刘波身患重病,估计不久就要离开人世,已经无能为力了。他上一道奏疏,直言不讳地把自己的情况与治国建议讲出来。
<螳臂当车> 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出处:《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原文: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翻译]:齐国国王庄公出门打猎,有一只螳螂举起脚,准备和他的马车车轮子搏斗。(庄公)问他的车夫说:“这是什么虫啊?”车夫说:“这是螳螂。作为虫来说,(它是那种)只知道进不知道退的,不估计一下力量对比就轻率和敌方对阵。”庄公说:“这虫子要是人,必定是天下勇士啊。”于是让车绕道避开了它,后来勇士都投奔了庄公。成语示例:谁知腹中虽离渊博尚远,那目空一切,旁若无人光景,却处处摆在脸上。可谓“~, 自不量力。”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八回。曾朴《孽海花》第24回:“他既要来螳臂当车,我何妨去 全狮搏兔,给他一个 下马威那些技术落伍、管理落后的企业,要以如今的实力,去和跨国大企业竞争,简直是螳臂当车。成语典故: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而勇士归之。译文:春秋时,齐国的国君 齐庄公,有一次坐着车子出去打猎,忽见路旁有一只小小的虫子,伸出两条臂膀似的前腿,要想来阻挡前进中的车轮。庄公问驾车的人:“这是一只什么虫子?”驾车的人答道:“这是一只螳螂,它见车子来了,不知赶快退避,却还要来阻挡,真是不自量力!”庄公笑道:“好一个出色的勇士,我们别伤害它吧!”说着,就叫驾车的人车子靠边,让开它,从路旁走过去。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开了。人们都说庄公敬爱勇士。便有好多勇敢的武士,纷纷来投奔他。但是,“螳臂当车”作为一句成语,却并不比喻出色的勇士,而是比作自不量力的可笑人物。成语故事:春秋时, 鲁国有个贤人名叫 颜阖(hé),被 卫国灵公请去当其太子蒯瞆(kuǎi guì)的老师。颜阖听说蒯瞆是个有凶德的人,到卫国后,就先去拜访卫国贤者蘧(qú)伯玉,请教如何教好蒯瞆。蘧伯玉回答说,您先来问情况是对的,有好处,但要想用您的才能教好太子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并进一步说道:“汝不知夫 螳蜋(同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意思是:螳螂鼓起双臂来阻挡前进的车轮子,它不知道自己是力不胜任的,而是确实认为自己的这种举动是好的,是有益的。颜阖啊!您的心是好的,但您的作为像螳臂当车一样,您要戒备啊!慎重呀!
<凿壁借光> 故事主要为你讲述的是在汉代又一个叫匡衡的人勤奋好学,但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白天要干活,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匡衡没办法就利用邻居家的小洞烛光刻苦学习,最后饱读诗书成了有名的学者。汉朝时,有一人叫匡衡,勤奋好学。 家里很穷,白天必须干活,晚上他才能读书。但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他的邻居家一到晚上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对邻居说:“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说:“既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匡衡回到家,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烛光透过来了。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用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卧薪尝胆出自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
卧薪尝胆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最后果真可以苦尽甘来。
北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权先世以德显于吴,权若效诸君有非常之志,纵不蒙显戮,岂不坠其家声耶?”
《史记》原文为:“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里仅有“尝胆”,没有提到“卧薪”,这是苏轼发挥想象,戏说孙权“卧薪尝胆”而创作出来的成语。
负荆请罪、望梅止渴、初出茅庐、三顾茅庐、四面楚歌、背水一战、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完璧归赵、草木皆兵、唇亡齿寒、指鹿为马
等等,太多了
鸡鸣狗盗,毛遂自荐,图穷匕见,纸上谈兵,朝秦暮楚,负荆请罪,围魏救赵,甘拜下风,表里山河,白虹贯日,胡服骑射
以上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就很多
其它时代的比如指鹿为马,背水一战,闻鸡起舞,草木皆兵 太多了
退避三舍,悬梁刺股,完璧归赵,围魏救赵,破釜沉舟,璧归赵,围魏救赵,退避三舍,毛遂自荐,负荆请罪,纸上谈兵,一鼓作气,千金买骨,讳疾忌医,杀妻求将,惊弓之鸟,高山流水,一字千金,指鹿为马,焚书坑儒,穷图匕现,悬梁刺股,一饭千金,四面楚歌,约法三章,孺子可教,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手不释卷,金屋藏娇,暗渡陈仓,十面埋伏,投笔从戎,马革裹尸,东窗事发,胸有成竹,洛阳纸贵,入木三分。笑里藏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