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2025-01-02 22:31:3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一、失业类型及其原因
(一)摩擦性失业
造成摩擦性失业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充分。由于信息不灵,尽管失业的人适合于填补现存的工作空缺,但工作空缺和与此相联系的工资并不为人们所知,从而造成失业。长期以来,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极为不发达,统包统配、垂直性的就业方式使得就业信息闭塞,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这种具体的国情下,相当一段时期内摩擦性失业将大量存在。
(二)结构性失业
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的产业结构将迅速调整,新的支柱产业不断涌现,旧产业被不断淘汰。其一,社会中的新兴产业由于突然崛起,出现适合该产业的劳动力短缺,如金融、信息产业、电子行业等。其二,老产业由于资本存量的减少,劳动力需求逐步下降,因此,工作岗位空缺与失业同时并存。
(三)周期性失业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的宏观经济已经经历了数次周期波动。由于中国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于固定资本比例太高,加上投资主体缺乏风险机制的约束,因此,以投资膨胀为起点,结构性瓶颈为信号,国家采取宏观紧缩政策为结局的宏观经济周期波动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常态。一个经济周期一般包括上升期、高峰期、衰退期和低谷期。在经济扩张阶段,由于投资增加,市场需求旺盛,企业生产任务充足,此时不仅企业内部隐性失业减少,而且可以临时扩招一些工人。但是,在经济紧缩阶段,由于金融紧缩,投资下降,市场需求疲软,导致企业产品积压,部分工人下岗,在这个阶段,隐性和显性失业都会增加。
二、物价上涨的原因
2007年以来,我国物价上涨速度明显加快,物价上涨已经成为经济运行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1.供小于求的矛盾
说到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不能不提到肉禽及其制品中的猪肉。在食品中,又以肉禽及其制品增长最多,而罪魁祸首就是猪肉,猪肉的价格上涨带动了其他肉类的价格上涨。猪肉价格上涨是由于生猪供求失衡:在2006年猪肉价格走低,甚至跌到低谷,这严重挫伤了农民养猪积极性; 2007我国不少地区不同程度发生了猪蓝耳病等疫情,造成母猪流产严重和仔猪大量死亡,因而导致生猪存栏率、出栏率下降,生猪供应大大减少;而消费者对猪肉的需
求较高,供小于求,拉动猪肉的价格上涨。这暴露出我国的社会生产尚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肉价的上涨,带动了蔬菜、食品、鸡蛋等食品价格的上涨。食品是居民的生活必需品,价格即使上涨幅度再大,人们也不得不消费,这就拉动了以消费者物价指数CP I衡量物价水平的上涨。
2.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
物价上涨终究可以归结为货币现象,我国“流动性过剩”一个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由于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居高不下,导致经由外汇占款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持续增多。银行自愿或被迫持有的“流动性”,超过健全的银行业准则所要求的通常水平。流动性应看金融机构的基础货币,所谓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中的现金,还有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就是存款准备金。这两个数额若比较高,就意味着流动性过剩问题比较突出。
三、对策分析
一些研究机构分析: 2007年以来的物价上涨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核心通货膨胀率较低,不太可能引发严重通胀。但从目前统计数据和市场反映看,我国的物价上涨已经出现了“传导效应”,前期的粮食和肉禽蛋价格的上涨已逐步向下游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转移。
1.针对价格上涨的源头
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过快,仍是通货膨胀的最大隐患,也是我国物价上涨的源头。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及上级部门关于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有关政策规定,加强执行力度,实施有效监控,保证猪肉等副食品市场供应。政策规定是否有效,主要就是看执行力度是否强大,监控是否有效;否则,再合理的政策规定也是一纸空文,形同虚设。
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让市场自行调节。不能忽视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政府要充当的是“守夜人”的角色,干预调节的是市场的失灵。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吃的问题还得靠广大农民,通过市场自行调节,不仅可以更快地使价格趋势逆转,也可以保证剩余分配的相对公平。
2.针对流动性过剩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坚持把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回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