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唐太宗李世民驾下的名臣。他不但以勇于进谏、监察朝政而名垂青史,而且一生崇尚节俭,持身清廉。
魏征前后向太宗进谏200多次,所提意见贯穿了一个主导精神,即“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贞观中后期,国家形势越来越好,李世民对开创初期的困境渐渐淡忘,励精图治的锐气渐渐消磨,滋长了奢侈之心。贞观11年(公元637年),李世民在洛阳建飞山宫,魏征即时上了一个奏章,向李世民指出:“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后患,穷奢极欲,使百姓穷困,以至身死人手,社稷为墟。陛下拨乱反正,宜思之所以失,我之所以得,撤其峻宇,安于卑宫。若因基而增广,袭船而加饰,此则以乱易乱,殃咎必至,难得易失。”劝诫李世民罢建“峻宇”。
李世民巡幸洛阳,路上住在显仁宫,常为生活供应不满意,发脾气责罚下人。魏征认为这个苗头不好,提醒李世民说:“陛下认为供应不好而发脾气,将来上行下效,开了这个风气,就会弄得民不聊生。隋炀帝巡游,每到一地,就因下面不献食物,或供奉不精而责罚,无限制地追求享受,百姓负担过重,结果灭亡。陛下怎么能效法隋炀帝呢?今天这样的供应,如果知足,就很可以了;如果不知足,即使比今天再奢侈一万倍,也难以满足。”李世民听了很受震动,说道:“非公不闻此言!”
贞观15年,李世民于益州造绫锦金银等物,魏征就进谏说:“金银珠玉,妨农事也。锦绣纂组,害女工者也。一夫不耕,天下有受其饥;一女不织,天下有受其寒”。希望李世民尽量节省奢靡之费。
魏征不断劝谏皇上节俭省费,爱惜民力,他自己在个人生活中要求更加严格。早在青年时代,就不治家产。官至卿相,仍保持朴素作风。“所居室屋卑陋”,李世民几次“欲为营私”,帮他建造新房,都被他坚决拒绝了。
贞观15年,魏征由于操劳过度,一病不起。李世民派人探视,派名医诊治,见魏征居处,连一个待客的正厅都没有,下令限期为他临时建造了一个客厅。又根据魏征一贯俭朴的习惯,赐给他素色的褥子、布被、几案、手杖等一套用品,以补家中之缺。魏征弥留之际,李世民亲自探视,问他还有什么要求,魏征只说了一句话:“嫠(1i)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意思是寡妇不愁织布的纬线少,只担心国家的兴亡。李世民为之“悲懑,拊之流涕”。魏征去世后,李世民下令以一品官葬礼治丧(按:魏征生前为二品官),魏夫人辞谢说:“征素俭约,今假一品礼,仪物褒大,非征志。”李世民遵从魏征遗志,改用薄葬。素车,白布幨帷,无涂车,刍灵,陪葬昭陵。
可以举两袖清风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