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随着世界格局两极对峙的结束,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已在全球开始,这便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赛。展望未来的新格局或新秩序,与其说各国在预想或既定的格局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不如说是在发展自己的过程中谋求适宜于自己的秩序。本文拟从反映世界经济最直接的国际贸易的变化出发,对国际贸易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以期把握时势、因势利导。
综观这几年国际贸易的变化,有如下一些初露端倪的大势之趋:
一、国际贸易仍然是在世界经济的体系和逻辑之下演变,并且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集中表现。
从总体上来说,世界经济体系还是在原先的商品经济市场体系之下演变的,即它是沿着市场化——社会化的途径发展,走的是社会化——一体化——国际化——区域集团化的道路。从世界经济演变的逻辑来看,“跨国思想”可以说是西方发达国家倡导的“新秩序”的核心理论。的确,二战之后,跨国公司蓬勃发展,通过它的全球化经营,既拓展了市场,又渗透于生产,使世界经济发生了质的变化,即从国际贸易走向国际生产,从世界生产走向世界工厂,从而促进了经济的一体化和国际化。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生活,使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货币、金融、科技和商品市场等方面处于霸主的地位。它们在世界范围内生产和再生产着一种不平等的依赖关系,并企图使其久远地保持下去。
国际贸易受制于世界经济“跨国思想”的逻辑体系,呈现出如下一些特点:
1、实物经济日益和虚拟经济相分离,生产要素得以充分地流动。
首先,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服务贸易的增长率多年来持续地高于货物贸易,如1992年突破了1万亿美元大关,而当年的货物贸易不过3.6万多亿美元。1993年货物贸易价值额下降了2%,服务贸易却相反继增3%。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生效,这一趋势将更加不可逆转。其次,金融国际化和金融市场世界化进一步发展,国际金融自由化、国际化、证券化趋势更加明显,企业筹资越来越多地通过证券市场走向国际,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角已由国际银行贷款转为证券市场。而且由于科技发展,世界金融市场已建成24小时全球营运系统,从而为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奠定了基础。最后,国际间的生产协作特别是高科技研制合作方兴未艾,这主要是跨国公司国际性生产的结果。综上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从贸易的层次上来说由商品上升为劳务、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贸易是一大趋势,并且虚拟经济急剧膨胀(如目前金融创新之一的金融派生工具发展迅猛,其衍生资本的“名义价值”已高达17万亿美元,银行持有的衍生资本的评估价值已相当于银行自有资本的2/3。《人民日报》1995.12.18萧琛《重塑全球金融秩序》),由于实物经
济与虚拟经济的发展并不同步,这样摩擦、矛盾在所难免,而动荡将主要发生在易变因素较高、投机性较强的虚拟领域,因之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将在所难免(如1994.12.29爆发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5.2.25.拥有233年历史的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1995.11.2.日本大和银行的违纪丑闻)。不仅如此,由此还有可能导致“泡沫经济。”(如日本经济的低弥徘徊,就是由“泡沫经济”破灭造成的)。因此,尽管西方经济近几年有复苏的迹象,但整个九十年代世界经济和贸易将打上重组、动荡和低速增长的印记。
2、国际贸易仍将以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的速度发展。
进入90年代,受经济衰退和长期萧条的影响,国际贸易也有所减缓,但仍比经济增长快。1990年的贸易增长率达6%左右,高出世界经济增长一倍多。1993年经济增长为2.3%,而国际贸易的增长率为4%,1994年经济增长率为3.75%,世界贸易却扩张了9.5%,这说明全球贸易并未因经济的徘徊而低落,将来它仍将比经济的增长更快,由此一方面说明实物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分离倾向,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国际贸易对于经济国际化的作用。
3、国际贸易的重点从主要在流通领域转移到国际生产和国际投资领域,使国际经贸发生了质的变化。
这主要是跨国公司这一主体作用的结果。跨国公司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加深的产物。它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国际化的主要组织形式。目前跨国公司的总产值已占资本主义世界总产值的1/3,已有3.7万家,加上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已超过20万家。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3年,它的全球销售额达5.5万亿美元,截止1993年,全球累计跨国直接投资达21250亿美元,其中近90%为跨国公司所为,而且其中1%的最大跨国公司拥有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50%以上。它控制了50%的国际贸易、80%的工艺研制、30%的国际技术转让。它的全球经营反过来加深了生产的国际化和资本的国际化。这种国际化发展的总体表现则是国际贸易增长快于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增长;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又快于国际贸易的增长。正基于此,西方经济学家断言:“今后将是资本的流动而不是国际贸易决定世界的兴衰。”
4、受“跨国公司”发展变化的影响,国际贸易更多的是部门内部贸易和集团内部贸易,国际市场也日益成为有控制、有组织的市场,国际贸易由比较利益的“互补”向相互竞争的“共生”转变。
由于跨国公司的渗透和发展,贸易更多地是在一个跨国公司内部或集团之间进行,跨国公司已经控制了世界贸易的50%,它们的子公司和分公司的销售额相当于世界出口额的70%,而这还不包括公司内部的贸易额。可见跨国公司的扩大,内部贸易也会随之增加,从而国际市场也变得更有组织。其中根本的原因在于跨国公司通过控制多部门的生产结构,争夺销售市场,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这样也使它成为多目标生产经营的综合体。与此同时,国际贸易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调剂余缺、取长补短”的优势互补特征,而变为“你有我也有,你强我更强”的竞争“共生”特征。不过,我们也应看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国际化是建立在垄断基础上的,如果说以前仅凭对原料和销售市场的垄断就可获得丰厚的垄断利润的话,现在它就有有必要也有条件从全球利益目标出发,把“世界市场战略”、“产品多样化战略”和“技术转让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如此也就导致了贸易的内趋化、市场的管理化和竞争的同一化。
二、贸易区域集团化趋势更加明显,形成对多边自由贸易体制的严重挑战,未来的贸易格局便在这一演化背景下产生。
在关贸总协定(GATT)主导国际贸易的时期,总干事萨瑟兰说,自1986年乌拉圭回合开始以来,向GATT登记的已有25个地区性特惠贸易安排,主要形式是自由贸易区。现在几乎所有总协定缔约国都至少参加了一个特惠贸易安排。这种区域集团化是两种力量交织而成的,一方面是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国际贸易自由化在市场区间的必然反映,是走向一体化市场的必经阶段;另一方面又是企业一体化潮流的必然体现,即要建立一体化的跨国家、跨地区的国际垄断集团。这样两股潮流相互交织、相互矛盾、共同形成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因此区域化是国际贸易内在联系的深化,而不是巩固地区性边界。但区域化集团往往“对内自由,对外保护”,无形中也就助长了保护主义,强化了人为的主观性,削弱了多边贸易体制的约束力。不过乌拉圭回合通过的有关对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限制的决议,以及国际贸易组织(WTO)的建立则有可能重新恢复多边贸易体制对区域化排他性倾向的约束力。值得指出的是:
1、在世界经济贸易从旧体系的崩溃到新体系的建立这一过渡时期,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跨国集团日益与国家权力相结合左右国际贸易的发展。如美国克林顿政府,把外贸视作“经济安全”的首要因素,采取强硬的对外贸易方针,不厌其烦地动辄制裁他人,总想把国内法置于国际法及他国法之上。
2、贸易保护主义仍将是贸易自由化的障碍。尽管乌拉圭回合达成协议,世贸组织(WTO)创立,但大多数国家更为热衷的仍是具有防御性和排他性的区域化市场。象欧共体的创立本身就是为了与其他地区或国家相抗衡;美国积极推动下的“美加墨贸易协定”也有这种色彩。这与各国还处在调整阶段相吻合。
3、目前已呈现出比较清晰的贸易格局:即分别以美、日、欧为中心的地区统一市场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些市场多少渗透着地域主义、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带有很强的保护主义色彩。
4、由跨国公司为主体的拓展市场、垄断市场被国与国的协议市场或区域市场所渗透,体现出市场的垄断性与国家权力的结合,从而改变了竞争的主体,即公司之间的竞争让位于国家介于其间的有组织市场之间的竞争。今天不管哪个国家,走向国际市场,首先要面对区域集团化市场。
5、单边行动越来越不得人心,将受到制约。美国似乎嗅觉到了冷战之后的保护主义潮流,也自以为把准了国家主体地位上升的势头。于是便动不动捍舞制裁的大棒,扛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但殊不知今日之世界是多边多极化的世界,并非一国能够主导;也不思量所谓保护主义的含义,它是以区域集团化市场为前提的,一国是绝不能左右贸易和市场的;尤其不知道多边贸易体制的广泛性。美政府官员也承认,如果美实行制裁,只表示美国的失败,因此乌拉圭回合协议在美国国会得以顺利通过。
三、受科技革命的影响,国际分工深化,全球结构调整紧迫,建立在分工基础之上的国际贸易必然受其影响。
二战之后,一场由生物工程、海洋工程、计算机等为主体的科技革命席卷全球,既引起了全球范围的调整改革,又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分工。从根本上来说各国经济的联系和依赖,其基础是国际分工。就国际分工而言,随着科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分工将逐渐取代垂直分工。这样有可能影响国际贸易的格局,使依垂直分工建立的南北经贸格局发生变化。又由于跨国公司内部分工的发展,随其拓展,水平分工将更多地在发达国家范围内发展。今后由国际分工决定着的国际贸易将有如下特点:
1、南北关系的不平衡将进一步加剧。这是因为一方面传统的垂直分工层次差距拉大,传统的不平等的经贸格局出现倾斜。据统计,现在42%的美国出口、20%的西欧国家出口、48%的日本出口都是销往第三世界和前苏东国家,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产品越来越重要的销售市场。另一方面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相比较相对下降,相应降低了南北经贸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比重,于发展中国家不利。
2、受科技革命的影响,发达国家关注于“高、精、尖”技术产业和拳头产品,以及内部区域市场的协调,从而将促进水平分工的发展,这样发达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将进一步发展,它们之间的贸易、金融、相互投资在世界总额中将占更大的份额。
四、就总体趋势而言,与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和政治多元化相适应,国际贸易也将向多边化和自由化发展。尤其是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和世贸组织的创立,将促使世界多边自由化贸易进入一个新阶段。
针对如上这些变化的大趋势,这里谈些对策建议:
(一)积极发展市场经济,一方面是顺应时势,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掌握它的运作机制。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成为指导我们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对其的驾驭把握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二)要看到实物经济与虚拟经济分离造成泡沫经济的不良影响,及早进行对策研究,协调二者关系。时下我国经济的过热、波动及通胀有很多因素就是在虚拟层次上产生的。同时这方面也要注意减少和避免外来因素的影响。
(三)积极发展我国的跨国公司,走实业化、专业化、集团化和国际化的跨国经营之路。目前,我国已有中化、中信、首钢、华润等跨国经营性的公司,但总的来说还处在初级水平,与国外跨国公司不可同日而语。究竟如何加快跨国经营的步伐,在理论界和实业界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针对国际贸易领域层次的变化,即向生产和投资的变化。大力优化环境,引进外资,理顺融资渠道,转变传统的借贷方式,鼓励协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筹措资金。
(五)针对国际贸易多边自由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一方面积极但又审慎地加入世贸组织,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加入一些区域集团化组织。顺应国际贸易内趋化的特点,打入内部集团,进入区域市场,以获得发展贸易的新契机。一句话,要发展多元化的市场。
(六)针对国家作用在贸易中上升的特点,我们也要综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文化的各种手段,发展国家关系,推动经贸发展,更好地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继续贯彻外贸外交相配合的原则。
(七)把握国际分工的导向,大力发展我国的高精尖技术产业,改变我国因垂直分工造成的不利地位。同时不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使其逐步向国际规范靠拢。
(八)针对服务贸易上升的趋势,要及早作好准备。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协定》的生效,为其进入国际市场扫清了道路。它与GATT最大的不同在于一般义务(MFN)同具体承诺(市场准入、国民待遇)相分离,即具体承诺不是自动生效的,必须通过谈判来达成,故我们需要在全国范围内作好统一的战略规划,以便逐步开放服务贸易市场。
(1)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备时期(15-17世纪),主要实行的是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 (2)资本主义竞争时期(18—19世纪)。在此期间英国主要实行的是自由贸易政策,而美国、德国等相对落后于英国的国家在 19世纪则相继实行了保护贸易政策。 (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资本主义垄断时期,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超保护贸易政策。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70年代中期以前,是贸易自由化时期,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都有贸易自由化的倾向。 (5)7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盛行新贸易保护主义。 (6)8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园家开始实施管理贸易制度,有些国家也同时实行了战略贸易政策。 此外,二战结束以后,发展中国家多数实行的是保护贸易政策,无论是进口替代还是出口导向贸易政策。
1、 [国际经济与贸易]浅析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原因及相关对策
开题报告+论文摘 要欧盟针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摩擦不断升温,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纠纷中的焦点问题。本文分析了欧盟对华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原因,指出其反倾销制度使中欧双方企业都遭受到了重大损失,我认为应对欧盟...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82 KB 日期:2008-06-18
2、 [国际经济与贸易]欧盟成员国与中国的经贸关系
开题报告+论文摘要:欧盟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区域经济集团,同时又构成了我国出口贸易三个主要的区域市场之一欧洲市场的主体。美国经济的减缓,日本经济的下滑,使得与欧盟贸易成为关系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30 KB 日期:2008-06-18
3、 欧盟反倾销制度与我国的对策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我国家,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共同体。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种种原因,中欧经济之间存在很大的互补性。按理说这种互补性肯定会使得双方的贸易不存在什么障碍,双方会采取种种行...