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员技工应该学习哪些知识

2024-12-20 06:06:5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一、 全国就业十件大事

1.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

党的十七大确定了今后五年我国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发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并将就业作为加快改善民生的六大任务之一,提出将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确立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八项措施,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就业再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

《就业促进法》颁布后,全国26个省级领导干部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劳动保障报等媒体发表专题文章,对政府履行促进就业职责作出承诺。同时,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制,充分发挥促进就业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加强完善政府领导下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协调机制。12月,中国就业促进会在四川成都举办了《中国就业市长论坛》,与会的全国50个城市市长,向全国所有城市的管理者发出倡议,切实履行政府促进就业和治理失业的重要职责,认真抓好《就业促进法》的贯彻实施,为建设就业更加充分、人民乐业安康、社会稳定繁荣的和谐城市作出不懈努力。

董克用:世界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都是充分就业,促进就业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市长们的承诺很鼓舞人心,盼望每个城市有更具体的措施。

田小宝:人民政府,一诺千斤。人民乐业,社会和谐。

马永堂:就业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也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一项永恒的艰巨任务。翻开各国政党竞选国家或政府首脑的纲领或宣言,抑或观察一下各国历届政府执政的纲领或理念,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把就业议题放在竞选或执政纲领的极为重要的位置上。这其中的奥妙当然不乏有取悦于民,争取民意的成分,但更为重要的是,大家都认识到,就业不仅是涉及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大事,也是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和增强国家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坚实基础。既然就业如此之重要,倘若还有那位竞选者或统治者再敢拿就业问题不当回事儿,那他不是白痴,便是自讨没趣或失败?!

我国自古有"民以食为天"之说,意思是说民众的吃饭问题是天大的事,是需要解决的第一要务。而解决这一要务的关键就在于切实解决好民众的充分就业问题。根据古今中外的经验,《就业促进法》把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列为我国县级以上各级政府的的一个重要任务和考核目标,并以法律的形式把它确定下来,这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的。

《就业促进法》颁布后,全国26个省级领导干部已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劳动保障报等媒体上发表了专题文章,对政府如何履行促进就业职责,作出了庄严承诺,并表示为进一步落实这一目标责任制,要充分发挥促进就业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加强政府领导下的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协商机制和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和措施。全国50个城市的市长日前也表示,一定要切实履行好政府促进就业和治理失业的重要职责。希望这些承诺和表态能够随着两法的实施逐一变成事实。

6.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成为劳动保障部门服务民众的品牌,深入民心,成效显著。

在两节期间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在春节后农民工外出求职高峰期间实施"春风行动",在5月民营企业用人旺季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在9月高校毕业生集中就业时实施专项服务周等活动,把握劳动者求职就业集中需求,通过专项行动,实现落实政策和人性化服务,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劳动者就业问题。同时,用专项资金推进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取得新进展。

董克用:服务型政府在劳动领域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田小宝:专项服务,暖人心扉。树立品牌,重在实效。

马永堂:公共就业服务服务机构是贯彻落实政府就业政策,帮助求职者特别是困难群体实现就业的载体。美、英、法、德、日等国家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向求职者提供免费优质服务时,都十分注重就业服务方式和经验的创新与积累。多年来,他们创新和积累了"一站式服务"、"个性化服务"、"跟踪服务"和"专题服务"等有效服务方式。

在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劳动保障部培就司提出了在两节期间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在春节后农民工外出求职高峰期间实施"春风行动",在5月民营企业用人旺季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和在9月高校毕业生集中就业时实施专项服务周等活动。各地在开展这些专项行动时,能够紧紧把握劳动者相对集中的求职需求,及时拨出专项资金,提供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服务。通过专项就业服务行动和平时就业服务活动的密切结合,扎扎实实地提高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并建立了良好的服务品牌形象与意识。这种被实践证明了的有效措施,应该予制度化和规范化,并持之以恒地长期坚持下去。

7.技工学校助学金和高技能人才津贴政策,为技能人才成长铺平道路。

在全国推进技工学校与企业合作,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国家将高技能人才纳入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范围,每二年选拔一次,每次选拔400人,充实完善了高技能人才政策,同时,对技工学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困难学生给予每人每年1500元助学金补贴。这些政策措施将为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产生积极激励作用。

董克用:高技能人才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最重要的战略举措。

田小宝:技能人才,家国之宝。培育激励,政策保障。

马永堂: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快的今天,国家间的实力竞争,说到底是一种人才竞争。因此,许多有竞争力的国家都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强国之策,并为此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培训制度和资助计划。譬如闻名遐迩的德国双轨制培训制度、美国和加拿大的贷款培训制度等等。

我国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国情,不失时机地推行了技工学校与企业合作,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制度。与此同时,国家还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范围,并对技工学校中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困难学生给予每人每年1500元助学金补贴。这些激励政策和措施,对于进一步加快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将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应继续执行并不断完善这些政策措施,并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

8.加强培育和规范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公平就业。

《就业促进法》整合现有的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等各类市场,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明确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残疾人、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和进城就业的农民等群体享有与其他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利。同时,明确要求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奠定了基础。

董克用:只有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才能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田小宝:统一市场,竞争有序;公平就业,消除歧视。

马永堂:为把现有的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等各类市场整合为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就业促进法》作了专款规定,并把它列为县级以上政府的法定责任。

在我国要建立起一个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任务是极其繁重和艰巨的。因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彻底打破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二元结构,并从根本上整合目前分部门管理的各自为政的城市就业服务体系,打破部门利益;并须在户籍制度、行政管理体制、法律体系和财政制度等方面作出相互配套、彼此关联的的重大改革。显然这种改革不是一件轻而易举或一蹴而就的事。但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劳动就业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需求方向来看,它又是必由之路。舍此,别无他径。因此我们在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的过程中,必须做好长期战斗和打硬仗的思想准备。

"人力资源市场" 和"劳动力市场"一词的含义,从国际劳工组织使用的场合、针对的范围或对象来看、是有所区别的,前者多针对微观层面而言,后者则是专指宏观和中观层面的劳动力供求关系和工资价位变化状况和机制的专用词汇。《就业促进法》在这里所使用的"人力资源市场" 一词, 我认为应把它理解为或看作是国际上通行的和国际劳工组织惯用的"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就业促进法》以专章形式对公平就业作出了明确规定,竖起了我国禁止就业歧视的大旗。这对促进我国社会和与正义,并对实现我国就业和职业机会公平与公正来说,是一大亮点和一种里程碑式的进步。

实现就业公平和争取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崇高目标。然而,这一目标能否实现或实现的程度如何,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观念等等因素。眼下,虽然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质量较差,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难以短期内改观,而就业形势又因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失业人员再就业三碰头的错综复杂局面,压力巨大。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国的就业或职业歧视现象比比皆是,歧视的种类也五花八门,既有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因素引起的歧视;也有因残疾、携带传染病原,甚或因身份、姓名、属相和高矮胖瘦引起的就业或职业歧视。

面对这种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就业歧视现象,如何才能真正减少和逐步彻底消除就业或职业歧视呢?国际上的普遍经验是,除由国家宪法、劳动法或其他上位法作出原则性规定外,需要针对某种就业或职业歧视进行专项立法,并建立处理就业或职业歧视的专门机制或机构。譬如美国就有反对性别歧视法、反对年龄歧视法和反对残疾人歧视法等,并设有专门处理就业或职业歧视的就业平等委员会。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也有这方面的专项立法或专职处理机构。但即便是在这些国家,就业或职业歧视现象依然没有根除,比如在美国,男女同工不同酬现象仍照样普遍存在。

尽管在现实生活中,还没有哪个国家完全铲除就业或职业歧视现象,但法律意义上的禁止是必需的。我国《就业促进法》在借鉴国际反就业或职业歧视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所制定的禁止我国就业或职业歧视的专章规定,对我国营造反对并禁止就业或职业歧视的社会环境或舆论氛围,并对进一步制定我国促进公平就业条例,反对就业或职业歧视的实施细则,奠定了坚实基础。

9.开展首届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及评选表彰活动。

2007年11月,由劳动保障部、河南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国就业促进会主办,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承办的首届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及评选表彰活动在郑州举办。本届展会以"劳务品牌:素质、管理、质量"为主题,参加展示的劳务品牌及就业服务型品牌近300个,有数百家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机构代表与会观展、洽谈劳务合作。会展对推动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董克用:"知识就是力量",在信息时代,信息的交流和经验的传播同样是力量。

田小宝:劳务品牌,素质当先。劳务经济,品牌开路。

马永堂:创造和培育劳务品牌是推动劳动力合理流动,促进境外就业,发展劳务经济合作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

培育劳务品牌相对于商品品牌而言,任务更加艰巨和复杂,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这是因为,劳务品牌除了具有商品品牌的质量、信誉和文化特质外,还需要提供劳务服务的载体具有专业技能、外语能力、与人沟通和合作能力、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诚恳、文明、礼貌的待人方式等基本要素。此外,由于劳务品牌的载体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除了为用人单位、家庭或个人提供劳务服务之外,还有维持自身生命和尊严以及延续和扶养后代的需求。

目前在国内劳务市场上,已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劳务品牌,如"宝鸡技工"、"汇思蓝领" 、"鲁西人力"、"湖北海员"、"荆楚缝纫妹、"吉林保安"等等。在国际劳务市场上享有高度信誉并广受欢迎的知名国际劳务品牌也有许许多多,其中最著名的有菲律宾家政工人(即俗称的菲律宾女佣)、菲律宾海员、菲律宾护士、印度电脑工程师、印度医生、英国英语教师等等。

以"劳务品牌:素质、管理、质量"为主题在郑州举办的首届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及评选表彰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有近300个劳务品牌及就业服务型品牌参与了会展,数百家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机构代表参与了观展、劳务合作洽谈。希望这类形式的会展活动自身也能形成一种品牌,并每隔一年或两年举办一次。我相信它定会对劳务品牌的形成、培育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10. 以"增长、就业和体面劳动"为主题的亚洲就业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由国际劳工组织主办、劳动保障部承办的亚洲就业论坛8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亚洲22个国家和地区的劳工部长及雇主、工人代表,国际劳工组织和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代表出席。会议交流了亚洲各国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政策和经验措施,中国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所取得的成果和实践经验获得国际劳工组织和各国代表的高度赞扬。亚洲论坛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亚洲各国在就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了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

董克用:中国在就业领域的成功经验能够也应当造福于世界人民。

田小宝:中国就业,亚洲领先;经验丰富,享誉世界。

马永堂:由国际劳工组织主办、劳动保障部承办的亚洲就业论坛8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亚洲22个国家和地区的劳工部长及雇主、工人代表,国际劳工组织和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代表数百人出席了会议。

在国际劳工组织主办的国际会议中,除了每年一度的国际劳工大会以外,规模较大的就是地区性专题会议了。亚洲就业论坛会议是一次规格较高、规模较大和议题较多的重要地区性会议。中国国务委员华建敏和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索马维亚到会致开幕辞。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扩大就业机会,维护就业权益,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旨演讲。论坛由大会、圆桌会议和专题会议组成,共有22位亚太国家的劳工部长、27位工会、雇主组织代表和专家在会议上发言。讨论的议题包括:展望亚洲体面劳动十年计划--到2015年的可持续增长和工作机会;创造就业和减贫政策;体面劳动的可持续生产力和竞争力;公平有效的劳动力市场机制和政策;以及非正规经济与就业等内容。与会代表深入探讨和交流了亚洲各国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政策和经验,并赴天津现场考察和观摩了天津就业服务中心和职业培训中心贯彻落实积极就业政策项目的情况,对中国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积累的实践经验给予了高度赞扬。

亚洲就业论坛之所以选在中国召开,主要是因为主办方国际劳工组织十分看重和欣赏中国近年来所实施的积极就业政策及其所取得的成果,希望通过这次会议为亚洲其他国家代表提供一个亲自聆听和观看中国促进就业实践的机会,并希望此次会议能够起到一种现场经验交流会的作用。会议的成果表明,亚洲就业论坛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达到了各项预期目标,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亚洲各国在就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了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

二、地方创新五件大事

1.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上创新机制。

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各地以解决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以开发社区就业为主线,采取多种行之有效措施,全面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到年底,全国已有1万多个社区率先达到省市充分就业社区标准,部分地区达标社区比例已达到社区总数的50%。

董克用: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而社区的充分就业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基本保证。

田小宝: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实践中创新就业机制,为实现更加充分就业的目标摸索积累可供推广的经验。

回答2:

技工业务、机工英语。前提是 你有四小 和艇阀证书

回答3:

20210314-17-正规海员怎么当之水手培训设置哪些课程(267)

回答4:

考机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